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P2P的倒掉!”

时间:2014-12-12 15:20 栏目:公司, 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533 次

P2P网贷行业自2007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7年的发展中,尽管市场火爆“野蛮生长”,但几乎都在“打着擦边球摸黑前进”。

2014年底,愈演愈烈的P2P“跑路潮”震惊了投资市场,诈骗、老板失联、提现困难等问题不断冲击市场,10月份单月度发生问题的平台数量居历史第一。而这样的“跑路潮”的情况,在2013年底也曾发生。是什么让P2P行业周而复始的爆出毒瘤?有业内专家不客气的指出:中国目前的P2P企业,80%都会倒掉。

再论P2P的倒掉

高风险和高收益是这个行业的特点,庞大的市场缺口吸引着资本逐利。同样在10月份,成交量过亿的P2P平台达到51家,累积成交量149.6亿元。面对一个有需求的市场和无序的环境,有关部门相继推出了P2P网贷行业的十项原则、五条红线,更全面的监管也即将到来,监管是否能令这一行业突破“七年之痒”达到有序发展,希望明年年底,我们无需“三论P2P的倒掉”。

2013年第四季P2P网贷倒闭:约64家

年关将至P2P又现“疯狂的跑路”

2013年最后一个季度,P2P一下子倒闭了60余家,而2014年第四季度,P2P仅10月份就有38家网贷平台出现跑路、提现困难及失联问题,基本每天都至少有一家P2P爆出问题,刷新了去年11月所创下的最高纪录。

淘宝网创造了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而这个狂欢盛典除让“马云背后的女人们”享受购物的喜悦外,P2P网贷业者也在把握这个金钱与欲望横飞的狂欢而推出了“高收益的网贷产品”,根据数据来看,“双十一”当天全国P2P网贷的日成交额高达22.8亿元,环比增长50%,定比增长500%。

这么多喜欢高收益的投资者在淘宝狂欢节大量涌入P2P网贷的市场,这个时间购买P2P网贷到底安不安全呢?我们回想一下2013年第四季度,关于互联网金融最大的话题就是“P2P网贷的倒闭潮”,今年第四季度似又在重蹈去年的覆辙?还是让数据来分析说话。

“跑路”又现江湖?

2013年最后一个季度,P2P一下子倒闭了60余家,而2014年第四季度,P2P仅10月份就有38家网贷平台出现跑路、提现困难及失联问题(零壹财经监测数据),基本每天都至少有一家爆发问题,刷新了去年11月所创下的最高纪录。

根据零壹数据在2014年8月31日所公布的资料来看,纳入统计的平台共1137家,前8个月每月平均新增平台均在40家以上,6月创造了新增平台的高峰,新成立的网贷平台突破了80家,6月之后新增数量则慢慢降低,8月份降为49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8月份所成立的P2P中有3家就于上线当月 “跑路”,所以藉由双十一大量募集资金的P2P平台是否可以熬过第四季度的到闭潮需要观望。

P2P网贷到底怎么了?理论上来说,由于去年的惨痛经验,P2P网贷业者们应该吸取教训,让自身平台更加安全,但数据已经打破了这一点。在我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年关将至,传统行业逢年底资金都相对紧张,导致P2P所借出的款项,在“借款人”方面不一定有能力偿还,而无力偿还的借款人躲了,就有可能拖垮P2P平台。

第二是大多数的投资人都要求平台保本保息,所以多数平台只能自身提供担保(较进步的是先提供呆账准备金后,再进行平台担保),或是寻找担保公司担保,而一旦放贷过于集中于单一客户,例如开发商,或是单一产业,例如房地产或是钢材,那么如果该客户或是该产业因为不景气而发生倒闭或是倒闭潮时,网贷平台也无力应对。

第三,部分P2P只是民间借贷的产业升级。简单的说“就是民间借贷业者把找金主的方式网络化”,所以其模式只是替自己融资再行放贷(自融)或是借新还旧应付“金主”资金到期的还款压力,但是民间多数投资人都有在年底前收回投资款的习惯,所以适逢年底投资款的减少就有可能导致平台资金流动性的不足,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第四个原因,P2P网贷平台上线的门坎并不高,吸引了一大群意图借助网络创业的人,而这些平台运营者多数是没有从事过传统金融业或是民间借贷的人,也就导致无法掌控借款方的风险。互联网创业致富的神话让很多人认为P2P这个行业来钱容易赚钱快,众多想要短期迅速致富的人,匆匆忙忙的买套系统便上线运作。但事实上,投资方与平台都需要好的项目,可是又好又安全的项目并不好找,当平台的经营并非想象中容易时,“跑路”的几率便增大了。

最后,还有一部分诈骗分子,由于P2P的高收益容易吸引部分想要套利的人前来投资,所以就利用这个门槛较低的互联网平台,直接诈骗。

但是,观察一下可以发现,2013年底与今年发生问题的P2P平台是有一定差别的。

2013出问题的P2P平台多为自融型P2P,也就是说,大多数是民间借贷网络化后出现的平台,而这些平台公司把通过互联网所融到的资金投入在传统的民间借贷中,而民间借贷本来风险就较高,年底又是民间借贷到账的高峰期,这主要导致了2013年底出现一大波P2P的倒闭潮。

