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大城市”的新困扰

时间:2014-05-28 16:30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717 次

作者:李启超   来源:投资有道13年10月刊

“新城运动”曾经风靡全国,然而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之后,谁来收拾烂摊子?如果政策利好,条件成熟,“新城”发展会一帆风顺,反之,恐怕便有沦为“鬼城”的危险了。

“我觉得我们俩现在生活好了,越来越老了,余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过去论天儿过,现在就该轮秒了,下一步我准备领她出去旅旅游,走一走比较大的城市。去趟铁岭,度度蜜月。”1999年春晚,“黑土”大叔携手“白云”大妈登上了“实话实说”的舞台,一番对白将全国人民的目光引向了这个传说中的“大城市”-铁岭。

铁岭:“大城市”的新困扰

  时至今日,之所以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被引向了本山大叔口中的这个“大城市”,源于铁岭在2005年启动的新城修建项目,建设时长已达7年、累计完成投资260亿元的铁岭新城,似乎正在以新“鬼城”的面貌出现在众人面前。

铁岭进入“鬼城”时刻?

铁岭新城位于老城区9.65公里,曾因提供优质廉住房而获得联合国认可的住宅区几乎可以说是人烟罕至,穿梭在住宅区和政府大楼间的水道散发着话不尽的凄凉。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初,铁岭新城商品房空置率高达80%。根据铁岭新城供热有限公司提供的冬季供暖开栓情况可以发现,2012~2013供暖季开栓最多的是浅水湾1号,8个组团中有部分达到了20%,铁岭新城其他楼盘没有超过20%的。

铁岭新城的几条主要街道上车辆稀稀疏疏,偶尔经过的几个行人让原本就宽阔的街道显得更为冷清。道路两侧高矮楼群簇拥在一起,物流城开盘之初,物业曾一度遭“疯抢”,短时间内一期开发商铺即告售罄。2008年8月首批商户入驻,短暂的红火过后,业主或根本不曾营业过或中途停业。在这里,500元租金甚至可租三层楼用一年。

铁岭新城景观设计者胡洁说,未来10到20年,铁岭可能会有不错的发展,但前提是你能设法把企业吸引来。然而事实往往不遂人愿,某新城城郊的开发区网站上显示,该开发区建立之初是想吸引为金融企业提供后台服务的公司,如数据存储等,到今年底本应雇用1.5万至2万人,可是现在只有两个公司在这里落户,其中一个是银行办事处,雇用了不到20人。虽然大多数店面都已售出,但园区基本上还是空荡荡的,只有少数几家批发商。与此同时,靠近两大主要高速公路和一个港口,且与沈阳和东北其它地方有铁路相连,作为新城支柱性产业的“东北亚最大物流中心”--铁岭物流城,九成以上物业空置。参与此物流中心规划的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刘伟表示,这个园区相对于沈阳的批发市场没有任何优势。就最初政府企图利用铁岭的地理优势培育出物流产业而言,俨然没有完成新城开发的预期,最终沦为空城中的又一空城。

缺乏基础的盲目造城

有人说,铁岭新城沦为“鬼城”是必然的结果。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座“大城市”的市政规模。全市1.3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各区县中心城区面积总和仅为数百平方公里,而步行穿越铁岭市中心的银州区也不过60分钟;城镇人口为113.327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1.7%,其中城市人口不足20万。有数据显示,2012年铁岭市GDP总额仅为880亿元,排在辽宁省14市的第10名,全国各城市GDP排名为177位。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认为:”城市缺乏工业基础,且本地农民已经形成自给自足的安逸生活,非必要情况下不会主动前往城市居住,来此地工作者大多在老城区拥有家业,‘归巢心理’必然导致这里很难留住本地人。故而这样的新城缺乏长期居住人口支撑,沦为‘鬼城’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辽宁省振兴当地老工业经济战略的一部分,当初的预期是,企业会因地价便宜和劳动成本低廉而被吸引到卫星城,同时还能毗邻东北最大城市沈阳。原先曾预计铁岭新城到2010年有常住人口6万人,之后再增加两倍。

有人说这一切或许都是当地政府病急乱投医所致。根据铁岭市财政局提交的《关于铁岭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12年,当地财政收入为122.5亿元,支出达201亿元。而2009年至2011年,当地财政收入分别为48亿元、80亿元和105亿元,支出则达109.7亿元、141.5亿元和167亿元,已连续多年入不敷出。就在2013年,当地政府在铁岭新城安排的36个重点项目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就占了13个。政府为了快速吸纳财政收入,迫不得已加快了城市化发展的步伐。此外,和辽宁省内大力开发的其他新城项目相比,铁岭新城的低入住率和低商业配套率势必影响其招商引资和后续的经营发展,并且土地出让的市场前景也会成为新的困扰。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