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着眼睛买理财产品的时代结束了

时间:2014-07-15 15:29 栏目: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155 次

理财产品就如房产一样,在经历了一波稳定收益的行情之后,迎来了暗流涌动的局面。面对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理财机构和理财产品,人们多半会产生“选择恐惧症”。的确,想要坐着赚钱,已经不可能了。

闭着眼睛买理财产品的时代结束了

在前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无论买什么样的理财产品,基本都能实现刚性兑付。全社会的投资者在享受着理财产品高收益的同时,又享受着零风险。甚至有一些产品,在风险产生以后由政府协调处理完成了刚性兑付。几乎没有投资者会考虑理财产品的风险问题。目前大陆的理财市场已经发展到几十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信托产品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1万亿,另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数值比信托理财产品更多。还有各色各样的理财机构也发行了各种不同的理财产品,它们所隐含的风险,远远大于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

从现在开始,购买理财产品需要考量风险并且做理性的投资分析,否则,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在未来到期的时候,轻则利息收入受损,重则本金亏损。如果在非法的理财机构购买,甚至有可能血本无归。

首先来分析一下,在信托产品或者银行理财产品中,资金投向较多的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在过去的十多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走过了黄金时代,使很多放大负债经营的房产公司赚了大钱。房地产行业一直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很多房地产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的,具有很高的财富杠杆,并且房地产企业承受着很大的财务成本。以一个库存房产价值为10个亿的房产公司为例,假如它有3个亿的银行贷款,有3个亿的信托融资,银行贷款的财务成本以8%计算,信托融资的成本以15%计算,它一年所要支付的借款利息至少为6900万元。假如未来两年房价不上涨,它所需要付出的财务成本为13800万元。如果销售跟不上,在未来两年只能销售三分之一的库存,那么它回收的现金大概是3.3亿元,无疑会面临很大的支付压力。就算在未来两年能够卖掉一半的库存,销售收入也就只有5亿元,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也是极其困难的。在未来两年只有卖掉74%以上的库存房产,才能够完成本金和利息的兑付。从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这将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目前很多房产公司由于在银行借不到钱,通过信托融资的成本在15%左右,还有一些在信托公司也融不到资的房产公司,他们通过在一些资质低劣的理财机构融资,融资的成本一般都大于20%,而以20%以上的成本融资近乎于饮鸩止渴。

很多通过高利率融资的其它工商企业也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过去30年快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了这些企业的飞速成长,很多问题被掩盖,但是,现在由于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未来几年7%左右的GDP增长将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常态。理财产品动辄百分之十几的资金成本将使这些企业背上沉重的财务包袱。正常的生产经营,根本无法覆盖高昂的融资成本,陷入财务泥潭以后,企业走向破产也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得不到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很多企业转而投向一些非正规的理财机构,寻求融资帮助。由于生存需要,对资金的需求极度饥渴,所以无论多高的融资成本,他们都敢于承受。以上海为例,至少有几百家这样的机构在从事融资活动。很多杂牌理财机构也进驻高档写字楼,招聘了很多帅哥美女做业务员,但是这些人员流动性很大。其实这些业务员的诚信相对是比较差的,包括这些理财机构,由于在一段时间以后,吸引不到新的投资者和新的理财资金,庞氏骗局终于不可持续,风光一段时间以后,也都人去楼空了。在这样的理财机构买理财产品,无疑要承担极大的风险。还有所谓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其实质就是理财产品销售商,由于利益的驱动,他们根本不会关心客户的资金安全,他们只考虑实现销售提取佣金,这些机构所推荐的理财产品风险也都非常大。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也有非常沉重的财务压力,以信托行业为例,12万亿左右的存量,以15%的资金成本计算,大约每年要支付1.8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沪深证券交易所2600多家上市公司,总计产生了2万多亿净利润。这意味着用所有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创造的利润来支付1.8万亿的信托成本后,也就所剩无几。但是,所有在信托融资的这些公司的赢利能力肯定不如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信托的刚性兑付在未来将难以为继。一两年内,部分劣质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将会面临本金损失的窘境。

综上所述,现在购买理财产品100%刚性兑付将成为传说,闭着眼睛买理财产品的时代结束了。所以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考察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收益率的高低不再是选择理财产品的首要因素,产品的安全性应该放在首位考量。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应该选择资信良好、风险管理能力强,资本金实力相对强大的理财机构。

赵晓历

赵晓历

财经评论员,资深证券人士 曾任多家券商营业部总经理 现任上海证券商城路营业部总经理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