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因此而变穷!

时间:2014-06-13 14:51 栏目:财富管理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071 次

编 / 何之涵

获得资产的保值和稳健增值是富裕人群最大的需求。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你所青睐的那些所谓“高收益”产品,往往正在不知不觉地侵蚀着你的资产,让你变成穷人!

富人因此而变穷!

“在富人手里,钱是鸡,钱会生钱;在穷人手里,钱是蛋,用一颗就少一颗。”有人这样区分穷人和富人。

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富人开始注重对自身资产的打理。信托、房产、高利贷等高门槛高收益的产品更是成为富人的投资首选。

不过,这些看起来能够博取高收益的投资理财,真的能为富人们的资产保值增值吗?

信托:“温水煮青蛙”

一般而言,信托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为100万元、200万元或300万元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从8%到20%都有,有的还会更高,投资期限则大多为1?3年。在A股萎靡、楼市不振、外汇动荡不定之时,号称“刚性兑付”的信托产品成了富人们最重要的理财方式之一。

不过,中华元智库创办人张庭宾指出,信托产品有一个最大的隐患,那就是风险后置。

信托计划开始时确实很幸福,投资人拿到每年8%?20%甚至更高的投资回报,但一旦发生违约,会连本金都难逃损失。特别是煤炭业、房地产这些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信托产品,一旦宏观经济紧缩超过预期,将可能造成集中违约的严重恶果。

今年初,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1号”计划差点成为“未刚性兑付本金”第一单,就警示了这个风险。

当然,这个信托计划有其特殊原因——抵押资产未能理清产权以及煤矿业比房地产更早遭遇了宏观紧缩的冲击。但是信托业的游戏规则就是如此。虽然这一次相关几方——中诚信托、工商银行和山西政府几方把损失都担下来了,这与春节前必须保平安有关,这是运气。以后再出现信托兑付危机时,不可能一直这样兜底下去。

如果房价大跌,规模超过10万亿元的房地产信托支付不了本金,那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富漏洞——投资人想逃都逃不出来,因为没有人会来接盘。

一般信托都有锁定期,在锁定期很难脱身的。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温水煮青蛙”呢?

通过以上分析,张庭宾认为,现在已经不能再去投资信托了。因为信托的时间周期比较长,一般都超过2年,谁知道未来两年形式会恶化到什么程度呢?

高利贷:双头“绞索”

除了信托以外,不少富人有余钱也会选择放高利贷。因为高利贷年息可能到30%?50%,有些短期利率甚至可能达到100%。

张庭宾认为,如果经济调整是短促的,借款企业是“休克鱼”,高利贷还款是有一定保障的。典型的比如,2008年,由于股市下跌,热钱外流,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发行央票,导致很多企业出现了短期休克,民间的拆借利率非常高,最高时飙升到50%?100%,很多人放出了高利贷。幸运的是,其后很快迎来了2008年底的4万亿救市,银行放出巨量资金,将整个中国基建、房地产、钢铁等产业全部推向亢奋的高峰。企业有钱还贷,高利贷大赚了一笔,几乎没什么风险。这也让高利贷尝到了甜头,有些乐此不疲。

那一次的确给高利贷放贷者一个强有力的刺激,特别是在温州、鄂尔多斯、陕西神木地区,有一定的传统,商人比较抱团,形成一个群落,彼此借钱比较容易。2008年给他们打下了一个深刻的烙印——高利贷赚钱没风险。

但现在中国企业遇到的问题是,多方面成本大幅提高,利润越来越低,乃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是被“温水煮”的青蛙,这时候不借钱周转马上死,借了高利贷,利润根本不可能还得起利息,是多喘一口气死。“休克鱼”给一口水就能活,可是被温水煮的青蛙,就变成青蛙汤了,怎么还得了高利贷本息?

最近有一个说法,中国有九个省会城市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这不算夸张。麻烦的是银行自身的钱也比较紧,2013年6月和12月两次出现了钱荒,老百姓也没有更多的钱再能拿出来了;国际热钱也不看好长期投资回报,随时准备外逃。现在政府唯一的钱就是变卖国有资产,但显然政府不愿意。

其实,高利贷也有一个谁接最后一棒的问题,没人接,现在再借出钱的人就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位受害者。

现在,隐患的资金链条已经显现。全社会资金流动性越来越少,资金越来越短缺,而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在上升,尤其人民币继续升值,劳动力价格还在上涨,房地产价格在上涨,企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差,再加上楼市缺乏交易性,股市也很弱,现在借了钱之后很难还出来。

这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大跌的时候,高利贷更还不上。神木是典型的由于煤炭价格下跌引发的高利贷崩溃,由于煤炭有很多的借款融资项目,现在煤炭价格一跌,很多都还不上,形成资金链断裂,高利贷这种模式也就失败了。

高利贷就如同双头绞索,一端绞住了放贷者,另一端绞住了借贷人,把借贷双方绑成了“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

参考资料:《中国富人为何变穷》,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庭宾 著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