风险投资 – 投资有道 http://www.moneydao.net 上海丰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Fri, 29 Mar 2024 08:49:23 +0000 zh-CN hourly 1 哪些明星抢了风投的“饭碗”? http://www.moneydao.net/shangdao/pezhonglan/8530.html Sat, 07 Nov 2015 10:37:20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8530 以往明星仅仅是通过广告推广提前透支企业的未来收益,而现如今,明星们纷纷涉足投资圈,从代言人变成产品经理进而成为企业的直接投资人;在为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和助推利润增长的同时,更好的融入企业并能享受到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更多的未来收益。

哪些明星抢了风投的“饭碗”?

在荧幕前光鲜照人的明星们现在也开始在幕后做起了资本大鳄,他们不仅靠片酬、代言、演唱会等传统演艺形式赚钱,还逐步开始进行跨界经营、管理并做一些投资项目。明星做企业与投资相对来说有一些天然优势,并且拥有强大的人气影响力。日前,黄晓明与Angelababy的大婚,由于其双方投资人的身份,在VC圈里也掀起了不小的浪潮。

Star VC是由影视明星任泉、李冰冰和黄晓明共同投资组建的明星风险投资机构,于2014年7月11日正式推出,股权分配方面,三位创始人各占30%,管理团队占10%。同时他们发起的Star VC基金计划正式向外界公布,首期资金8000万元人民币,立刻在创投界引起轰动。Star VC第一期基金8000万元人民币,已经投完。第二期基金3亿元人民币,已经募集完毕,今年10月宣布,章子怡和黄渤已加入Star VC,由原来的三位明星增加到五位。

通过从Star VC成立以来的投资路线可看出其投资策略:

1.Star VC的计划书中表示五类“不投”的企业:不阳光不投,不大众不投、需要品牌支持不投、对员工不好不投、影视公司不投。

2.投资轮次从天使轮到D轮都有涉及,但多数案例还是投资偏向早期投资。

3.Star VC并不局限于投资领域,社交、电商、金融、医疗等各种领域都投。从目前其投资标的来看,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的秒拍和融360。

融360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较大的在线金融搜索平台。有金融领域“百度”之称的融360主要以金融产品和申请为切入,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贷款、信用卡及理财在线搜索和申请服务。本次获得Star VC融资前,融360已经过共计约1亿美元的融资。为融360提供资金支持的不乏红杉资本、淡马锡等大佬。

秒拍本身正是明星用户带火的。经历去年疯狂圈地,短视频APP现已进入较平稳的运营阶段,成为明星与粉丝互动,和视频社交的必要工具,整个市场也几乎被秒拍,美拍,微视瓜分。但今年秒拍又开发了一款新的基于视频的应用——小咖秀,一度疯狂刷屏。

StarVC所走的投资模式,大约受到了IDG、红杉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影响。如果明星对相关行业不了解,对企业运作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其面临的风险必然比专业的VC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明智的选择就是“跟投”,让别人帮助自己筛选项目,并同时与其他的投资机构保持亲密的关系,这样更容易获得跟投机会。

提到了Star VC里的任泉、李冰冰和黄晓明,就不得不提Angelababy的AB Capital, Angelababy2015年成立AB Capital,跨界成为投资人,将关注并投资成长型的互联网企业,试图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优势资源,帮助初创期公司发展。同时会结合自身的工作,与投资的项目形成战略营销联盟。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AB Capital将是完全开放式的,但更侧重于关注新女性生活方式的创业公司。

从Star VC 和 AB Capital的投资案例不难看出,投资的区域和行业和现在的主流机构的投资领域不谋而合,多为大城市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在一些明星积极的尝试下,也渐渐从门外汉向专业化迈进,向机构化转变。

近些年,明星投资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羽泉、邓超等一些明星纷纷涉足投资领域。2014年8月,邓超加盟了创投大佬周鸿祎“蒲公英创业计划”。在“蒲公英创业计划”中,邓超将和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徐小平、导演俞白眉三人一起担任创业导师,寻找“中国好应用”,对安卓应用APP开发者提供全程资源支持。2014年,李亚鹏已加入黑马基金,和徐小平、王石、俞敏洪等投资界大佬一起成为有限合伙人之一。

胡海泉在离开华谊兄弟后自己创业,成立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并进入创投圈,成为天使投资人。到现在,胡海泉涉足创投圈已有5年多时间,并将投资重点逐渐转移到新技术领域,目前已投资了手游、社交工具等多个手机应用项目,也在可穿戴设备、在线旅游等领域做过投资。2013年5月,羽泉二人以投资人的身份出席国产卡牌手游《龙之召唤》的发布会,据悉投资金额高达8位数,该款游戏也给二人带来了丰厚收益。

姚明在2011年退役之后,参与了黄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筹建,该公司是一家以体育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PE。一年之后,姚明又接手了重庆渝富弘远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二度杀入PE。

此外就是早已和大投资人联姻的超级明星赵薇已位列资本造富明星榜的榜首,她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就已经超过3亿元。

以往明星仅仅是通过广告推广提前透支企业的未来收益,而现如今,明星们纷纷涉足投资圈,从代言人变成产品经理进而成为企业的直接投资人;在为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和助推利润增长的同时,更好的融入企业并能享受到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更多的未来收益。

细想起来不无道理,明星本身就带着极强机构特点:品牌价值和资金实力并拥有先天的市场渠道优势。资本市场的活跃则让明星们的财富效应与日倍增,如今的顶级明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独特的阶层——拥有巨大的社会资源、影响力与财富,更珍贵的是还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粉丝。在这信息迅速膨胀的互联网时代,明星成为互联网和技术革命的受益者,反过来也在推动这一产业深度变革。这是影视及传媒产业核裂变的结果,也是互联网和娱乐经济发生融合的必经之路。一个娱乐圈、科技圈、资本圈加速融合的时代正迅速来临。

Star VC 投资事件统计

秒拍被投事件统计

文 / 清科研究中心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哪些明星抢了风投的“饭碗”?

