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燎原:金融危机有助于挤掉市场泡沫

时间:2014-04-15 10:41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201 次

作者:徐丽梅 2010-11-30 16:03 来源:投资有道

作为中国最好的本土画廊之一——北京现在画廊的老板,黄燎原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正在经历的变革有许多感慨。无论怎样,画廊节衣缩食度过了经济危机的寒冬期,艺术市场呈现回暖趋势,令人信心倍增。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成长的目击者和参与者,黄燎原从1999年开始,就帮一些艺术家朋友做展览。那时因为市场不好,许多朋友的画卖不掉,他就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来给朋友帮忙。

“我早就想过开画廊,也咨询过张晓刚,他还劝我千万别做画廊,我知道有一个朋友开画廊,一年投入100多万,画卖不掉,就要赔个底儿掉。”

不管艺术市场怎样,黄燎原酝酿了多年的想法还是付诸行动了——2004年,他的现在画廊开业了。“我觉得自己的运气挺好的,画廊开了5个月就收回成本了。由于人脉关系比较广,朋友们肯帮忙——买画的是朋友,给我画的也是朋友。我们创建在2005年秋天至2006年春天这一轮艺术市场高潮之前,在中国艺术品达到天价之前,当代艺术市场还没有太大起色,可是我们卖的画都有朋友来收藏。2005年,赶上艺术市场急速上升,只要艺术家朋友给我画、让我卖,我就能挣钱。”

黄燎原回顾,“以前我经营‘不插电’酒吧的时候,虽然没有赚到什么钱,却交了很多朋友,音乐圈、戏剧圈、美术圈的朋友都有,在这里认识的第一批商界的朋友,比如地产公司的老板,现在仍在我的画廊买画。”

黄燎原:金融危机有助于挤掉市场泡沫

现在画廊的第一个展览是为艺术家杨少斌举办的。他参加过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当时在海外已经小有名气,但从未在国内做过展览。黄燎原很喜欢他的风格。但是许多人觉得杨少斌的作品充满暴力和血腥,因此都劝他好好考虑一下,这样的作品是否能为国内藏家所接受,连杨少斌本人都很怀疑,他对黄燎原说,“老黄,我的画在中国有人买吗?你可要想清楚了,别让我把你害了!”

不过,那个展览的反响非常好,当时杨少斌的作品在8000至70000美元之间,现在他的一些作品已经拍到900万元了。

  汇率损失蒸发大量现金

黄燎原总结,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这段时间,是经济危机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影响最大的时间段,西方藏家买画的明显比以前少了,中国藏家买得也少了一点,同时,有一部分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

那个时候,画廊的日子不好过,规模越大的画廊越难过——规模越大,运营的费用就越高,这跟其他企业经营的道理是一样的。画廊运作主要考验其资金的流动性,这是一个现金为王的时代,而大部分画廊的现金储备都是非常紧张的。相反,一些小的画廊,工作人员少、展览少、代理的艺术家少,可能会比较好过。

“我们是跟国外画廊合作最多的画廊,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由于欧元的贬值(我们最初收欧元的时候,欧元和人民汇率为1:11,到最艰难的时候汇率下降到1:8.3,损失了将近30%),出现卖一张画赔一次钱的情况,而这种合同还没有办法终止。对我们来说,被汇率蒸发掉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黄燎原认为,相比较而言,收藏家应该是受打击最小的,一个好的收藏家应该没有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个时候他也不着急出货,不着急把作品推到市场上去。其实,黄燎原本人就有很多收藏品,并且从来没卖过——因为从小就认识那么多艺术圈的朋友的缘故,经常有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送给黄燎原,这些当时卖不掉的作品,现在已经价值连城。

  金融危机促使市场重新洗牌

这两年,由于金融危机,拍卖公司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的征集工作很不好做——收藏家一般现在不愿意把东西拿出来。但从另一角度看,经济危机迫使拍卖行的经营者重新审定优质拍品的标准,调整优质客户的喜好在拍品征集中的权重,重新判定拍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做好自身的服务、加强自身的管理。

