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台风”登陆P2P

时间:2018-08-07 10:09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38,389 次

近期,网贷市场频繁暴雷,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初到7月下旬,近300家P2P平台暴雷,搞的市场人心惶惶,很多投资者心生惧意。据业内人士分析,平台频频暴雷,原因不外乎三种,平台经营不善、平台频发利空、政策影响(备案延期、去杠杆等)。这三个原因交织在一起,就造成了今年以来集中暴雷的现象。称此次集中暴雷为超级台风登陆P2P,毫不为过。

自P2P平台诞生以来,P2P网贷平台通过互联网为投资人和借款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居间中介服务,为许多无法从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获取资金的融资者开拓了一条柳暗花明的融资新渠道,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高收益的投资理财方式。P2P网络借贷是民间借贷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是民间借贷的网络版。民间借贷通过P2P阳光化,满足了小贷和大众理财需求,践行了普惠金融。这是P2P平台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其野蛮生长,乱象纷生,信息不透明、非法集资、高利放贷、暴力催贷,资金池、自融等违规现象层不出穷,许多网贷平台经营不善跑路,以及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致使P2P暴雷的现象也逐渐增多,特别是进入2018年来,集中暴雷现象频发,可谓是超级台风登陆P2P。

随着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的不断攀升,据某权威网站,截止2018年6月份,平台数累计达到了6183个,问题平台累计数量也不断攀升,截止6月底,达到了2121个,7月份的集中暴雷,使得问题平台又增加了70多家,正常营运的平台截止6月底1836家,目前估计已不足1800家。也就是说每三个平台就有一个问题平台。这还不包括有问题还没有体现的。

平台有问题,暴雷就是迟早的事情。本次超级台风,首发自上海,端午节后,唐小僧、联壁金融作为仅存的民间高额返利平台突然相继崩塌,引发媒体对P2P行业的关注。报道加重了普通投资人的恐慌心理,他们在正常经营的P2P平台集中提现,造成平台资金被掏空,最终引发了互金平台的群体性踩踏。目前我国P2P平台大多集中在上海、浙江、广东、北京。2018年6月起截止目前,上海出现问题平台(含提现困难)51家。这股台风随即卷到浙江,浙江平台出现问题的有55家,又席卷广东,平台出现问题的41家。北京平台出现问题的也有14家。暴雷中,既有民营系,也有风投系、国资系。出现问题的平台的数字每天都在不断刷新。

P2P平台野蛮生长,乱象层生,为暴雷留下隐患

从P2P自2007年进入国内至今,P2P作为生新事物可谓红极一时,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导致其野蛮生长,其中不乏优秀企业,但更多的是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期间累计注册P2P公司6183家,到目前在营公司近2000家,在营公司中预计能够通过整改验收的不足1000家。

而P2P平台自出现以来,始终伴着以下乱象。

一、资金池。在行业内可谓心知肚明。不论你有无托管,不论你是第三方托管还是银行托管,只要你想,其实都是可以有资金池的。关键还在平台自身是否有道德底线。能否对行业保持敬畏心。在目前的2000多个问题平台中,可以说90%以上的平台都涉及资金池。

二、自融。在行业内,有一批人员总是认为自融平台存在合理性。但自融,风险谁来把控?投资者资金是否安全?这样都是行业难以规避的痛。至少目前看来职能部门还没有开始履行职能,一不小心就会被经侦盯上,搞不好就是涉嫌非法融资。

三、假标假合同泛滥。不透明造成的结果就是假标假合同泛滥。不仅是小平台因为假标假合同不透明,一些成交量很大,甚至平台排名在全国前20强的一些平台,依然项目信息披露匮乏,投资人依然不知道自己的钱借给了谁。其中很多平台推出的自动投标,貌似减轻了投资者的负担,是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但实际上,同样存在着借款人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只有到最后,潮水退去,我们才会看到谁在裸泳。假标假合同,与平台大小无关。

四、虚假融资虚构背景,各种被打脸。投资者对于P2P最大的顾虑就是资金安全,有些平台针对投资人的这种心理,采取了花样百出的炒作手段。例如某平台开融资新闻发布会,结果一年过去工商注册未有任何变更,甚至被所宣称融资机构否认。包括一些平台宣称是国资背景,结果所宣称的某国资否认。这种事情在网贷行业中屡见不鲜。

五、欺骗出借,暴力催贷。为了吸引借款人能在自身平台借款,很多平台使出了浑身解数,特别是现金贷之类的平台,本身综合利率很高,但平台拆分成利息、服务费等多项名目,服务人员首先利用低利率吸引借款人签订协议,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认为利率水平,还可以接受,直到真正达成协议,有的甚至直到开始还款时,才知道还要支付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其实际利率已是高得惊人,在借款人还不起时,许多平台又诱导借款人向其他平台(实质上是同一家)借款来还贷,如此下来,许多借款人最开始的小额贷款,最终变成了天文数字,许多借款人无力支付,而各平台又通过各种手段来催贷,出现了许多极端案例,甚至将借款人逼得走上绝路,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也是网贷平台一直名声不佳的原因所在。