]]>
新三板下挫播种正当时 http://www.moneydao.net/fengmian/8293.html Tue, 11 Aug 2015 12:48:14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8293 新三板可以为支持更早期创业的天使与风险投资的拓宽退出通道,减小投资风险,直接促进天使与风险投资活动的进一步活跃,间接为更早期的促进创业、创新的发展。

最近两个月,对于两月前对投资新三板热情高涨的投资人来说,无异是一段难熬的日子,自4月3日三板做市创下2075.18点、4月7日三板成指创下2143.31点的高位后,三板点位跌跌不休,一路下滑至7月8日的1220.62和1280.12点,而对应的,新三板市场日成交量也一路从4月7日的6.41亿下滑至7月1日的0.696亿。

新三板下挫播种正当时

毫无疑问,新三板市场目前在人气上遇到了低潮。究其原因,对新三板预期的变化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新三板指数从三板做市和三板成指推出以来的997.38点和1019.30点,上涨至最高点2064.70点和1793.71点,仅仅用了81个交易日,而上涨的最大动力正是新三板要建设成为中国纳斯达克的预期,以及分层、投资者门槛降低、竞价交易一系列制度改革预期。而新三板投资热潮的逐渐褪去,也正是各项配套的制度实现未达预期之后。

越是在迷茫的时刻,越是要保持清醒与远见,对于新三板挂牌公司和投资者来说,这可能也是当下最需要的。对于新三板未来的发展,理性的分析与展望,在目前显得更有必要和有意义。

新三板对于实现我国“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目前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党中央提出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对释放我国目前人民群众创造力、解放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而要做到“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就需要适合促进民众创业、创新的条件,解除不适合民众创业、创新的桎梏。

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冰火两个重天的境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新一届政府在放松管理、放低创业准入上,也给与创业者以充分的支持,从注册公司等经营组织的门槛降低、方便性提高以及对小微企业的减税等政策上,我们可以看到创业基本上是零门槛。

在解决了人和准入的问题后,促进创业最需要的就是资金的问题了,目前来说,新三板是承担这个责任非常恰当的一个主体。而新三板一旦实现这个建设目标,一方面直接吸纳较为早期的创业企业挂牌融资,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促进企业更快发展,增加企业对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支持更早期创业的天使与风险投资的拓宽退出通道,减小投资风险,直接促进天使与风险投资活动的进一步活跃,间接为更早期的促进创业、创新的发展。

新三板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制度与市场的完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三板对我国来说是个新事物,虽然说有美国的纳斯达克等成功市场经验可供借鉴,但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恐将欲速则不达,这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制度与市场,只有适合不适合的制度与市场。

就新三板而言,如何厘清市场自由与侵权当责的恰当边界,如何避免监管过界,避免过于保护式监管,如何避免陷入“投资者依赖——监管保护——投资者依赖性投机——市场动荡——投资者依赖——救市式管理——投资者依赖性投机”的恶性循环链条,如何处理好交易活跃与投资者适当性之间的平衡,均是在新三板制度设计与市场建设过程中需要慎重处置的问题。

就新三板目前的发展回顾,在最近短短一年时间内,市场已经经历了一次过度投机与交投清淡的轮回,而在挂牌公司数量井喷的同时,所呈现出来的挂牌程序、交易方式、定价机制、信息披露等各项基础交易制度,已经表现出与目前市场的不适应性,市场在冲击挂牌公司、投资者对新三板市场的信心的同时,也在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

应该说,股转公司对新三板的充分市场化的的建设定位,在中国证券交易历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理念更新,必将成为新三板建设的核心原则,成为未来新三板能长期成功发展的重要基因。

短期波动难掩长期向好  长期投资者迎来难得投资机会

应该说,这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涨和跌永远是证券市场的主音符。证券市场的魅力,正在于通过涨跌,考验投资人的智慧,鼓励能在证券市场中做到头脑清醒、信心坚定、目标清晰,能不为短期涨跌所迷惑,不为恐惧与贪婪情绪所主宰的投资者,淘汰那些没有目标又容易在市场的波动中所迷失的不合格投资者。

新三板投资从指数看,经历了做市指数和三板成指从997.38点和1019.30点到2064.70点和1793.71点的迅速上涨,又经历了做市指数和三板成指从2503.622点和2075.177点到1796.27点和1743.20点的迅速下跌,一轮上涨与下跌,中间变的只是新三板一些重大制度的短期落地预期(这些重大制度的短期落地本身就与新三板本身的发展形成博弈,形成在不同情势下的支持与制约因素),但新三板的建设目标没变,重要制度的落地必然性没变,新三板的长期发展方向没变。

机会永远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新三板市场接连因为自身原因和A股市场传导作用而大跌后,正迎来难得的投资机会,过去两个交易日新三板指数一扫颓势,连续大幅度上涨,固然有A股强势传导及新三板挂牌公司与参与人自救的因素存在,但新三板跌出了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一些前期估值高企的公司股价,已跌入价值区间,具有了相当好的安全边际。虽然短期看,在A股行情企稳以后,新三板将回归自身发展轨道,基于短期预期的短期走势,仍然难以有确定的定论,但已有相当安全边际的投资价值凸显,对于志于在新三板长期耕耘的投资人来说,正迎来投资播种的春天。

