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佩韶:当代艺术买家越来越年轻

时间:2014-04-22 15:16 栏目:艺人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201 次

作者:鲁刚    来源:投资有道11年8月刊

2006年泓盛在上海首开当代艺术拍卖专场,至今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了,市场变幻,泓盛坚持拍卖按学术脉络走这点却始终没变。这一切皆与泓盛当代艺术专场负责人孙佩韶和她团队的努力有关。

很早就从上海艺术家孙良口中感受了上海泓盛拍卖的口碑,那是一种对当代艺术的尊重并尝试进行学术梳理的追求。作为拍卖行,泓盛正是凭着这份尊重和追求,六年来持续在上海这块并不算肥沃的拍卖土壤上耕耘当代艺术,而这一切都与泓盛当代艺术专场负责人孙佩韶的努力密不可分。

孙佩韶

孙佩韶是广东人,在香港读完中学后,赴台湾政大读外交系。从小喜欢画画的她进入大学后如鱼得水,在学校的艺文中心美术社泡了四年,让她“从未离开过艺术”。大三的时候就立下志向,决心一生从事艺术事业,遂前往美国读博物馆硕士专业。在美国的那些年,她“跑遍了全美三分之二的美术馆”,亲炙原作真迹,这对她影响深远。

曾梵志 《无题》
曾梵志 《无题》

  和藏家共同成长

2001年孙佩韶回到北京,一开始从事画廊工作。她花了约一年左右的时间摸清了国内当代艺术的基本面貌。十年后的今天,她仍认为艺术家名单没有太大变化,区别仅在于多了一些年轻新面孔。

2004年孙佩韶进入上海保利任海外代表,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征集拍品。当时的上海市场了解和欣赏当代艺术的人寥寥可数,连她自己的同事也不太能理解她对当代艺术的热爱。那一年,孙佩韶征集了曾梵志的“协和医院”系列、周春芽的绿狗和太湖石系列等作品。这些在当时的上海艺术市场显得大胆而超前的举动果然惹来了非议。记得当时有一个客户很认真地打电话给她,问她这些作品这么丑,怎么会有人买呢?

那场拍卖会上,曾梵志的“协和医院”系列作品(150*360cm)是以27万元的底价拍出去的,周春芽的绿狗系列作品也只买四五万元,拿孙佩韶自己的话来说,“卖得很辛苦”。面对别人的质疑,孙佩韶觉得有点委屈,但是她还是很有自信,理由是因为她对这些作品有感觉。

有趣的是,关于周春芽的绿狗,当年给她打电话的那位客户去年却追着她,要她给他再找一件一样的绿狗,搞得孙佩韶哭笑不得:“现在即使找得到,也不止这个价了。”这个插曲让孙佩韶感到一丝欣慰,这表明了藏家在和她一起成长。

2005年,上海保利拍卖业务转向北京,此时上海泓盛拍卖公司成立,孙佩韶选择立足泓盛这个平台继续自己的当代艺术的经营之梦。2006年泓盛首先在上海举行第一场当代艺术拍卖至今,上海多了一块当代艺术市场的后花园。

泓盛的图录做得很花心思,里面每个艺术家的资料都很详尽而又专业。孙佩韶做事的原则是首先自己能理解,然后才会去推动。在图录文字的撰写上,她要求自己的团队未必都要论从己出,但务求有自己的理解。“引用别人的话,一定是人家说得比你深刻。”

王怀庆 《曲与直》
王怀庆 《曲与直》

  三条原则选择艺术家的作品

从2006年举行第一场拍卖至今,泓盛已经完成了11场当代艺术的专场拍卖,也积累了一大 精致的图录,这些图录基本上都可以当作当代艺术指南来读。孙佩韶说:“我们挑选的艺术家的作品,从来都不是跟着我自己的喜好,而是跟着美术史的脉络走的。”

孙佩韶不讳言,挑选艺术家的作品有三条原则,一是艺术家参与过当年美术史运动,对美术发展有相当的贡献;二有一定的艺术成就;三是现在还在创作,仍然在往前走。“只要具备这三点,我们就选择推动。”很多人批评当代艺术的泡沫现象,孙佩韶却不以为然。“炒作没有这么容易,只是短暂的,选择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才是不二的法门,从来就没有不行的能搞成行的。”

孙佩韶多年来有个习惯,就是随身带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她与艺术家及艺评家的谈话要点。她有空的时候喜欢走访艺术家及艺评家,和他们聊天,向他们讨教艺术问题。有次与某位艺术家聊天,谈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并举了很多例子,孙佩韶听了感觉很受教益。

孙佩韶很享受这种交流,“有时候我会开出比如30位艺术家的名单,这30个人我内心都有自己的判断,然后走访其他艺术家及艺评家,询问他们对这些艺术家作品的看法。碰到和我一致的看法,就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见解,如果碰到不同意见,就当作参考。”过了几年后,市场的选择往往证明了她当初的判断。

何多苓 《青春2007》
何多苓 《青春2007》

  选择当代艺术,选择未来

不可否认,当代艺术偏重于观念,对于习惯了传统艺术的人来说,其绘画理念和语言都不太好理解。对此,孙佩韶认为根本原因出在这些年美育的缺失。孙佩韶自己从事过创作,也在美术馆呆过,做过画廊,现在又做拍卖,她觉得艺术是一脉相通的。“不管你在艺术的生态圈里扮演哪个角色,对艺术品有没有感觉很重要,了解艺术除了经验积累,也需要天赋。”

变化不是没有,上海本地买家的数量和质量在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让孙佩韶很受鼓舞。一开始泓盛的国际买家占一半,还有30%来自北京,剩下20%才是其他区域包括上海在内的买家。而到了今年春拍,本地买家首次超过了50%。

这么些年孙佩韶亲眼看到客户从不太了解到认可,然后举牌买走作品,很开心,“我们还会继续坚持”。如今当代艺术的买家越来越年轻,孙佩韶很看好这批人。他们属于第二代,有希望出更专业更有成就的藏家,衡量成就的标准不光是藏品数量,还包括心胸和素养。

和传统书画比较起来,孙佩韶觉得当代艺术好玩和富有挑战的地方,恰恰在于其不确定性。“传统书画只要能解决真假鉴别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因为艺术家的价值都有历史定评,而未来则一切都是未知数。”

关于未来十年,孙佩韶出人意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而是回顾了从2001年她回国至今十年所做过的一切,那就是理出当代艺术的主脉络,然后尽力赋予其应有的价值。至于未来,孙佩韶觉得不是由她一个人说了算的,目前最重要的是把当前的工作先完成,但整体来说,她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

她并不觉得上海的当代艺术市场一定逊于北京,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北京和上海各有特色。“北京、上海的当代艺术市场就如同两个都市各有特色一样,有些作品北京拍得比上海好,但是这么多年上海的当代艺术市场也有与北京不同的地方,就是作品比较多元,因而买家分布比较广。”

没有宏伟计划和豪言壮语,但孙佩韶的经历让人相信,她将踏踏实实地走完下一个十年,和当代艺术一起开花结果。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