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如何在大周期中做好财富投资?

时间:2016-12-22 15:29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5,307 次

“四十年,两个经济波段相继落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有两个波段。第一个波段发生在1978年到1997年,作为计划经济代表的粮票逐步消失,短缺经济变成由食品、纺织、家电为主的轻工业经济。但是紧接着就出现了轻工业产能过剩,加上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朱镕基总理说我们要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推动坚决的产业改革。”吴晓波在演讲中说。

第一个改革是商品房制度,全中国所有的房地产公司老板的好日子都是1998年以后开始的。第二个是逐渐开放了外贸的进出口自主权,今天我们看到的巨头阿里的起步,就是想把中国中小外贸公司集合做一个平台。第三个改革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房地产消费为主的居民消费、出口、城市建设,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驾马车。

也是在这第二个时期,互联网意外崛起。从1998年开始中国出现一系列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人与服务、人与经济的关系被互联网改变了。

不同年代和背景的人在中国的不同产业阶段赚到了不同的钱。但今天突然之间大家就觉得,在过去的20年获得的巨大财富,现在从自己的手心慢慢走掉了。

“中国没有夕阳产业,供需错配是最大福利”

最近两年常见中国人去日本买电饭煲、马桶 盖的热点新闻。这些都不是高精尖的产品,如果 中国的商场买得到也不会去日本买了。那么在中 国地区能不能生产这些好的商品?谁来买这些东 西?我们今天叫做中产阶级,中国社科院说有1.3 亿中产阶级,这部分人愿意为好的商品、好的产 品买单。这个供需错配就是眼下中国产业发展、 产业投资的最大福利。

对此,吴晓波认为,除了氢能源汽车、精准医 疗、健康产业以外,还有身边的几乎每一个产业, 眼镜、西装、家具等等都有变革机会,诞生新实 业、新消费、新金融,这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 我们投资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根本没有 夕阳产业。

“新实业”,无非是用跟以前不一样的方式 去做衬衫、做鞋子,实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最 重要的发动机,一个国家如果实业垮的话,各位 都可以散了。

“新消费”,就是面对中产阶级的新消费模 式。互联网消费,社群消费,圈层消费,小众消费 在未来会成为主流。

“新金融”,其实就是金融的延伸产品越来 越丰富。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创新的地 方,包括区块链技术,将在中国得到最大的实践, 因为中国就是人多,而且人们愿意花钱。

“国内资本市场并不存在脱实务虚的问题”

有人说中国的整个资本市场是脱实务虚,吴晓波则表示非常不认同这个观点。他分析称,在产融意义上来讲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实业企业里面如果你的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的话,应该把实体企业的资金投资到更有效率的发展资金里面,直接做天使是非常大的风险,那么就交给专业的金融机构做,如果投行把你的钱拿来以后到二级市场进行操作的话就是一个骗局,但是如果把钱拿来帮助转型的企业的话就是做出重大贡献的,所以不是由实务虚的过程,这个是产融胶合的过程。所以只有在新的资本环境下,中国现在最大的有意思的事情是银行可能很强大,潜在全世界第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美国银行是第六位,但是蒋老师跟我们说银行可能会消失,就是今天中国的整个金融市场正在由一个被银行把控的环境进入到一个被证券业领导的环境,所以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未来中国产业的机会在哪里?

“我认为中国“十三五”以后,未来的五年内是中国产业非常剧烈的变化期,我们有没有未来就看这未了的五年,在全球产业空创期的环境下,我们中国资本从业者有没有帮助中国完成这次最为重大的第三次的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大概会有一代人会被淘汰,世界会托付给70后,80后,90后,在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动力仍然在非常熟悉的领域里面,在实业界。无非跟以前不一样的方式去做这件衬衫,不一样的方式去做这双鞋子,所以实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发动机,这个国家如果实业跨的话,各位都可以散了。”

对于新周期、新产业背景下的资产配置策略,吴晓波认为,在2014年消费、出口、投资增速集体下滑后,中国与世界都进入了通货紧缩的新周期,新一次产业大转型即将喷薄而出。在供需错配中,更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即将凸现,因此,目前在资产配置上,采取股权投资与全球化配置策略,对优秀不动产以及永不衰退的医疗健康和文化娱乐产业进行投资是上佳选择。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