文/郑立昌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新三板下挫播种正当时

]]>
“建设性干预者”熊钢:让不靠谱的项目变得靠谱 http://www.moneydao.net/shangdao/pe/6691.html Fri, 06 Jun 2014 07:38:52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6691 对于发展了十多年的中国风险投资业来说,“明星”投资人亦是“舶来”模式之一。一个机构拥有的“明星”,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家机构的影响力、话语权。对于“明星”投资人的塑造,甚至已经不仅仅是资本运作的魅力,而关注在投资人外貌上。业界似乎已经习惯于用某种外貌印记来指代某位投资人,如“大胡子” 甘剑平,“金丝眼镜的投资骑士”沈南鹏,“VC舞者”汝林琪,“高富帅戴周颖”等等,而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熊钢则被媒体直观地以“浓眉大眼的熊钢”来形容。见到这位投资人,才知道这个形容词确实诠释得很适合,让人过目不忘。“原来投资界还有这样的花边!”熊钢听闻大笑道。

熊钢带有湖南口音,他说湖南,女性泼辣,男性雷厉。他就是典型的湖南人性格,而这一点也完整地体现在投资风格上。在熊钢看来,市场上平庸的企业远远多于优秀的企业,因此投资者除了不断提高投资判断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投资干预力;这样,即使出现投资判断错误,也可以通过企业干预达到控制风险,收回投资的目的。熊钢似乎擅长于做企业的“建设性干预者”。澳银资本成功的投资案例均与项目管理中建设性的投资干预密切相关。“干预”不是“干扰”,也不单纯是投资服务,应包含企业导航、营运支持及危机处理等多个方面。投资机构的干预力不是单纯服务提供方能够做到的,需要具备干预的经验、能力和手段。确保项目良好运作,提高风险资本的增值、收益,往往和关键时刻进行“干预”密不可分。

“风投实际上是‘蓝领’投资人,不仅需要经过检验的可靠的投资判断力,也要有高水准的企业操控力与干预力。当然,干预会更突出的表现在企业出现问题之时,如何通过建设性干预帮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扭转经营中因不良管理带来的困境,对于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力至关重要。因此你可以说我很强势,但我其实已经给了企业充分的自由,但是当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有经验的投资人和企业的股东必须进行建设性干预。这么说似乎更贴切:尤其是对于出了问题的企业来说,可能是‘戴着镣铐跳舞’,在受控制中回到健康的发展路径当中。直白点讲就是让不那么靠谱的企业变得靠谱。”熊钢坦率地告诉记者。

用熊钢的话来说,澳银资本是一家“中西合璧”的投资机构,追根溯源已有11年。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健康、先进科技与环保、广义TMT与创意领域。截至去年,澳银资本管理资金总额约3.2亿美金及11亿人民币,旗下基金已投资了70余家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澳银资本的核心LP均来自于几个大型的家族基金。“由于我们投资领域的专注,有很多项目周期很长,只有海外成熟的风险资本才能‘玩得起’,目前大多国内资本难以做到这一点。”

旗下基金

“出走”科研所

描述上世纪60年代最好的文字代言人当数王朔,他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这样写道:“在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一个被生活加工好了的故事,以在未来可以留存回忆,这或许就是生命。”与很多同龄人一样,“60后”熊钢的人生经历可以用“689”来清楚阐述,60年代生人、80年代上大学、90年代登上社会舞台。但在那个包分配的年代,熊钢却成为了体制内“出逃者”之一。

在恢复高考后的第4年,熊钢考上了以工科著称的湖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这个读来拗口的专业在当时的工业领域颇受青睐,大学毕业后熊钢毫无悬念地进入了科研单位就职。他一直受父亲“科技兴国”的理想和行动影响,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尤其热衷量子物理。当年国内正兴起“美国热”,1988年熊钢考取了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物理化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熊钢自己创过业,积累了难得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彼时,如果依仗着技术专业、留学背景、制造企业管理经历,熊钢未必不能在中国制造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他却将视野转向了投资领域。

1998年,几乎是风险投资刚刚“舶来”国内不久,熊钢便开始试水投资,机遇之下,也是性格使然。他最初投资的项目相继以上市、并购、分红、管理层溢价回购等方式顺利退出。

2003年,熊钢与新西兰著名投资银行ASB Ventures共同设立并管理风险投资基金“ASB Ventures Balance Trust”,澳银资本在新西兰奥克兰正式创立。

其实早在熊钢求学美国时,那厢的风险投资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他意识到,这种“技术+人才+资本”优化组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来在中国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在做销售、创业和独立投资的十多年时间里,熊钢看到了很多创业团队对管理、对行业、市场的理解方面的欠缺,以及对于更高视野的引导、帮助需求,也更深刻地认识到风险投资的巨大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熊钢:让不靠谱的项目变得靠谱

既是GP也是LP

熊钢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善于思变、行事沉稳、敢于创新与突破,这类特质也很明显地体现在澳银资本的投资风格。

目前,澳银资本旗下管理以家族信托资本为核心的“澳银中国成长基金”(Ⅰ号、Ⅱ号、Ⅲ号、IV号);同时,澳银资本与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合资成立深圳华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并联席管理“华澳中国成长基金”(Ⅰ号、Ⅱ号、Ⅲ号、IV号、并购基金)。值得注意的是,作为GP的澳银资本,亦是LP,所占投资资金的比例高达40%以上。

“澳银的四支基金只有4个LP,在每支基金澳银都有出资,之前我们的出资比例保持在50%至60%之间,而由于其他LP的投入资金的追加,近五年,我们的出资比例才有所降低。”

熊钢告诉记者,在国外,GP与LP之间并无严格的限制与区分,对于那些家族信托基金、家族投资基金来说,他们一定希望GP是最大的LP,原因则在于风险的共同承担,而对于澳银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激励的机制。

“古语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投资,就不可能向合作伙伴推荐,LP也不会相信你。最终LP是否出资,某种程度也是看GP的出资比例,GP不但需要拥有投资的能力,还要有资金的基础。”他直白地说。

