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6 17:26 栏目:特别策划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217 次
北芯生命正在冲击科创板IPO,但其科创属性令人捏一把汗,不仅多项专利内容雷同,所谓“核心期刊论文”的作者竟无一人来自公司。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是该公司实控人宋亮的“老东家”,正在与竞争对手惠泰医疗联合研发性能指标更高的竞品。随着产品商业化推进,公司销售费用率已经反超研发费用率,但两大支付对象的邮箱、地址重合,疑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弃H回A,拟采用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
7月13日,上交所推出《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系列配套业务规则,将尚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划入成长层。
作为一家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医疗器械公司,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生命)计划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公司曾在2021年8月向香港联交所递表,但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及自身发展需求等因素后,于2022年初主动终止了港股上市进程。
招股书显示,北芯生命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累计向市场推出11个产品,另有在研产品6个,覆盖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血管通路产品、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电生理解决方案五大产品类别。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92亿元、1.84亿元、3.17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90亿元、-1.40亿元、-0.44亿元。截至2024年末,合并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为-7.36亿元。
公司9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IVUS系统和FFR系统。招股书介绍,公司IVUS系统是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60MHz高清高速国产IVUS产品,FFR系统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直接测量FFR系统。
多项专利内容高度相似,电话号码指向专利代理商
招股书介绍,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芯生命拥有185项境内外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6项,还拥有14项PCT国际专利申请。
但令人惊讶的是,公司多项专利的发明内容高度相似。
以发明专利“带减震机构的血管内超声装置”(专利号:ZL201811651856.X)和“带滚珠的血管内超声装置”(专利号:ZL201811651861.0)为例,根据专利说明,两项专利的发明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两项发明专利均申请于2018年12月31日,发明人亦为同一人。
在申请上述发明专利的同一天,北芯生命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带减震机构的血管内超声装置”(专利号:ZL201822265490.4)和“带滚珠的血管内超声装置”(专利号:ZL201822265872.7),专利内容与同名发明专利几乎一样。
专利法第九条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但北芯生命的上述四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均已获得授权,且列示于招股书中。
再如,招股书列示的“带有传感器阵列的冷冻消融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910710220.6)和同名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921261127.3)均申请于2019年8月2日,“具有可变硬度的伸缩导丝的冷冻消融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910829651.4)和同名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921466475.4)均申请于9月3日。2022年1月,北芯生命将两项发明专利转让给子公司深圳北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则继续持有实用新型专利。
根据审核问询回复,公司50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共计31人,有14人已经离职。其中,联合创始人陈丽丽为北芯生命申请了十余项发明专利,任职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24年2月。
但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2016年2月,陈丽丽就作为发明人之一为北芯生命申请了发明专利“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早于问询回复披露的陈丽丽入职时间。
问询回复还显示,深圳舍穆专利代理事务所(以下简称:深圳舍穆)为北芯生命提供日常专利代理服务,是公司“稳定的长期专利服务提供商”。
据工商年报,深圳舍穆成立之初的工商联系电话为0755-23****21,正是北芯生命招股书披露的公司联系电话。从工商地址来看,深圳舍穆和北芯生命仍位于同一产业园的同一幢楼里。
不过,北芯生命并未披露与深圳舍穆存在任何关联,亦未将向深圳舍穆采购服务认定为关联交易。
披露的某核心期刊论文,无一作者来自发行人
为证明科研实力,招股书披露了公司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和承担的科研项目。
一方面,招股书称,北芯生命就核心技术平台或通过核心技术平台已发表的主要核心期刊论文有5篇。但据生物医药领域权威文献检索系统PubMed数据,招股书所列论文四的15名作者中,没有一人来自北芯生命(Insight Lifetech)。
包括论文四在内,这5篇论文中有4篇的作者包括Junbo Ge,来自中山医院。据北芯生命港股招股书,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任职于公司顾问委员会,但科创板申报材料并未提及这一信息。
另一方面,公司参与的与核心技术及主要产品相关的重要科研项目共有4项。除了三项深圳市的市级项目外,2018年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高分辨、高速、智能化心脏介入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这一项目的参与单位还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中山医院等。
北芯生命与先进院渊源颇深。公司实控人宋亮2011年进入先进院,任职期间创办了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2016年离开先进院并专职在北芯生命工作。此外,董事赵瑜曾任先进院副研究员,独立董事刘新为先进院教授,还有2名先进院相关人员曾任公司工程师,目前均已离职。
不过,北芯生命与先进院的合作似乎在上述国家重点专项项目后戛然而止,招股书未披露其他合作情况。
而在2024年11月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先进院的马腾团队展示了新一代超高频双频IVUS成像诊断仪器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该系统中心工作频率达90MHz,最高频率可达120MHz,为血管内超声介入诊断提供最高频的超声成像能力。
该系统由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先进院与皓影医疗联合研发。皓影医疗是北芯生命竞争对手惠泰医疗(688617.SH)的控股子公司,惠泰医疗也是招股书选取的可比公司之一。
而申报材料显示,北芯生命IVUS产品的中心频率为40 MHz和60 MHz,且未披露有更高频率的在研产品。
销售费用率反超研发,两支付对象疑为“一套班子”
除了研发,北芯生命的销售费用也比较高。2022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约为82%、56%、35%,最后一期已反超研发费用率2.57个百分点。与可比公司相比,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销售费用率为21%,最高的不超过30%。
会议费是北芯生命销售费用的第二大构成部分,仅次于职工薪酬。交易所在一轮审核问询中要求北芯生命说明“各类宣传推广、学术会议等召开频次、费用支出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情况”,公司回复了广告宣传费、市场调研咨询费、展会费的对应频次,唯独落下了会议费,仅称“会议场次随着公司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各年度场均费用保持相对稳定”。
众智(北京)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智北京)是北芯生命会议费及宣传推广费的主要支付对象。北芯生命在首次回复一轮问询时披露,2023年上半年向众智北京支付了70.46万元,但在一轮问询回复(2023年财务数据更新版)中称,全年向众智北京支付70.23万元,不及上半年金额。
艺美唯创品牌设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艺美唯创)也是会议费及宣传推广费的主要支付对象之一。工商信息显示,艺美唯创和众智北京2022年年报披露的电子邮箱、通信地址完全相同。这一年,两家公司分列北芯生命会议费及宣传推广费第三、第一大支付对象,且分别约有70%、60%的收入来自北芯生命。
北芯生命的销售以经销模式为主,报告期初主要通过大区经销商进行业务拓展,2023年起将产品直接销售至一级经销商,因此前五大客户发生大规模变动。自2024年起,国药菱商终止与公司的平台经销合作关系,导致公司当期对第一大客户、嘉事堂(002462.SZ)控股子公司嘉事唯众的销售占比达到54.67%。
在境外销售方面,北芯生命雇佣了部分境外销售顾问协助公司进行推广销售,其中包括联合创始人陈丽丽的配偶Rodrigo Montiel Ruiz。
一轮问询回复显示,北芯生命和Rodrigo的合作历史为2020年2月至2023年12月。不过,据Rodrigo领英主页,其早在2018年10月就供职于北芯生命(Insight Lifetech)。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