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2.0时代来袭,亮点OR陷阱

时间:2016-05-09 11:58 栏目:产业投资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7,353 次

微信截图_20160509115728

火爆的定增究竟是什么东东

先来扒一扒定增的前世今生,原来定增全称是定向增发,又叫非公开发行,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直白点说定增就是上市公司给特定关系户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派发股份,以募集发展所需的资金。

就参与定增的人群而言,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土豪”,一般为法人、公募基金、保险、券商、第三方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占据定增参与总数的90%以上,这些“土豪”无非怀有两种目的,一种想要成为上市公司得战略股东:另一种则是纯粹财务投资,赚一笔差价就走人。

这有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给大家展示一下,定增史上最赚钱的是中国船舶,在2004年9月发行,解禁日期是2005年9月,按照2004年的发行折扣是25%,一年期后(即2005年)的收益率是1300%,一年的时间翻了13倍。另一个就是亏惨了的定增,2005年10月的一只股,发行时是111/股,折扣21%,一年期之后的价格是17块,一年的时间亏了81%,这就说明了定增不是包赚不赔,还属于高风险收益业务。

但是,由于是打折认购股份,正收益的概率还是相对比较大的。据相关数据显示,以2006至2015年间发行的所有定向增发项目收益情况进行分析,一年期定增投资一年持有期的平均收益为85.49%,三年期定向增发项目三年持有期的平均收益为183.76%。无论是一年期定增,还是三年期定增,在持有期间,收益可观。

定增为何如此引人入胜

就一般而言,定增通常是以低于市价的10%—30%折价来认购股份。以2015年为例,2015年一共实施的定增项目有788只,75%以上的项目中标折扣率在20%以上。所以,除了一些特定关系户,很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也都争先恐后的进入了定增市场,发行一些基金产品去参与定增。近期参加某活动的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张磊透露,天弘拟于2016年下半年推出定增公募基金。届时,天弘的投资者投资定增,将从专户100万的门槛降至公募基金1000元甚至更低。并坚持择时、择价、择股——定增利润来源三大要素,来更好为投资者服务。

同样乐观的还大有人在,在一场有关定增的活动中,中新融创COO杜建中表示,尤其是在2012年之后定增在全市场基本上变成了接近无风险,至少是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另外,就是机构的择股力能不能支持超额收益,还有就是贝塔,即贝塔值用来量化个别投资工具相对整个市场的波动,将个别风险引起的价格变化和整个市场波动分离开来,通俗来讲,证券的贝塔值越高,潜在风险越大,投资收益也越高,反之,则越低。所以,特别是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股市波动很大的情况下,怎么保证1年、3年之后赚钱,这就需要综合把握啦,包括整个股市的资金流向和对中国宏观市场的判断。假如,是长期的定增,那考虑的就更多啦。就目前来说,赚得贝塔的钱还是比较多。

另外还有一种不同的声音,同天参加活动的歌斐资产量化投资董事总经理刘志晶则表示,定增目前被市场看好,导致大量资金进场,除了各项条件把控外,还有一项就是运气,并不是只要定增就会赚钱,也会亏的很惨。虽然他认为,“定增可能是A股市场最近10年以来除了股权分置改革外,证监会推出的最成功的政策,并且自2011年开始至今,每年定增规模都超过了IPO。但不可否认,如果就收益来源来说,定增就一年期的项目来说差不多有40-50%来自于运气,来自于熊市和牛市的波动,其余的就是一半折价和成长型收益。

定增无风险套利的空间还在被压缩

目前,国内融资市场主要以非公开发行的定增为主(即私募机构发行居多),由于定增市场良莠不齐,问题颇多,需要监管机构出面干预。如发行价与市价价差过高、资源错配、逐级审核速度慢、周期流程长等问题。还有,越来越多的资管计划、基金产品、投资公司等已经成为定增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前面提到的机构投资者涉及了大部分定增募资,推动了定增市场的繁荣。但资金借资管计划、定增基金产品“隐身”等问题也越来越抢眼,定增市场问题日益突出,监管部门也频频通过一些指导意见来强化和整顿。

针对这些日益凸显的问题,监管部门给出了一些意见。分别是,定增定价市场化成趋势,市价“从宽”,定价“从严”,明确对市价和定价类定增审核进行区分对待;明确定价发行定增项目穿透后投资者数量不得超过200人;确定投资者,投资者涉及资管计划、理财产品等,要求披露到最终的持有人,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定向资管计划、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专户、集团/公司、都一穿到底最终份额持有人或实际控制人,而员工持股计划也被视为一个认购对象。再有就是,证监会在有意的压缩定增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套利空间,鼓励上市公司按照市价定增。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