而区别于澳银资本鲜明的外资特点,华澳资本则更本土化。

在LP的选择上,由于投资领域和投资周期的特点,澳银资本倾向的资本出资人是要有持续的出资能力、出资额较大、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对风险投资要有理解且将风险投资作为长期的投资方向之一。

“我们投资的领域很多项目需要资本的长期跟进,而国内多数LP很多要求快进快出。对于不了解我们、以及我们不了解的出资人,我们是绝对摒弃的。”

而华澳资本则是在保证核心资本稳定的基础上,选择LP更为灵活。

澳银的投资风格按照经典的VC投资方式去投,而华澳则会因国内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熊钢同样会参与风险把控。

就此,澳银资本与华澳资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衔接,前者专注于中早期项目,中期以后的项目则由后者操作。

熊钢:让不靠谱的项目变得靠谱

严格的内控系统

在澳银资本的创立初期,熊钢就决定在投资机构内部设立一套严格的管控体系。而目前这套管控体系,成为了其募资与投资的利器。

2009年后,澳银推出了风险投资界独特的IT系统——“澳银资本决策与支持系统”。对于这个系统,熊钢非常自豪:“我敢说,在投资模型及IT系统研发上,大陆投资机构中,澳银是投入最大,技术应用最出色的一家。”

通过这套系统,澳银在投资框架的稳定性,公司治理、管理规范、投资规范都有严格的管理,并且该系统还在不断优化升级,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澳银投资人的业务活动都会记录,每个投资决策过程都会在系统中有所体现。

“这样一来,我们的一张内部投资表格,既能够抓到投资的重点,又能够将完整的信息透露出来,别人一看就清晰明了,也会使得投资及管理更有逻辑。”

据说,此前华澳资本正在募集一个新基金,熊钢要求投资团队将基金说明书做扎实细致,一定要摒弃那些模棱两可的东西。修改多遍之后,由于时间紧迫,熊钢只得先把基金说明书提交给一位长期跟随澳银资本的核心出资人,让他惊讶的是,对方非常细致和认真。

“对于一个外国出资者来说,基金说明书所表现的东西远远不够,他要求了解华澳资本更多运作资料,最后通过访问权限设置,他在我们的系统内了解到了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熊钢强调,“作为GP,必须满足LP的信息披露要求,而LP则会在这个过程中清晰的看到投资逻辑,投资的钱赢在哪里,输在哪里。”

对于机构里每一个工作人员来说,首先不是谈如何做投资,而是要改掉以前工作上的坏习惯,通过内控系统做到规范化管理,投资有据可依,有逻辑可循。

均衡是投资的灵魂

工科出身的熊钢投资逻辑非常清楚,他崇尚“均衡”。“均衡是风险投资的灵魂”,包括“资本的均衡”、“团队的均衡”、“投资的均衡”、“干预的均衡”。

“资本的均衡”是基础,“投资的均衡”是重点,“干预的均衡”是核心。

投资机构对企业的干预力,是投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投资机构是企业的领航员和伙伴,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管理改进、资本市场等导航服务,解决限制企业持续成长的瓶颈;为企业推荐资源,提供弹性周转资金等运营支持。同时,投资干预也是有效管理投资风险、做好危机处置的有力手段。

为了能够做好这种干预,熊钢要求团队成为行业专家,制造类企业要求负责的投资经理能够“一眼就分辨出企业购买机器的品类和价格”,这样才能达到干预力。

“投资的均衡”,是投资价格与价值的平衡,这是确保投资收益和资本结构良性循环的基础。比如,聚焦成长投资,进退可控,追求70%的成长概率,而不是30%的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方面,澳银以“投资十诫”被作为每个投资人的座右铭,同时也是判断项目的标准。其中有一个条是这样描述的:“不要相信三次都不能兑现承诺的企业,它要么是骗子,要么是菜鸟。”这也是多年投资经验所得。

熊钢告诉记者,曾有一家所投企业,原承诺投资后第二年实现现金流平衡,但事实并未解决。他便向企业明确表示,第三年必须履行承诺。然而,企业方此时却觉得实行难度大,这让熊钢决定退出项目。当时,移动互联网投资项目正持续升温,很快有人提出2~2.5倍左右的资金,而澳银团队判断4倍是最合适的价格。协商再三后,另一家投资机构以3倍价格接受股权受让,同时向控股股东提出0.5倍回报资金,澳银资本最终以3.5倍价格退出此项目。在这个项目上,熊钢为了维护LP利益显得强势干脆。或许正因为这样,自2003年以来,澳银的投资回报率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熊钢

熊钢

澳银资本(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执行总裁

职业生涯始于原机电部第七设计研究院的科研;1993年独立创业,从事仪器仪表进出口贸易业务及电工线材制造业务。1998年起从事家族企业管理工作。同时,以独立投资人身份开始其风险投资生涯;先后投资力科液压、天工远科软件等企业并成功退出获取良好回报。2003年,与新西兰著名投资银行ASB Ventures共同发起设立投资基金——澳银中国成长基金Ⅰ号。先后成功参与投资框架传媒、北海通信、腾瑞万里、江西世龙、创新通恒、浦丹光电、好家庭、佳士科技、宏华集团、维尔利、天工远科等优秀企业。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建设性干预者”熊钢:让不靠谱的项目变得靠谱

]]>
李立伟:资本搭建“环境理想国” http://www.moneydao.net/shangdao/pe/2880.html Thu, 24 Apr 2014 09:16:21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2880 作者:邓若楠   来源:投资有道11年11月刊

低调、谨慎、气度温和,一直是他给外界的印象。今年年初加入青云创投合伙人行列的李立伟说:“我从不赞成像‘撒胡椒面’一样投资企业。”

