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项目两年仅投入4.96%,震裕科技转身押注人形机器人

时间:2025-07-15 13:51 栏目:公司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10 次

6月3日,震裕科技宣布终止江西宜春新能源电池壳体生产项目。该项目2023年签订,已投资4964万元,占拟投资总额的4.96%。

终止一项锂电投资,两年仅投入4.96%

6月3日,宁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震裕科技;证券代码:300953.SZ)披露与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解除合同协议书》,对新能源电池壳体生产项目相关合作进行解除。

据公告,震裕科技2025年4月18日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对外投资的议案》,公司决定终止在江西宜春投资建设的新能源电池壳体生产项目。

公司已就解除相关投资协议与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进行协商,无原则性障碍,后续将签署书面解除协议。

截至4月18日,该新能源电池壳体生产项目已实际投资金额为4964万元,主要为设备投资,已实际投资金额占拟投资总额的4.96%,前述已购置相关设备将陆续搬迁至公司其他生产基地继续使用,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员工的安置及其他事项。

震裕科技2023年4月投资该项目时表示,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扩张迅速,为进一步完善公司产能布局,满足客户产能配套需求,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同时建立规模优势,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公司拟在江西宜春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壳体生产项目,投资总额为1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至2024年,震裕科技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1.98%、17.49%、9.46%、8.63%、11.28%,整体下滑明显。而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涉及的主要产品包括动力锂电池壳体,刚好为上述被终止项目的主要产品之一。

前期锂电相关项目“高歌猛进”

公司首发上市及后续再融资均围绕锂电池相关业务展开。公司此次终止新能源电池壳体生产项目与前期“高歌猛进”式投资锂电相关项目形成鲜明对比。

震裕科技主要从事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及下游精密结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动力锂电池为基础,促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技术的不断革新。

2023年5月,公司申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95亿元。

募投项目方面,“年产9亿件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顶盖项目”总投资16亿元、拟以募集资金投入6亿元,“年产3.6亿件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壳体新建项目”总投资4亿元、拟以募集资金投入2.5亿元,其余3.4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除补充流动性外,上述项目均与锂电池相关。

此外,2021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6.69亿元,剔除相关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5.96亿元,计划用于“电机铁芯精密多工位级进模扩建项目”“年产4940万件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顶盖及2550万件动力锂电壳体生产线项目”“年增产电机铁芯冲压件275万件项目”“年产2500万件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壳体项目”等锂电相关项目。

业绩大涨,还将“牵手”人形机器人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1.29亿元,同比增长18.45%;取得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大增494%。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3亿元,同比增长24.24%;取得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约39%。

值得一提的是,震裕科技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当期依托成熟精密制造体系成立子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及组件等新兴领域,已成功研发出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杆、线性执行器、灵巧手精密零部件产品。

此外,震裕科技表示,人形机器人新兴领域行业还处于从“0”到“1”的起步阶段,公司机器人精密组件及零部件产品都处于投入期,虽然进展顺利,部分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交付,但营收规模相对较小,预计对公司业绩贡献度很小,但公司坚定看好新兴领域的中长期发展。

2025年5月,公司称,已建成两条行星滚柱丝杆半自动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日平均产能100套,自建丝杆综合测试实验室已投入使用,可自主完成对丝杆导程精度、传动效率、万次寿命跑合等关键参数的检测及验证。

公司计划在2025年内建设一条集加工、在线检测、装配于一体的全自动行星滚柱丝杆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从“1”到“N”大规模量产的一致性及稳定性。公司已建成一条线性执行器柔性装配线,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情况,将适时拓展第二条装配线。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锂电项目两年仅投入4.96%,震裕科技转身押注人形机器人: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