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2 16:53 栏目:特别策划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54 次
中国授权纳米专利达46.4万件,稳居世界第一。多家上市公司正投身纳米产业,服务消费电子、半导体、锂电池等众多领域,菲沃泰、天奈科技相关产品收入均突破亿元。
来源:摄图网
我国授权纳米专利总数居世界第一
8月31日,纳米科技产业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纳米科技产业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自2000年至2025年,全球授权纳米专利总数超过107.8万件,其中中国专利达46.4万件,占比高达43%,稳居世界第一,超过美国、日本、韩国三国数量之和。
据悉,中国纳米相关专利布局主要在半导体器件、催化化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区域分布上,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在半导体领域领先,生物医药专利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中国科学院以2.34万件专利位列全球专利权人榜首。
《白皮书》预计至2025年底,全球纳米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万亿美元,2018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中国纳米技术专利转让与许可率突破8%,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5月,纳米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45万家,上市企业739家,从业人员累计992万人。
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表示,纳米科技不属于单独的专一学科,它与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生命科学等都有关系,一些前沿领域的创新,往往是在交叉学科的碰撞之中才产生的。纳米科技的研究领域在一些比较关键的领域,应该有更大的发展、更多的应用。
纳米薄膜产业“遍地生花”
纳米薄膜具备丰富功能,可根据下游不同需求定制出具有防护、透光、减阻等不同特性的材料。民生证券研报指出,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兴起,各类电子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纳米薄膜产品有望在消费电子行业各细分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此外,纳米薄膜在光学仪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各行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菲沃泰(688371.SH)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开发高性能、多功能的纳米薄膜产品,在继续保持消费电子领域市场优势的前提下,拓展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光电显示、智能家电、新能源、数据中心等多元下游市场的应用。目前,公司销售网络已实现对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全面覆盖。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的相变材料(PCM)纳米防护技术成功应用于全球头部科技品牌,在 PCM 散热片表面形成超薄致密的防护层,为手机的高性能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散热保障。在汽车领域,公司成功与行业Tier1龙头合作,为其变速箱油泵进行镀膜服务,纳米镀膜技术已经在多个新能源品牌汽车部件使用。在医疗器械领域,应用于助听器整机、医疗机械手FPC、便携式监护仪PCBA、医用手机整机、腔镜吻合器、化验检测用试管玻片等领域的项目已成功量产,公司已成为助听器国际龙头客户的合格供应商。
2025年上半年,菲沃泰纳米薄膜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6.83%,毛利率为54.52%,同比增长0.95个百分点;纳米镀膜设备实现营业收入491.53万元,毛利率为48.48%。
富创精密(688409.SH)则面向半导体领域,是国内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的领军企业。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纳米薄膜技术领域开发的“N系列膜层、O系列膜层”全面量产交付。其中,“O系列膜层”凭借高洁净度控制及耐腐蚀性能,成功通过国内头部客户认证,并稳定应用于核心部件。基于其优异的性能表现,公司已被推荐至其他国内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目前相关产品认证进展顺利,随着下游先进制程需求扩张等,“O系列膜层”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增加;“N系列膜层”在上半年锁定国内头部客户年百万级订单,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商业增量。
碳纳米管深度“绑定”锂电池应用
碳纳米管是改善锂离子电池电子导电性,提高充电速率、改善循环寿命的关键导电剂材料。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多壁碳纳米管浆料2030年市场空间为248亿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3%,叠加考虑单壁碳纳米管粉体后,预计2030年碳纳米管全行业的市场空间为419亿元,单壁管贡献41%,2024年至2030年CAGR为43%,单壁碳纳米管为行业带来全新的成长动力。
天奈科技(688116.SH)主要产品为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以及碳纳米管导电母粒,主要应用于锂电池、导电塑料等领域,并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3C产品、储能电池等产品中。
2025年上半年,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碳纳米管粉体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41亿元、1240.48万元,分别同比变动-0.35%、269.10%,毛利率分别为35.04%、33.89%。
2025年8月,公司斥资5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常州天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基于碳纳米管优异的性能,拓展碳纳米管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材料研发,增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材料、抗静电材料、键绳、人工肌肉、柔性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与市场开拓。
道氏技术(300409.SZ)已布局单壁碳纳米管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公司的单壁碳纳米管已向多家电芯客户供货,并向多家锂电池领域知名企业及海外客户送样进行测试。
同时,公司已成功攻克单壁碳纳米管“高品质与低成本兼顾”的规模化制备技术难题,形成了可稳定落地的单壁碳纳米管量产技术方案,并已完成小规模化量产的工艺验证与设备调试,正在积极推进大规模量产工作。
目前,公司单壁碳纳米管的产能扩建正在有序推进,有望在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50吨/年产能,并在接下来一年内完成120吨/年产能建设,以更快满足下游高端领域对国产单壁碳纳米管的需求。
捷邦科技(301326.SZ)新材料产品主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和高比表炭黑,主要作为导电剂应用于锂电池电极片制备,用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
在新材料领域,公司具有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亿纬锂能(300014.SZ)、孚能科技(688567.SH)、正力新能(03677.HK)、鹏辉能源(300438.SZ)、多氟多(002407.SZ)等知名锂电池终端客户的供应商代码,产品最终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电芯、储能锂电池电芯、低速车锂电池电芯等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材料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533.62万元,毛利率为17.73%。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