如果全世界的投资人都能像马丁(电影《回到未来》男主角)一样时不时能踏上一辆时间机器,那么今天的人类必将拥有更多神奇的“苹果”。

李立伟
李立伟

  风险投资面对的永远是“不确定的未来”,想要成功地“赚明天的钱”,没有现实版时间机器的投资人们依靠的是自己的智慧里,一个叫作“预见力”的虚拟机器。

这个概念也是本期“PE领袖会客室”到访嘉宾、青云创投合伙人李立伟常爱提到的,他不止在一个场合表示,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预见力”。

对于“未来”这个概念的某种执着和理想,或许也是他在离开全球顶级的风投机构凯鹏华盈(KPCB)合伙人之后,选择加入青云创投的原因之一。后者正是以对清洁技术这一“未来”产业的洞察与坚持为显著特质的风投机构。

清华系:专注的投资者

2011年10月,青云创投在上海庆祝其成立十周年。这家前身为清华创投、依托于清华大学而独树一帜的创投公司将庆祝地点选在多利农庄,这也是他们去年年底在现代农业领域颇受瞩目的投资项目。

环绕着绿色、有机等各种概念的活动现场,李立伟与青云创投创始合伙人叶东并肩而立,不时耳语。

低调、谨慎、气度温和,一直是他给外界的印象。某种程度上,他应是这一系列活动的主角之一,这家机构在当日宣布正式成立上海办公室,而今年年初加入青云创投合伙人行列的李立伟是上海办公室负责人。

清洁经济和青云专注的投资领域
清洁经济和青云专注的投资领域

  青云创投目前旗下拥有总值8亿美元的中国环境基金系列(美元)和20亿元的义云清洁技术基金系列(人民币),主要关注于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环境保护、新材料、可持续交通、智能电网、可持续农业和清洁生产等领域,他们的投资方向更偏重适合中国市场的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2002年青云在国内首次推出中国环境方面的系列基金,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全球最早专注于清洁技术投资管理的创业投资机构,引领并且推动着中国清洁技术投资的爆炸性增长。

李立伟选择加入青云创投并不奇怪,尽管凯鹏华盈(KPCB)中国基金的很多合伙人都在离职之后选择成立自己的基金,加入“全民PE”分一杯羹。

李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并且是清华企业家协会的成员,与清华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在长达十余年的投资经历中,除了在社交网络方面的投资颇有建树,他个人投资兴趣关注点也是清洁能源,环保和相关科技领域。

在他今年新年发布的微博上,他宣布正式加入青云创投的消息,原因是可以“更加专注清洁技术方面的投资。”

“我从不赞成像‘撒胡椒面’一样投资企业,我的投资理念一直是专注。”他这样告诉记者。

投资行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信息行业,也就是说,即便不可能成为每一个行业的专家,但一个投资人信息处理的能力决定了未来成败。他认为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可靠性,其基础是专注。

“即便是多样化也需要有专注的团队。”

而青云成立十年来,其专注性有目共睹。尽管这多少使他们的投资履历书写得比其它机构更难一些。

两位美国学者在他们的一部新书《持续卓越》里,这样评价中国这家极具特色的风投公司:“考虑到青云创投大部分投资项目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还难以分辨其投资的哪一类公司将会产生最突出的成效。”

“青云的设立和迄今为止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解决当务之急的决心和国内投资者的市场机会,这两者是实施变革的必要条件。”书中评价说。该书将青云列入“2020年:世界将由这些公司主导 ”的全球十家公司之一。

李立伟:资本搭建“环境理想国”

寻找“环境”盈利模式

关于加盟青云,抛开以上这些因素,叶东对其投资理念以近乎哲学层面的阐释,对李立伟这样的“投资未来理想主义者”而言或许更具说服力。

那就是所谓“利成于益”,利和益的关系是正比,人通过做有益的事情而获利,自益是功德,益他是利益。

李立伟带着尊敬的口吻转述这一观点。

青云创投的投资组合通常由两个简单的问题所指引:投资是获利的吗?投资对减轻中国经济扩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吗?

“这正是我在中国关注清洁能源、清洁技术投资的初衷。”李立伟表示。

他向记者介绍,青云创投内部设置了独有的国际社会和环境标准(S&E)审计。用一套系统定期评价和检查受资公司的社会环境绩效,重点审查公司在劳动力管理、健康安全、企业管治、污染、资源利用和其它方面的优缺点等,这个审计在投资的前后时段都要进行。

李立伟介绍,所有投资项目必须通过这一内部审计,如果未得通过,“再优秀的项目也不能投”。据称青云是中国首家将S&E引入到投资过程的私人股权公司。

资料显示,2010年起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耗强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4.5倍。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71%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煤炭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四个主要来源为电力、水泥、钢铁及冶金行业。

据美国学者估计,中国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000亿美元,大多数集中在环境保护措施,如清除空气中的硫磺污染和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

以清洁能源为例,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在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和欧洲海上风电、光伏屋顶投资大幅增长的带动下,2010年全球清洁能源新增投资达到243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30%,成为清洁能源投资迄今为止增长最迅猛的一年。其中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长了30%至511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清洁能源投资数额最大的国家。

2010年中国市场披露的清洁技术投资案例数量达130起,中国清洁技术企业海内外成功IPO的数量达到35家,2009年的数量则为11家。清洁技术已经成为仅次于互联网的第二大投资热门领域。

青云创投的商业模式是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将资金注入有潜力的“绿金”公司,帮助公司获得快速发展机会,投资期3 年到7 年左右,通过上市、收购等方式退出,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业界认为他们是第一家将风险投资的盈利模式嫁接到原本认为非盈利的环境产业。

