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平衡艺术

时间:2017-09-19 15:27 栏目:财富非常道, 财道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141 次

投资中最难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或许是短期与长期的平衡。例如某天自己持仓的个股因为走运而涨停,绝大部分人这一整天都会很开心,但倘若因为买入一个未来可以成长十倍的股票而承担了一个月的亏损,大家很可能这一个月都会闷闷不乐。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平衡艺术不仅仅存在于投资界,实业界也无时不刻面临着这个难题。

历史上最成功的企业,有一些是处于非常好的跑道上的——成长空间足够大、行业成长持续性非常强,十年前它们在做的业务,十年后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中途不断进行产品或商业模式的渐进式创新。Visa、Mastercard,以及消费品领域的P&G、Nike等或许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以现在为起点去看未来的十年,如果还能找到这样的企业,股东们是无疑非常幸福的。

但更多的优秀企业是阶梯状成长的,当天花板与风险真正来临时,不需要经过太久的盘整期,它们又可以重新焕发活力。十年前苹果是一家电脑公司,十年后,它化身为一家移动智能终端公司;十年前,微软给人的固有印象是在经营windows系统软件,十年后,它却更多在销售云服务;十年前,云南白药是一个中药厂,十年后,它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健康护理消费品企业之一。

成体系化的、与现有业务耦合度较高的长期战略性投入是相对成功概率较高的。中国市值最大的两家科技企业——腾讯与阿里是两个比较典型的代表。

阿里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几年阿里一步一脚印的布局,让人不得不叹服战略家马云的伟大前瞻。围绕以淘宝、天猫为核心的流量平台、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的线上购物中心,阿里打造了支付与金融基础设施——支付宝/蚂蚁金服、物流基础设施——菜鸟物流、数据与营销工具——阿里妈妈、IT基础设施——阿里云、电商内容化生态——优酷土豆/UC/微博,甚至未来为全渠道准备的数据工具、人工智能技术、新零售模板、供应链方案、地图工具等,目前只有广告与金融服务是阿里的核心盈利点,但没有人因为马云拿着投资人的钱投入了暂时亏损的基础技术和内容而抱怨什么。

相比之下,小体量企业的停滞期可能会比大企业更久,因为它们拥有的战略资源有限,多数时候管理层的格局也要小的多。我们看到大量的案例,都是由于一个产品线成功或下游行业爆发,企业出现了阶段性快速成长,但绝大部分会随着产品或行业红利的消失而沉沦。

还有一些企业并不缺乏长期的战略图景,甚至那个图景还很大、大的超过了企业现有的战略资源与管理边界。企业将资本投入到执行力大概率无法落地的领域,它的平衡艺术很可能会出现问题——重视了长期却忽视了短期自身造血能力,本质上在毁灭股东的中长期价值。

从短期与长期的企业利益角度去观察企业的运营,可以让我们不被短期经营趋势迷惑,而在关注长期成长空间的同时,又不忽略企业短期的经营风险。企业的运营如此,小到投资、大到人生,又有哪些不是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平衡艺术呢?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