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持续增长呢,这家半导体公司怎么上市首年就业绩变脸?

时间:2025-05-19 17:04 栏目:特别策划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13 次

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成都华微;证券代码:688709.SH)上市首年业绩已经出炉,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与招股书所预期的持续增长截然不符。同时,公司年报存在多处信披瑕疵,研发人员薪酬持续下降,应收账款周转持续下降,公司却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上市前预期持续增长,上市首年却业绩变脸

成都华微系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主要从事特种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测试与销售业务。2024年,在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下,公司登陆科创板。2025年4月30日,成都华微上市首年业绩出炉。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388.99万元,同比减少34.79%,归属净利润12216.99万元,同比下滑60.73%,扣非净利润8761.70万元,同比下滑68.33%。

招股书显示,上市申请报告期内,即2020年至2022年,成都华微的业绩快速增长,营业收入从33802.23万元增长至84466.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8.08%,净利润从4656.30万元增长至28374.5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146.86%。上市前业绩持续增长的成都华微,在上市后未能保持增长势头,反而在上市首年出现业绩变脸,净利润下滑比例甚至超过50%。

成都华微表示,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通信、控制、测量等特种行业领域,报告期内,受国内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需求波动影响,订单规模同比有所缩减,导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都华微上市申请过程中,交易所重点关注了公司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成都华微披露称,我国特种电子行业预计未来仍将呈现增长趋势,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特种领域集成电路市场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显然,成都华微上市首年业绩倒退与公司关于特种集成电路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以及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的表述不符。

上市前夕更换审计机构,签字注会身背警示函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华微在上市前夕更换了审计机构。

成都华微的IPO审计机构为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中天运所),审计期间为2021年至2023年1-6月,并为2023年前三季度财务报表出具了审阅报告。然而在2024年年报中,成都华微的审计机构却变成了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大信所)。那么,成都华微的审计机构是何时变更的呢?

年报显示,2023年12月20日,成都华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鉴于中天运所连续多年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公司将审计机构由中天运所变更为大信所。而由于成都华微2023年11月获得注册批复,2024年发行上市,因此该期间更换审计机构事项并未公告披露。

2024年12月,成都华微发布关于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续聘大信所为2024年度审计机构。公告显示,签字注册会计师为龚某华和周某,二人不存在受到证监会及派出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监督管理措施的情形。

然而就在同月,由于大信所及签字注会龚某华在ST西发(000752.SZ)年报审计中存在多项执业不规范情形,西藏证监局对其出具警示函。

研发人员薪酬持续下降,应收账款周转持续下降

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人员与研发投入是一项重要指标。成都华微表示,公司深刻意识到研发人员是公司持续创新的第一生产力,不断优化人才福利待遇,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然而最近三年,成都华微的研发人员薪酬却是持续下降。

2022年至2024年,成都华微的研发人员人数分别为359人、392人、409人,研发人员薪酬合计分别为14323.55万元、14255.41万元、10147.42万元。虽然研发人员持续增加,但薪酬总额却持续下降。据公司披露,上述各期,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40.58万元、36.37万元、24.81万元,累计减少近四成。对于研发人员薪酬持续下降的情况,成都华微没有作出解释。

在研发投入方面,成都华微披露的项目投入情况也存在疑问。2024年年报显示,研发项目高性能FPGA当期研发投入4836.67万元。另据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末,该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3664.97万元。据此计算,高性能FPGA项目截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18501.64万元,但据年报披露,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9583.88万元,与计算结果相差约1000万元。该研发项目也是成都华微的募投项目之一。

再如,截至2023年末,智能异构系统(SoC)芯片项目累计研发投入3030.88万元,2024年投入691.13万元,那么截至2024年末累计研发投入理应为3722.01万元,但年报披露累计研发投入为5206.41万元。成都华微2023年和2024年共有7个重合的在研项目,研发投入均无法匹配。

同时,成都华微年报披露的主要客户情况也存在疑问。招股书显示,2023年1-6月,成都华微对第一大客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销售金额13258.54万元,对第二大客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销售金额7922.78万元。而在2023年年报中,公司对第一名客户的销售金额仅5830.43万元。这就奇怪了,年报中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竟然明显低于上半年。

而且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成都华微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在50%以上,而据年报披露,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不到25%。

此外,成都华微对账龄1年以内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原为4%。2024年4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议案》,为了更加真实反映应收款项未来预期信用损失情况,对账龄6个月内应收账款改用1%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至2024年,成都华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712次、2.152次、1.287次、0.621次。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即坏账风险升高的情况下,成都华微却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合理性有待商榷。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说好的持续增长呢,这家半导体公司怎么上市首年就业绩变脸?: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