注重“轻资产”企业

李立伟在对媒体谈到清洁技术投资时曾表示:清洁技术价值链中存在五个方面的要素,包括资金来源、创业投资机构、创新型企业、专业服务性机构、政府,缺一不可。

他目前重点关注着可再生能源、能效技术、智能电网、LED照明等项目。

他对记者表示,清洁技术投资一个很大的顾虑是固定投入较大,这对风投而言意味着企业为了扩张需要不断融资,回报风险更高。相比之下,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模式投入低、成长快,值得借鉴,找到平衡点关键在于商业模式。有时候,“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未必代表它是一个好的生意。”

“商业模式上,我们会规避固定投入过多的企业,同时会考察技术的可行性,看是否可以通过工艺的改进、规模的提升,将生产成本降低到市场可以接受的水平。当然,我们会对那些商业模式上完全依靠政府补贴的企业敬而远之。”

青云新近投资的一家废物回收再利用企业,就被认为很好地找到了可规模发展的商业模式。

而另一家受他青睐的企业则是为太阳能电厂或风电厂提供服务的“轻资产”企业,“服务类的清洁技术企业非常吸引我们”。

从行业而言,清洁技术当下四大行业为他所看好,分别是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储能)和照明。

当然,在具体投资上则依然基于上述策略,比如在光伏发电行业,抛开了投资巨大的电厂项目,他投资了一家能使电厂发电系统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的关键部件技术项目,“前景非常好”。

据他透露,清洁技术企业投资期通常在3到5年,投资组合的平均年回报率能够在50%以上。

看好两项技术突破

不可否认,清洁技术由于受需求主体不明确、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困扰,现阶段看来,政策仍然是其发展的主要推手。

青云创投目前每年考察的项目大约1000余个,最终投资不到1%。在该领域投资决策上,谨慎的李立伟极为小心。

作为一个有着十余年风投资历的投资人,当被问到有关失败案例时,他认真的思考作答:“并无”。这与他一贯谨言慎行不无关系,投资过程“总是考虑风险多一点”,当觉得有问题无法沟通或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他通常就选择“放弃”。

青云创投也并非激进。据称他们的投资理念之一是“从不竞价”,多利农庄的庄主张同贵在第一轮风险投资时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选择青云创投的原因是觉得理念接近,更看重远景,而不是三五年的收益,“他们可以等待多利6到8年的时间”。

“在投资上我们看重股权比例,对投后管理花费很多精力,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后续融资、上市服务、董事会层面的战略制定等等。作为投资人,我们希望将拥有的产业链资源、LP资源等附加价值切实地带给被投企业,比如借力于青云与清华大学的特殊关系,我们常会引进清华大学的研究资源共享。”

这一理念使他们在投前与企业家接触及尽职调查阶段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沟通能力”也是李立伟在谈到“预见力”时强调的一点。

他此前成功投资了一家社交游戏企业。创始人团队非常年轻,个子不高、长着“娃娃脸”的企业家在与李第一次见面时,讲起话来就像个大学生。

作为投资人,他很想知道这样一个创业者如何能够领导和管理一家公司。

“我们谈到了对人的判断、对员工的态度。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看问题很准,并有坚持,善于传递自己的信念,有种独到的个性潜质,非常吸引人。尽管当时企业只开发了一款游戏,还是很快做了投资决策。”

随即,这家企业在一年时间内,日活跃用户数指标从40万提升了40倍,达到1600万,最早的那款游戏在全球排名第三位,“成长超出预期”。

事实上,投资过程总是不会像事后听上去那么简单,当然也不会太复杂,而是“系统性”的行为,“一个好的投资品牌很重要”。李善解人意,但言语不多,谈团队合作和品牌远远超出个人,在微博上则显得更活跃一些。

某日傍晚7点半他发了一条微博:“繁忙的一天自早上六点钟开始,历经集宁,察右中旗,兴和,北京,刚刚开完第七个会,现在赶往昆明。”

他说,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微博现在已经是他了解动态、考察企业家和企业的另一个窗口。

关于清洁技术,他曾谈到两项未来可能有突破从而创造机会的技术。一是废弃物气化,高温气化的工艺可能将使以前很难赚钱的垃圾处理技术通过发电和产生再生能源盈利。二是地热,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技术路线可能将使地热走向大规模发展。

青云创投以往的投资组合已经包括了:中国智能电网的创新者、镍电池制造商、研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企业、国内生产硅片和面板的太阳能公司、培养微生物将厨房垃圾转化为动物食料和肥料的公司、致力于水力发电的公司,以及翻修二手汽车从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以减少排放等30多家企业,7家上市公司。李立伟的“预见力”是否能令其环境基金站上更高的“云端”,值得期待。

李立伟

青云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伙人。

超过18年的风险投资,投资银行和高科技行业方面的经验。在加入青云创投之前,曾任凯鹏华盈(KPCB)中国基金合伙人,在清洁技术和社交化互联网方面进行投资。此前,还曾先后担任上海联创(现上海永宣)投资总监及汉柏基金的合伙人,主要关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包括各个阶段的软件,通讯,互联网服务,及半导体的创业企业。在加入风险投资行业之前,他在纽约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工作五年。其早年的职业生涯,一直任职于高科技公司,包括加拿大贝尔,加拿大皇家银行,北方电信/加拿大贝尔及赛门铁克。

李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并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李先生是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会员。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李立伟:资本搭建“环境理想国”

]]>
“黑天鹅”猎手章苏阳:看好“传统新兴” http://www.moneydao.net/shangdao/pe/2226.html Mon, 21 Apr 2014 07:00:52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2226 作者:邓若楠    来源:投资有道11年5月刊

