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盈堂:猫腻背后的圈钱运动

时间:2014-05-05 14:04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840 次

作者:顾慧妍   来源:投资有道12年8月刊

这次雅盈堂事件暴露出了国内艺术品信托操作中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不规范方面,而本刊去年推出的“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已经关注到雅盈堂的圈钱之势。

这个夏天对于雅盈堂来说并不好过。随着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王耀辉被协助调查一事的浮出水面,雅盈堂又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实际上,雅盈堂早已进入人们的视野,2011年底本刊推出了国内首份“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雅盈堂以其8.74亿元的基金规模高居第二,这便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雅盈堂:猫腻背后的圈钱运动

  据本刊此前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底,雅盈堂已发行4支信托,融资总额达8.7亿元。其中仅以黄庭坚《砥柱铭》为抵押品的一款信托就豪圈了4.5亿元信托资金,作为抵押品的这件书画曾在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创下4.368亿元的成交价,这仍是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纪录保持者。

然而本刊去年在调查时就得知,众多业内人士都认为那次的天价拍卖是一个骗局。随着王耀辉的被调查,雅盈堂似乎成了一个未知黑洞。扩大至行业,越来越多的艺术品基金进入领域内并不断壮大,到底艺术品信托是信托机构圈钱的游戏,还是投资者的获利工具?我们难以保证其发行目的,我们也同样无法预知其存在的风险。

《砥柱铭》猫腻种种

两年前《砥柱铭》就轰动一时,但争议不仅是因为价格,更多的是围绕赝品、伪造成交等问题。

就本刊调查所知,此前,众多专家对于《砥柱铭》的真伪表示出疑问,但这样的质疑仅停留在学术层面。但后来,艺术圈内对于《砥柱铭》拍卖过程中的猫腻争议之声逐渐强大。

有知情人士透露,《砥柱铭》的送拍者是台湾一收藏家,拍卖公司后以8000万元将作品买断,再制造现场“假拍”,并由王耀辉“做出”了天价成交纪录。

曾有报道指出:从可靠渠道获悉,《砥柱铭》拍卖可能是一场极其严密的局,3.9亿元的落槌价是虚的,实际成交价据称仅为8000万元。

而且《砥柱铭》的兑付也存在问题,除此之外王耀辉还欠着一屁股的债。

曾有某位藏家透露,王耀辉在艺术圈内的“拍而不付”是出名的,至今仍有大量拍品没有兑付,欠着几家大型拍卖公司的款项据说就有几个亿,某个规模不大的拍卖公司也被王耀辉欠款两三千万元至今没有结算。但究竟王耀辉有多少拍品未获结算谁也说不准,因为他买东西极为零散,从大拍卖行到小型拍卖行都在扫货,从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到上亿元的货都会买,没办法统计。2011年从嘉德和翰海两家拍卖行高价拍出的傅抱石册页、齐白石册页就是被王耀辉拿下的,金额合计高达亿元,结款情况还不清楚。

圈钱?目的堪忧

由于王耀辉事件的暴露,借“艺术品信托”之名圈钱挪作他用的艺术品信托之乱象再次浮出水面。

2010年至2011年雅盈堂的融资势头处于盛期。2010年9月,王耀辉联合吉林信托以《砥柱铭》作品为抵押,成立“雅盈堂艺术品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4.5亿元,期限为两年,并将于今年9月到期,如果该作品的拍卖真为一个局,那么8000万元能够换来4.5亿元的募集资金,这一资本挪腾术给雅盈堂带来巨大的收益。

此外,2010年8月,国投信托发布“国投飞龙艺术品基金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规模1.5亿元,该计划成立当天将信托基金支付给雅盈堂;2011年3月,北京信托发行“盛藏财富宝腾一号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4亿元,雅盈堂即为投资顾问。

本刊在“2011年艺术品基金排行榜”中,已经关注到雅盈堂的圈钱之势。王耀辉控制的雅盈堂共计管理4个信托,荣膺第二的宝座,融资总额达8.7亿元。

实际上,尽管在艺术品信托的合约中明文规定了资金流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融资方、信托公司、资金托管银行蓄意做手脚,约定的投资方向很可能从艺术品转移到地产或其他领域,那么通过发行艺术信托产品而进行的变相圈钱也无法阻止。

虽然风波不断,但雅盈堂此前所发行的“国投飞龙艺术品基金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提前终止。6月29日的公告称:“基金成立以来运作正常,现已到期终止,信托资金已全部兑付”。

投资界人士分析,雅盈堂的运作模式是:“高价拍卖得艺术品——抵押拍品发行信托—以信托资金支付货款”。以上杠杆模式的前提,是需要还款人具备强大的还款能力和良好的流动性。

该人士说:“这次雅盈堂事件暴露出了国内艺术品信托操作中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不规范方面,但这也是一个契机?随着脓水的挤出,真正做投资的艺术品基金才能在市场上顺利成长。”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