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陈曙亮:养老目标基金“打法”

时间:2018-09-06 13:32 栏目:基金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27,397 次

2018年,是公募基金历经成长和积淀的20周年,也是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启动元年。

8月6日,我国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的名单终于确定,养老金第三支柱在经历了20余年的等待后迎来里程碑事件。作为为数不多同时拥有社保、基本养老、企业年金资格的基金公司之一,富国基金不仅在养老金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资金管理上具有丰富经验,其申报的“富国鑫旺稳健养老目标风险(FOF)”也成功入选首批养老目标基金。

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富国鑫旺养老FOF拟任基金经理、富国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陈曙亮,向我们谈一谈公募应如何护航养老金第三支柱。

陈曙亮2008年加入富国基金,具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7年投资经历,历任富国定量研究员,年金权益投资经理,富国公募一级、二级与可转债基金经理,QDII基金经理,富国基金研究总监。

2014年,陈曙亮开始致力于以FOF为代表的创新产品研究,2017年5月成立富国多元资产投资部,主要负责多策略投资与研究。现有团队成员7人,主要投资人员具有6年以上券商自营投资经验,团队具有较强的绝对收益基因,致力于通过多策略、多资产的配置为客户实现较为稳定的回报,目前旗下管理的产品规模超过15亿。

倡导长期投资:冬藏只为春天绽放

在首批的14只养老目标基金中,分别有8只目标日期策略和6只目标风险策略基金,而富国此次获批的“富国鑫旺稳健养老目标风险(FOF)”则是一只风险等级为“稳健”的目标风险策略基金。

两种投资策略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投资者又应该如何选择?陈曙亮形象地向记者解释道:“目标风险策略基金更像是一种工具,一种具有清晰的风险收益特征工具,而市场上目前还没有其他同类产品,因此养老目标风险策略基金更便于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自主选择;而目标日期策略基金更像是一个打包产品,一个根据你退休日期提供的一体化投资产品,随着设定目标日期的临近,基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会逐渐降低,风险也越来越小。”

因此,在陈曙亮看来,目标日期策略基金更适合距离退休日期较长的投资者,这便于基金有足够长的时间配置权益类资产以获取收益,而临近退休、或需要在较近时间段赎回的投资者更适合投资目标风险策略基金。

但无论是目标风险策略基金,还是目标日期策略基金,由于养老资金都天然地具有投资期限长,对短期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属性,适合通过长期投资来力争获取较高收益,并相对规避短期市场波动风险。

以富国鑫旺稳健养老目标基金(FOF)为例,由于该基金的风险等级为“稳健”,且封闭运作期或投资人最短持有期限不短于1年,因此在资产配置方面将偏向于固收类产品,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不得超过30%,以控制基金下行风险,因此更适合期望获得长期稳健增值的投资者。

优选子基金:定量定性指标层层把关

在确定了大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的比例之后,对于均以FOF形式运作的首批养老目标基金来说,子基金的选择无疑是重中之重。

陈曙亮介绍,富国在养老目标基金子基金的选择方面,除了需要满足《养老目标基金指引》中的基本要求外,富国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内部也为其设定了许多定量和定性的指标。

“选择某只子基金,一定意味着其在同类资产里具有足够大的优势,除了流动性和交易成本两个普适标准外,我们也为不同的资产设定了不同的定量指标。”陈曙亮解释道,对于固收类资产,债券的久期、偏利率还是偏信用、能否持续稳定的获得超额收益等,都是富国养老目标基金主要考虑几个因素,而权益类资产则需要长期观察,除硬性指标的检测外,持续跟踪、鉴定基金经理的风格、业绩也非常重要。

相比于去年发行的首批FOF中部分产品选择自家基金构建FOF的情况,养老目标基金(FOF)的子基金选择范围也备受关注。

陈曙亮表示:“一方面,持有公司内部基金确实在更新频率、费率转换、了解程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不会把眼光仅局限在内部,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筛选全市场的基金,只要对我们养老目标基金的业绩有利就会去选择。”

背靠资深团队:互通有无搭建共享机制

资深的投资团队,是为养老金资产保驾护航的重要保障。在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之初,就已经制定了如此完善的子基金筛选指标,和富国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的专业资深不无关系。

据了解,相比于一些公司高薪聘请FOF基金经理,临时组建团队,富国基金的多元资产投资部已经成立近4年时间,团队一半人员都是公司内部培养,另一半则有资深的券商自营背景,大部分都有6年以上的投资经验,重视量化和基金研究。

近15年的对养老金业务的研究和探索,让富国基金在养老金第三支柱产品的布局上也受益颇多。陈曙亮向记者解释道:“这也得益于我们富国的投研平台一直保持着互通有无的共享机制,我们多元资产投资部也一直保持着和公司权益、量化、固收、年金等团队的沟通,公司在社保、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上的管理经验我们也会充分汲取。”

“其实,这是一个相互印证的过程。在大的策略不变的情况下,资产的风险如果完全从数学模型来判断,是远远不够的,某一类资产未来究竟是怎样的,具不具有性价比,我们还是需要市场一线投研人员的反馈来印证自己的判断,这也是为了对老百姓的养命钱负责。”陈曙亮补充道。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