1994年章苏阳加入IDG资本时,国内的风险投资市场还没有形成一片江湖。在后来日渐热闹起来的江湖里,作为“老前辈”的章苏阳为投资界留下了很多的经典“桥段”。

“IDG,章苏阳。”

本期PE领袖会客室的到访者,喜欢以这样简明扼要的介绍作为开场白。

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那些所谓“侠之大者”,与人见面,拱手抱拳,直说“某某派某某某”一般。仿佛这几个字里,便已经涵盖了无数毋庸置疑的历史与传奇。

章苏阳
章苏阳  1994年加入IDG资本。他在技术及国际金融方面有坚实的专业背景,并与中国的创业者群体有着密切关系。他曾成功地完成了电子、通讯及软件等领域的一系列投资项目。章苏阳曾任上海贝尔公司中央计划协调高级主管、上海电话设备制造公司副总经理及上海万通工业公司总经理。他1982年获上海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88至1990年在德国进修企业管理,并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国际金融。

一而再而三,60万美金全砸光

1994年章苏阳加入IDG资本时,国内的风险投资市场还没有形成一片江湖。在后来热闹起来的江湖里,章苏阳为投资界留下了很多经典“段子”,比如“用比打天津还快”的几十个小时时间就决定了投资易趣,在茶馆里决定了投资携程,因为王微穿着拖鞋来而投了土豆网等等。但在17年前,VC或PE只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层面。

“他们的第一次邀请,我拒绝了。” 在IDG上海办公室里,这位中国风投界的“老兵”对记者说。相比一些更年轻的、喜欢正襟危坐的投资人,他穿着随便,显得有些不修边幅,交谈直截了当,很少用到形容词,时不时还会打断你,自顾自的思路说下去。

“他们”指的是刚刚成立的IDG投资部(IDGVC的前身)负责人熊晓鸽和周全。事实上,当时章苏阳正在做与他们差不多的事,“正为投资一家企业寻求合作伙伴”。

“作为IT出身,我对IDG(国际数据集团)更熟悉也更信任。后来我还特地去查阅了当年仅有的一些资料,发现风险投资确实是一个新兴市场,如果早一点去做,机会肯定更大。我对新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同时我们几个创始人也很处得来。”

在那4个月后,“怀着朴素的想法”,他辞掉了“铁饭碗”,出任IDG上海合资公司的总经理,成为中国的第一批VC之一。

如今,对于仍然不算成熟的中国风投行业来说,IDG资本这些“元老级”投资人的合作经验以及项目运作经验显得弥足珍贵。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投资基金之一,IDG的投资管理团队保持着难得的稳定合作关系,七位资深合伙人的合作时间超过10年以上。

不过,当年的创业和投资环境远不如今天这般火热。“刚在中国做投资时,经济秩序并不好,管制很多。对风险投资而言,市场相对正规,真正出现了一些好项目,是在1997年之后”。

现今受到热情追捧的“TMT”领域里,那时只有T——“技术”可以选择投资。“到1999年左右的时候,互联网领域才取代纯技术的东西开始成为IDG主要的投资方向之一”。

章苏阳的专业投资在失败中起步,操作的项目“第一个失败了,第二个失败了,第三个还是失败了。”

这三个项目中,有两个属于早成长期。“每个项目大约投了20万美金,基本全砸光”。

这笔“学费”,成为他后来创造一个个“传奇”的宝贵财富。

当然,他自己对于这些传来传去就成了所谓的传奇故事并不太感冒。“投资是一项工作,投资人都是实用主义者。”

这个在“段子”里显得感性的投资人自称是一个“明显理性大于感性的人”,充斥在“段子”中的,是严谨的投资分析和判断。

“一开始我们都不懂,只能不断学习,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国外相对成熟的市场规则。我真正完全地做出一套国外模式的项目版本,实际上就是易趣,完全按照国际上最规范的模式操作。”章苏阳说。

  人,人,还是人

在二十几个小时内就决定投资邵亦波的易趣(后被eBay收购),是在IDG资本三个早期合作人——熊晓鸽、周全和章苏阳——都与邵亦波见过之后。

“他的商业计划案做得特别缜密,同时早期资金量也不大。”

在邵亦波家对面的茶馆里,章苏阳与他聊了有关eBay情况。尽管eBay当时已经很成功,但中国人却还没有形成买卖二手物品的消费习惯。他们探讨把eBay模式带进中国,有什么样的特征,会有哪些开展难度等等。

在交谈过程中,章苏阳仅问了一个

“额外的问题”:“你一直都很顺,有没有碰到过不顺的时候,怎么处理的”。邵亦波则举了自己在波士顿咨询工作室碰到的挫折。

“一个人如果一直都顺利,那么将来面临一些问题,肯定不如碰过挫折的人处理得更成熟。”

章苏阳的投资理念,“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

“即使有好点子,也要看是谁说出来的,是谁要去做的。”

当年看到王微穿着拖鞋来,他觉得土豆是个藐视传统权威传播途径的网站,比起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当然是

“拖鞋”更了解“80后”。

他也曾直白地告诉一些找他谈融资的创业者:“你不要做这个,你做不了,也不用去找别的融资。”

一个被VC看中的创业者通常会有3种特质:有野心,遵守商业规则以及对所做行业有比较逻辑的理解。

“创业不是纯粹靠理想,也不是靠热情。”章苏阳曾如是说。

同年投资携程,章苏阳先了解的也是创业团队的情况。在携程的创业团队中,章苏阳与季琦曾经在IDG投资的一个南京项目上有合作。

“后来我与季琦、沈南鹏在衡山路一家咖啡馆里谈定对携程投资。签约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在IDG的会议室里,没有开灯,黑乎乎的,就这样在协议上签了字,并没有什么庄严的仪式。”

2003年,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退出过程中,IDG资本获得了超过34倍的高额回报。