但是2014年第三季度后,我们发现P2P的倒闭潮中实际为“诈骗的平台”数量增加了,而这些倒闭的诈骗平台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诈骗份子直接开一个诈骗网站,然后非法集资吸金,募集到一定金额便卷款而逃。第二种则是传统产业因为自身缺钱,成立一个P2P网站融资专供自身业务使用或投入自身开发的项目,通常创办这类自融型网站的企业大多数都会赊欠银行与民间借贷的资金,或是其债务的比重已经非常高,经过不断的借新还旧,依旧周转不灵,导致平台公司与企业共同倒闭。除此之外,比较值得需要关注的是自融型平台公司诈骗主角有时也有可能为某一传统产业的名人,例如:"10月25日四川财富联盟袁清和涉嫌诈骗与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

2014年1月-8月新增平台概况

投资者要“火眼金睛”识别高风险P2P

尽管这两年互联网金融火的铺天盖地,P2P更是各种“吸金”,但每逢年底都会出现一轮P2P的倒闭跑路潮,除加强监管以外,投资者懂得识别或是观察出哪些P2P是非常有风险的能力便显得必不可少。

根据央行的规定,P2P公司不能私设资金池,如果P2P网贷平台是让投资人将资金打入平台法人的账户,或是个人的账户,这就已经是央行监管明确禁止的平台操作方式,也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行为,这也意味着平台公司或个人有可能私设资金池并在触碰央行的红线。

同时,成立的时间偏短的P2P平台公司风险较高。从目前观察来看,大多数出问题的平台公司运营的时间均不超过6个月,只有极少数倒掉平台为经营超过1年的平台,而创了平台公司倒闭最快的纪录的是恒金贷,成立不到一天就宣布倒闭了。

企业自融的P2P平台同样有很大风险,有资金需求的法人或者个人自己成立一家或多家P2P网贷平台或是众筹网站为自己融资,这类公司的投资资金都流入自融企业,自融型的P2P多为项目单一或较少,有些甚至直接说明是针对某一集团或是某以项目进行融资,当然,也有专门设立的虚假项目融资平台,投资P2P,一定要要先了解并分辨融资标的物的真假。

年关将至P2P又现“疯狂的跑路”

这其中就很有可能存在诈骗集团设立的P2P,其公布的平台内项目多为虚假项目,募资根本无法流向真实的借款人,在投资前,投资者们至少可以在网上或通过别的渠道先查一下平台内项目的信息,如联系电话、地址或负责人等等,以进行初步的识别。而有些是收益过高但项目目标又模糊,比如项目目标故意含糊,或是超额借款并许以高利率,投资者也要非常小心。

还有一种风险较高的是平台自行担保。平台公司为网络公司,一家网络公司的资产如何担保高额的借款呢?央行也明确规定,P2P平台不得对借款方担保,所以平台担保也是央行所设立的红线。

同样的,央行规定了网贷平台不能自有资金池,也就是说,一笔资金只能够对应一个借管人。

限时募款次数增加并伴随高收益,或者是本来没有促销活动,但是一段时间内开始密切举行各种促销,都有可能是平台公司缺钱的征兆,或是平台借新还旧的征兆,比如:“三天内购买本理财收益上浮10%”“买理财送各种大礼”等等。

对于希望投资P2P的投资者来说,在投资前,还是应该多去第三方资讯网站,或投资论坛先尽可能多的了解现有的P2P公司情况,以及吸取点其它投资者的建议或评论,对避免投资风险有很大的好处。

从我观察来看,国内的P2P网贷平台近三年内,至少要有1/3面临倒闭跑路风险。目前很多从事P2P业者,对于行业的风险普遍认识不足。国外的P2P网贷业者只是做平台的工作,但是国内的P2P业者为了迅速融资和迅速做大规模,都会采取诸如“刚性兑付的承诺”,这种承诺方式多为平台担保或是寻找担保公司来进行担保,而一旦一家P2P做出了刚性兑付的承诺,这个平台实际上就丧失了网络最好的价值“就是平台作用”。也可以说,最安全的P2P其实就是资金的搬运工,将资金提供者的资金借用互联网金融搬运给资金需求者,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就是“网络上借贷的中介”,只是这个中介可以藉由大数据帮助希望赚得利息的投资人尽可能掌控风险罢了,但如果自身都介入而成为“想赚利差的中间商”,并且为了吸引投资者而提供担保,进而承诺保本(担保方式有平台担保、担保公司担保、平台应收帐款担保、借款方所提供的担保、或是平台自己提供呆账准备金来做担保),这时平台对于借款方的评估就有可能有失公允。另外,目前放贷的征信与授信人才与资金储备也是P2P行业目前所准备不足的地方。

高风险也伴随着高收益,目前银行与金融相关产业也相继进入了P2P的市场,诸多互联网巨头与科技龙头企业也正在并购一些优质的P2P平台公司而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一些成立较久,较优质的P2P网贷公司很多也有IPO的规划,因此,未来的三到五年虽然风险仍在,但是好的平台与好的商品也会屹立不摇,还是那句老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而只要记住这句话,P2P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渠道。

文/赖国光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