从2016年到2018年,可谓P2P合规整改期。从三不管到多部门联合管理,到最终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银监局、工商总局、工信部等中央部位成立专门机构对P2P进行重新定位、规范、约束。整改的要求非常清晰:P2P就是信息中介,业务上只能从事小额借贷业务撮合,凡与此不符的业务必须停止;管理上必须实现银行存管,保证投资者资金相对安全;资质上具备提供互联网信息中介的资格;保障方面不能承诺刚性兑付,可以提供适度担保。

可是事实上,仍然有企业表面上合规了,但实际上还是违规操作。很多平台不甘于只做借贷业务撮合,总是想着挣撮合之外的利润;还是有许多企业想方设法替自己的关联企业融资;为了吸引投资者,总是或明或暗的承诺保本付息,标榜自身的强大势力。

P2P行业的乱象背后是监管的缺失,这些乱象之所以丛生,根源还是跑路的成本和代价太低,所以,平台跑路的现象一直未断过,但2018年自6月份以来,突出集中跑路,则又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

三大因素叠加效应,造成平台频繁暴雷由于网贷平台的野蛮生长,乱象层生,虽然监管部门一直在加大规范力度,但毕竟各种因素纠缠,彼此作用,积累到某个程度,就会造成网贷平台暴雷,在2018年近期,网贷市场频繁暴雷,某一日就有15家平台暴雷。

为什么会发生平台集中暴雷的现象?且暴雷的平台,既包括那些背景不大的民营系,又包括受到各种资本青睐的风投系,还包括国资系等,比如风投系的沃时贷,上市系的钱满仓,国资系的唐小僧、萌芽金服、五星财富、小金袋等等,而各系平台的频繁暴雷,更加引起了投资者的恐慌。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期内许多平台集中暴雷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市场频发利空。网贷行业最近市场的舆论,偏利空,包括个别监管部门负责人的讲话,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造成大家对平台不够信任的情况。另外,多家口碑较好的网贷平台包括唐小僧等的暴雷,也对投资者的信心有一定打击。

第二、平台经营不善。有些平台本身就已经出现问题,业务不够稳健,由于经营不善,需要更多的资金流去周转,在稳定的情况下,这类平台的现金流可能还能支撑1到2年。但由于目前市场利空频发,投资者都不敢投,抽出资金,容易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

第三、备案延期。集中暴雷跟备案延期有一定的关联,备案政策出台后,有部分投资者撤出来了,打算备案后再投。然而,备案延期后,导致更多的投资者心理没底,选择抽出资金,先暂时观望,打算备案确定后,再投资,这样一来,整个市场的流动资金更加紧缺。那些业务不稳健或者业务存在问题的平台,就很容易暴雷。

以上因素在平台风声趋紧的情况下,加上国家去杠杆的大形势,容易造成投资者急于抽出资金,出现挤兑现象,而借款人在目前情况下,还款意愿更加低下,两者叠加,平台资金链断裂,自然就会暴雷。

网贷平台何去何从?合规经营才是王道

尽管许多平台集中暴雷,监管层还是希望P2P能够解决民间金融的问题,来服务银行服务不到的群体,这也是未来监管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次暴雷也是一件好事,投资者也会从中得到成长,风险意识增强,平台历经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这是P2P平台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经营的必由之路。

备案虽然一再延迟,但迟早是要实施的,这个行业还需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到时整个行业数量可能集中在300-500家左右。

对于现在尚在迷茫中网贷平台,所需要做的则是合规经营,明确自身的定位,不贪大求全,不搞自融,规规矩矩经营,对于这样的平台,自然就能生存下来,并且得到发展。整改过后,整体风险大幅降低,平台选择变得简单,项目选择变得重要,逾期风险控制成为投资P2P的关键。

另外,也呼吁监管部门方面,加快清理整顿步伐,尽快将合格的、具有资质的网贷平台予以备案,促进其正规经营,纳入有效监管范围;将不符合条件的尽快淘汰出局,让平台能够正常行使相应债权维护工作,从制度层面消除借贷者恶意逃废债务的可能性。

同时,将清理整顿之后网贷平台的借贷人录入社会信用系统网络,建立借贷人信息发布和披露平台,让借贷者接受全社会监督,对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除通过司法等部门建立联合打击机制和防御体系,并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提高逃债违法成本。

7月9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

另外,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16日,银保监会组织互金人士已针对当前网贷行业现状召开会议。参会人士称,网贷备案验收细则将尽快落实。近日,市场流传全国性穿透式网贷监管细则“187标准”或于7月至8月份出台。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