  IDG资本的投资领域

■ 消费产品及服务:包括消费品牌、连锁零售及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电视购物及邮购)、行业专业服务等;

■ 媒体与应用:互联网及无线应用、动漫及游戏、广告及传媒、出版及数字电视等;

■ 技术服务与资源:基础及增值电信服务、半导体技术、软件、文化及旅游服务、自然资源、传统能源等;

■ 环保与新能源:可替代和可再生能源,新材料,垃圾、废水和废气处理等;

IDG主要投资项目

  赌黑天鹅,不赌蓝海

事实上,在IDG决定投资携程时,互联网最热门的是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和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的表现刺激着所有互联网从业者和投资人,很多人都希望沿着这些门户网站的路径抵达纳斯达克。看好旅游网站前景的人并不是很多。

“我投资的项目,大多在国外已有相对成熟模式。”章苏阳告诉记者。

“尽管中国各个行业发展都非常快,机会很多。但出现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还是不多,模式创新比产品创新更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外模式的中国替代品还是主要的项目。”

他反对所谓“红海、蓝海”的投资观点,“大部分的人都在红海里,真正的蓝海项目是非常少见的。如果说去投蓝海项目,我宁可去赌‘黑天鹅’。”

“黑天鹅”是塔勒布所著书中的概念:从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是他们用来指代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惯用语。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澳大利亚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彻底崩溃。在投资上,黑天鹅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可能是正面的,亦可能是负面,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

“即使我投资所谓蓝海项目,我也会用赌黑天鹅的策略去做”。

2006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如家酒店连锁是他这一投资理念的成功例证。

酒店业属于传统行业,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当时尚属“新兴”,同样是一个舶来概念。作为携程的创始人之一,季琦在创立如家时,第一个想到的融资风投就是IDG章苏阳。

当时IDG还是以投资IT和媒体业著称的风投机构,对于是否投资这类传统产品,IDG内部也曾出现分歧。

“通常,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顾客心中大致有一个概念,但三星级以下的酒店是什么样子?如果形成一个满足基本商务需求的连锁酒店品牌,就可以替代一星级到三星级所有的酒店功能,在中国商务活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个项目是有意义的。连锁模式是否成功,对管理模式要求很高。作为携程的股东,携程已有订房业务,再直接投资酒店业会不会互相冲突。对于这个投资风险,大家有一定争议。”章苏阳款款而谈。

如家的股东之一首旅集团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具有知名度、品牌效力及强大的资产实力。而另一股东携程旅行网是中国最大的宾馆分销商。同时,在国外,经济型连锁模式已有30年左右的发展经验,在国内市场上,却几乎还没有这一类型产品,未来应该存在市场需求。

这一判断,成为章苏阳说服自己和IDG资本其他合伙人最主要的理由,也使这家老牌投资机构,开始关注起“新兴传统”行业的投资。比如后来的“一茶一坐”。

“如果有其它好机会,我们还会继续投资。传统行业对于风投的机会,就在‘新兴传统’产业这个概念,用新技术或新管理方式改造过的传统产业,比如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资源控制性领域、复合知识导向的领域等等。在投资这一产业时,主要看创业团队的管理能力。”

但他表示很难预测未来哪个行业最能赚钱,作为资深风险投资人士,他对于看好哪些行业的问题不置可否。“我的能力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作出投资决策,不是预测。”

在目前IDG资本的投资项目里,按照“是否与互联网相关”来划分约是50%对50%。他承认,相对来说,未来,消费、医疗保健、低碳类企业更值得关注。

“黑天鹅”猎手章苏阳:看好“传统新兴”

  看微博,找项目

据说IDG的投资原则是这样的:一般在第一轮融资时就会进入,而不大会选择中、后期,除非是由IDG自己早期所投的项目。IDG对目标公司正常的经营管理一般也不太过问。不过尽管如此,由于介入时间较早,IDG还是经常以风险投资牵头人的角色出现,并在业内名噪一时。

“实际上,IDG资本从来没说过只投早期项目。”章苏阳有些无奈地表示,“因为早期的企业拿不到别人的钱,而且他们也不需要太多的钱,我们认为有利可图就投了。”

与IDG相对低调的作风一致,尽管身兼多家企业的董事,章苏阳也有一份不同于很多投资人的从容。他很少过问很多企业经营问题,包括“上市”,更多的“是在轻松的聊天中谈及”。

“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是‘拔苗助长’。我与企业家所谈的仅是怎么做成一个好公司。”

他所谓的“轻松的聊天”的表现之一,是他在任何谈话过程中从来不记录,常常会给企业家留下“不认真”的印象,但事后,他们会发现他什么都记得。

繁忙工作之余,章苏阳最感兴趣的是听听古典音乐,以及摆弄各种音响和摄影器材。

在出差的时候,他必定会抽空逛逛当地的器材市场,看看是否有人出手经典的音响设备,或者哪里有性价比高的摄影器材。

他开了微博帐户,却长期“潜水”。

“你们肯定找不到哪个是我。”他笑着说,“以前常常翻报纸找项目,现在则是看微博。”

他用“脚踩香蕉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来形容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从不总结自己,也没有什么职业规划。我只是抓住了摆在面前的机会”。

  IDG认可的商业计划书要素:

■ 企业简介:包括公司名称、发展历史、产品或服务以及各股东方。

■ 业务模式: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 市场分析:包括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目前公司的市场份额、市场地位,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

■ 管理队伍:公司的管理架构,以及创始人、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介绍。

■ 财务数据:过去两到三年的资金及管理运作的简单财务报告,以及今后两年的销售预测。

■ 融资需求:一到两年之内的融资计划,包括资金需求量,具体融资方案及其它相关需求。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黑天鹅”猎手章苏阳:看好“传统新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