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后管理 舍我其谁

时间:2014-05-29 17:51 栏目:PE纵览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497 次

作者:刘珊琳    来源:投资有道13年11月刊

管仲是春秋时期土生土长的齐国人,即今天的安徽省颖上县人。纵观五千年风投史,要说投后管理,管仲绝对称得上第一人。

  管仲接手的齐国公司,虽未至于内忧外患,那也是一片混乱。

齐国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正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家族企业传到齐襄公这一代,由于齐襄公是严苛刻薄的九段高手-和历史上有名的“刻薄哥”雍正帝在伯仲间,长期遭受“压迫”的下属一生气,后果十分严重-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和两个大臣造了他的反,将齐襄公赶下了人生舞台。

董事长的宝座空悬,而有资格继任的两人全都逗留海外:一位是在鲁国走亲戚的公子纠,一位是留学吕国的公子小白,他们均为齐襄公的弟弟。俩人资格差不多,支持人数差不多,距离公司总部临淄的路程差不多,所以接班的关键就成了赛跑:谁先跑到总部就算谁赢。

结果小白队抄小路日夜奔袭,抢先回到总部。春秋一霸齐桓公闪亮登场!

齐桓公的老师鲍叔牙是管仲的发小兼天使投资人,在他力挺之下,本属公子纠团队的私募基金经理管仲顺利进驻齐国公司。

投后管理 舍我其谁

  一副烂摊子

前言少絮,言归正传。如今摆在管仲面前的是一副烂摊子,问题多多,归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管理结构松散。齐国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大国企,典型到就连“国企病”也特别出众。表面上看公司权力归董事长,其实却由第二股东、第三股东、第四股东……掌控,散落在各股东手里。这些股东是谁?王公贵胄。他们和周朝证监会以及齐国董事长家族渊源极深,加上头脑发达,因此世代显赫、地位稳固。

齐桓公就是凭借得到国子、高子两大家族股东的支持,才得以顺利登位。他表面风光无限,实际如履薄冰。股东之间关系复杂,权责不明,导致齐国公司大而不强。

国子、高子两大股东尚属尽心,其他股东则仗着周朝集团的背景,大肆圈钱、抢钱,他们的目标只是上市套现,公司好不好他们才不在乎-不好可以走人啊,去别的公司继续骗钱。这样的“伪风投”成了齐国公司前进的绊脚石。

股东霸权,抢占了公司高管要职,董事长权力却相当有限。董事长想要用人办事,常常遭遇“在其位却不谋其政”的股东讨价还价,于是办事效果、运营效率统统打个折上折。一旦不幸遭到强烈抵制,董事长就只能哀叹“奈何奈何”,趁早歇菜。

第二大问题是子公司林立,却各自为战,资源没有共享,机遇不会均沾,各子公司富庶的财力无法转换成公司实力,反而变成了“1+1<2”的尴尬局面。

与此相连的第三大弊病则是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齐国公司在渔盐、采矿等行业都有不错的业绩,但受益者不是集团公司和员工,而是把持各子公司的高管和宗族贵胄等一小部分股东。齐国公司苦哈哈,员工穷得响叮当,却眼睁睁看着高管们赚得脑满肠肥。齐国公司由于捉襟见肘,常常不得不裁员降薪,极易引发罢工和暴乱。

接下来是竞争意识薄弱,缺乏市场扩张能力。由于齐国物产丰富,又不临边地,战事较少,员工承平日久,因此战斗力远不及其他诸国。别说主动去抢别人的市场,就是别国公司跑来抢自己的地盘,齐国公司也基本没有还手的能力。加上内部管理制度落后别国好几条街,上市霸业根本无从谈起。

“燃烧吧小宇宙”

