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异常,行业受限,过会的迈为科技恐存业绩风险

时间:2018-08-29 19:08 栏目:IPO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25,849 次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迈为科技)是一家主营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的拟上市公司,2018年8月28日,在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134次会议上成功过会,跻身准上市公司行列。

在6月20日,投资有道曾以《不是开玩笑,迈为科技IPO招股书真藏有“笑话”》为题简单报道了迈为科技招股书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招股书中直接拿公司报告期内的应收账款绝对数据与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作对比”、“员工持股平台至今仍未进行工商备案登记”、“对已注销的重要关联企业深圳迈为隐瞒不提”等等。虽说是讲“笑话”,但反映出来的还是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问题,严格讲也不是小事情。

同时,我们还发现迈为科技其它一些诸如“软件退税金额虚高” 、“用电量与产量不匹配”、“行业产能过剩下盲目扩产”等财务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希望公司能够谨慎处理可能存在的业绩变脸风险。

软件退税异常,或存虚增软件收入获取补贴

    据招股书披露,由于迈为科技所售产品包含嵌入式软件,因此软件部分享受国家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可是,公司每年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款的金额却令我们大吃一惊,报告期内公司的即征即退款竟然高达159.88万元、2,699.01万元和2,902.29万元,分别占到了当期净利润的6.9%、22.8%、22.4%,占比很高。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此高的即征即退款可能存在一些疑问。首先我们来看国家的相关规定: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财税[2011]100号文件《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同时对于嵌入式的软件产品,《通知》规定,“即征即退税额等于当期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去当期软件产品销售额乘以3%,而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等于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与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销售额合计减去当期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销售额。”简而言之,对于有嵌入式软件的生产设备,增值税即征即退的销售额必须先除去硬件部分后只计算软件的部分,退税比率为软件部分销售额的14%,是即征即退。

回看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迈为科技报告期内增值税即征即退款分别为159.88万元、2,699.01万元、2,902.29万元,通过14%的退税比率可推算出公司报告期内的软件销售收入分别为0.11亿元、1.93亿元、2.07亿元。而报告期内,公司的收入基本是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4亿元、3.45亿元和4.76亿元。也就是说,报告期内公司内嵌式软件的收入所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58%、55.94%、43.49%。严格说,公司2016年的软件收入都已经超过50%了,是否应该算作软件公司了?但是,正常来说,公司生产工艺在报告期内保持一致且原材料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机器的软件收入占机器总收入的比例应该相近,而公司2015年软件收入占成套设备销售收入总额的10.58%,2016年却突增到55.94%,2017年又下降到43.49%,存在明显的不合理。

再换个思路分析,迈为科技的主营产品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是一种大型的生产设备,主要成本来自于原材料,因此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大部分应该来源于原材料部件,即硬件。由于数据缺失,我们不知道公司销售收入中的非软件收入是否还能够覆盖这些硬件的采购成本?换句话说,迈为科技是否存在故意将出售产品中的硬件当作软件卖给了客户,从而虚增软件销售收入,以套取软件销售的税收退税?我们相信财务审计的底稿都在,为了取信于投资者,请审计师再回头看看吧。

产量变化与用电量变化差距悬殊

    迈为科技报告期内在工艺并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产量变化与用电量变化也存在明显的不匹配。

上述提到迈为科技的主营产品为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成套设备。据招股书披露,在报告期三年内,公司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成套设备的产量分别为22条、113条、124条,2016年与2017年同比增长了413.64%和9.43%。而同一期间内,公司的电力消耗额分别76.98万元、98.65万元、114.71万元,据披露各期的平均电价分别为0.79元/度、0.76元/度、0.74元/度,可以算得公司报告期三年内的电力消耗量分别为97.44万度、129.80万度、155.01万度,2016年与2017年用电量的增幅分别为33.21%和19.42%。与各期产量的增幅相比,2016年用电量的涨幅明显远低于产量的增长,而2017年用电量的涨幅又比产量增长多了近一倍,着实令人诧异。

从单位设备的生产用电量来看,报告期内迈为科技每生产一台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成套设备的用电量分别为4.40万度、1.14万度、1.25万度,2016年的单位产品用电量仅为2015年的四分之一,恐怕有些太不合理了吧。2017年单位产品的用电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9.64%,相比前一年度差异虽不算大,但根据常理来说,单位产品用电量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规模递减,这样看来,2017年递增的单位产品用电量恐怕也有不合理之处。

那是否存在其他导致迈为科技用电量异常的因素呢?我们翻阅招股书发现公司的生产工艺在报告期内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并且公司在报告期内也没有大型的搬迁和环保整顿行为。在招股书中,公司对于报告期内用电量异常的情况只字未提。那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公司2016年与2017年的单位产品耗电量明显低于2015年的单位产品耗电量呢,恐怕还需要公司自己讲讲。

或存虚增募投规模,业绩恐存变脸风险

    迈为科技此次拟募集资金6.61亿元,其中4.31亿元用于增加年产双头双轨、单头单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线各50条。然而我们通过与公司现有单位生产设备的产能对比,发现公司或有虚增募投规模之嫌。更重要的是,如今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国家今年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光伏企业的扩产,而公司却打算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现有产能扩大一倍多,究竟能被市场消化多少?

据披露,迈为科技拟打算增加年产双头双轨、单头单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线各50条,按照招股书中的计算方法,每条双头双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线算2条产能,每条单头单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线算1条产能,因此这样算来公司打算投入4.41亿元用以扩大150条新增产能,其中4.41亿元的投入资金中有1.08亿元用来购买生产性设备,平均每单位生产设备的产能贡献率为0.014条/万元。反观现有的单位生产设备产能贡献率,2017年公司生产性设备原值为1,383.87万元,当年产能126条,算得每单位生产设备的产能贡献率为0.091条/万元。这样看来,募投项目中的每单位生产设备的产能贡献率仅为现实生产情况下的近1/7,或存公司虚增募投规模来上市“圈钱”的嫌疑。

再说,迈为科技扩产后将产能水平增加到预期,也就是额外增加了150条的产能,可事实上2017年的产能也才只有126条,翻了一倍多的产能能否被市场完全消化,恐怕是公司以及投资人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国家也在今年四五月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光伏企业的扩产,例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不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同时下调了各类资源区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受上述新政对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冲击,光伏产业网披露光伏标杆电价已由2017年6月的0.81元/度降到了2018年6月的0.59元/度,下降了27.16%;光伏组件也出现了明显的降价,比如单多晶硅片,2017年6月单价约4.9元,2018年6月却降到了2.5元,近乎腰斩。装机方面2017年全年光伏装机53.1GW,而2018年预计全年装机仅剩33.0GW,跌幅37.8%。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光伏组件生产商上游的迈为科技,其下游客户包括阿特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诸多大型光伏厂商,以上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利润下滑或将是大概率事件。而且据迈为科技招股书披露,“目前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领域,公司厚积薄发,已经超越了Baccini公司,位居国内增量市场份额的首位。”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目前已经占据增量市场份额首位的迈为科技,其未来的上涨空间是否也就不大了呢?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