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2004年

时间:2014-04-14 11:10 栏目:基金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413 次

作者:袁建军   来源:投资有道

与2010年最类似的一年非2004年莫属。2004年的宏观调控在4月份开始,与2010年宏观调控时间类似。并且宏观调控在这两年中均成为影响市场的核心要素:在2004年,宏观调控持续了很长时间,导致全年市场整体缺乏资产配置上的超额收益,更多的投资机会体现为个股挖掘,基金全年业绩相差悬殊。到目前为止,2010年投资情况类似。

这样的状况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是很难适应的。因为从2006年到2009年,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成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研究好政策、宏观经济,就很可能跑赢。但是盈利模式很难简单延续,2010年一开始,证券市场的特征就像回到上一轮周期,即精选个股替代行业轮动,成为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很大部分的投资者包括一些机构投资者在过去几年习惯了行业轮动和逆向投资,所谓“跌多了总归会涨回来”。特别是经历了2008年的超级熊市以后,敢于抄底的投资者又获得了极大收益。但是在2010年这类“勇敢者的游戏”的投资方法不再适合证券市场中所有行业投资。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2010年与2004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宏观调控的内容完全不同。2004年调控的目标是过热的经济,为了给经济降温采用了比较极端的行政性手段。而2010年调控的目标是经济结构,直观上是在打压房地产,其实重点在于调结构。

2004年实际是中国增长的长周期的一次短期扰动,当时被打压的很厉害的几个行业此后获得了很好的增长,例如钢铁、有色等强周期行业。

而2010年的调控对于很多强周期行业可能意味着长周期繁荣的结束。为什么这么说?回顾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核心推动力,一是房改,二是加入WTO。中国的房地产自从房改以来,除了2008年,从来没有出现过房价下跌。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口连续几年出现高速增长,从而带动了投资的高速增长。

从2010年开始,这两大引擎则面临降温的压力。此次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很可能使中国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期结束的拐点到来。经济增长还遇到了另外一个约束即出口。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虽然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但仍有大量的低附加值的中低端制造业。2008年的危机之后,中国的出口引擎面临的压力在加大。

今年开始,真正的挤出效应将会逐步展开。在意识到宏观调控的压力后,基金纷纷被迫加大对中小盘市值成长股的投资力度。

需要警醒的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树苗毕竟有限,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曾出现“漂亮20”,即一批优质成长股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甚至在大盘不断下跌中依旧获得了良好的正收益。2010年也将会出现类似的局面,特别是在市场经历了连续下跌,这必然带来真正的结构分化,那些质地真正优良的个股将得到投资者垂青,而偏概念主题的品种很可能被投资者抛弃。

2010年对于投资者来说,个股选择的精准性要求会更高。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