管仲是谁?他出身低贱,年轻时三次求职未遂,迫不得已去做小买卖(那个时代的排序是士农工商,商属于最草根的职业),还当过普通小兵。在等级森严的春秋时代,这样的人竟能一步登天,自然引来非议。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管仲原是公子纠的部下。而最最大逆不道的是在“纠白赛跑”途中,管仲曾经布下伏兵,放冷箭企图射杀齐桓公,结果未遂,还被齐桓公“装死”摆了一道。

“什么风投,不过是个朝秦暮楚(这个词儿当时还未出生,借用着先)的反复小人。大家每人一口盐汽水喷死他!”当时齐国公司的高管集体织围脖声讨他。

一个“吃得糠,下过乡,扛过枪”的人,自然也经得“伤”,难听的话难看的脸统统屏蔽。管仲心里冷笑,随便你们怎么挤兑,新官上任,该点火时就点火--第一把火烧向团队建设。

《荀子·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管仲早就总结出来,投资第一是投人,第二是投人,第三还是投人。一个好汉三个帮,他胃口大,“一个小白七八个帮”。常务副总国子和高子,是周朝证监会的“老人”,搞得定政府,吃得开中央。媒体公关部总监隰朋;采购部总监宁戚;市场部总监城父;财务部总监宾须无;人力资源部总监东郭牙。

隰朋、宾须无是齐桓公的嫡系部队,五个人各有所长、人尽其才,齐桓公暗自点头。

第二把火很快也熊熊燃烧。管仲将齐国集团下所有分支机构从头到脚捋了一遍,把没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子公司关停,最终整合成21家优质子公司,由齐桓公亲自掌管其中的11家公司,常务副总国子和高子各分管5家。这样就将权力从各自圈钱的股东手中夺回来,集中到公司专业的管理团队手中。同时,减少汇报环节,尽量实行扁平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公司运作效率。

再者,激励机制必须跟上。要想让人跟着你干,最好还得是呕心沥血、披星戴月那种,那就必定要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牢牢拴在一起,风雨同舟。齐国公司陆续与所有员工签订终身制劳动合同,广发铁饭碗,且大幅提高福利待遇。这种管理理念与日企何其相似!(不能不再次膜拜华夏老祖宗的智慧。)

不过,铁饭碗有前提条件:给每个人定岗,规定不准跳槽、不准改行,子孙世袭。这样做在当时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大家从一出生就知道自己将来是做什么的,确立一辈子的职业规划。每个人时刻沐浴在家族熏陶之下,按照子承父业的既定路线有序推进,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这对公司整体而言意义重大。

管仲还把铁饭碗和“铁索”打了包捆绑销售:他规定员工们不得随意搬迁,不能变更户籍,如无意外,每个家庭世世代代只能住在一处,每天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见同样的人。你道管仲疯了么,经营公司还是经营监狱?各位看官,所有剧情都有寓意,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培养默契,提高战斗力--这就好比让一台机器的所有齿轮每天不断练习咬合,关键时刻才不怕你掉链子!

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上阵打仗可是家常便饭。战事一起,大家抄起家伙就成了军队。没点默契配合怎能打败敌人?

这还不够。齐国公司农业占比很大,农忙和非农忙界限分明。为了充分利用行业淡季,管仲要求全员营销,让管理层在淡季时每天组织员工学习市场营销技能,并且捉对进行实战演习。工作繁忙的时候,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一旦需要人手,马上就能组织起训练有素的营销团队。

除了市场营销培训,拓展训练更是必不可少。不仅让员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能加强军事素养。

最后,在集团里推行项目制:将部分公司业务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由不同的团队分别负责。项目做成后的收益,除上交公司的部分之外,全部分给项目组成员,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管仲的管理理念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藏富于民,还富于民”,因此公司只收2%的管理费,即“弛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

小公司靠人治,中等公司靠制度,大公司靠文化。齐国集团的文化,太史公曾曰: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难动摇--翻译成白话就是四个字,大家风范。

经过内外兼修,齐国集团公司制度大大完善,公司市值大大提升,员工收入和待遇令周边公司眼红不已。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