“主流的艺术家日子应该相对好过——经过了五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的高涨期,大家应该积蓄下来一部分钱。但是,大部分艺术的从业者,包括年轻的艺术家,或者是流浪在中国各地的艺术家,日子可能就不太好过了,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积蓄,所以现在有很多的艺术家都呆不下去了。”

黄燎原说,“不过,从某种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也是一件好事,它挤出了艺术市场上积累的泡沫,使艺术品的价格更趋合理。”他认为,危机之中,市场开始重新洗牌——对于已经成名、地位比较稳固的一线艺术家来说,受危机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那些正处于成名期和成长期的二线艺术家来说,本身地位还不太稳定,市场价格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大了;一些靠炒作红起来的艺术家,可能会被淘汰出局,而一些有实力的年轻艺术家将受到更多关注、脱颖而出。”

另外,因为艺术市场不景气,大多数艺术家将减少市场活动。这个时候,正好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作品,更专注于艺术创作。因此,这一时期,有可能产生出一批质量更好的艺术作品。

  艺术市场已开始回暖

令人高兴的是,今年上半年市场已出现回暖迹象,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藏家比较踊跃,但是欧美的收藏家还是不够活跃。春拍成绩不错,5月份的香港艺术博览会,人很多,韩国、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收藏家明显增多。

“现在画廊上半年销路不错,比如说年轻艺术家郑维、洪绍裴的画都卖得很好。”黄燎原笑着说,“郑维是我们画廊今年的明星——4月他的个展上,作品就被卖光了,还订了不少,张晓刚都买了他的两幅画。在艺术北京的展览上,他的作品也卖得很好,价格比去年翻了一倍。所以,他现在手里都没有画了,正在抓紧时间画,本来秋天打算在台湾给他举办个展,因为已经没有作品,只好推到明年了。”黄燎原分析,喜欢郑维作品的收藏家,既有国内的,也有东亚、欧美国家的。他的画形式感很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绘画语言。“日本的一位画廊主看好他,已经跟我们来谈合作,打算把他推向日本以至整个亚洲市场。”

黄燎原总结,今年艺术市场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价格低的作品卖得比较快。不过,因为价格低,即便销量大,总销售额比三年以前还是低了不少。并且,艺术品的销售周期比较长,画廊的日常费用比较高,所以日子还是不太好过,真正赚钱不容易。

但整个市场毕竟呈现明显回暖的大趋势,在楼市、股市不太好的情况下,必然有一些资金会流入艺术市场,这带给大家不少信心。他预计,市场要完全恢复,大概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国内收藏群体在扩大

这两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的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经济危机前,外国收藏家占了很大的比例,经济危机之后,外国藏家急剧减少,而国内的收藏群体却在扩大。比如现代传播集团的老总邵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既买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也买了不少天价的西方大师的作品,在整个艺术圈引起了轰动。

黄燎原分析,最近两年,新进入的藏家很多,职业分布越来越广泛,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不仅是那些非常有钱的成功人士,不少收入并不很高的年轻白领也开始涉足艺术收藏,他们大多从收藏价格比较低的版画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开始。比如说,有位媒体的年轻记者,她每次来看我们画廊的展览,都会买上一两件作品,那么,过上十年,回头再看,她将拥有非常专业的收藏系列。这是好现象,说明在国内,艺术的收藏与投资意识,已经开始在社会上普及。”

另外,有些大企业的老板,开始注重对孩子的美术教育,他们让孩子去学美术,并非想让孩子一定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孩子将来在美术方面有鉴赏力,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有些私募基金也开始为他们的VIP客户做艺术品方面的投资;不少已经成名的、有钱的艺术家,也在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一方面是扶植年轻艺术家,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投资。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