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山雨欲来

时间:2014-04-21 16:45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217 次

作者:胡琼   来源:投资有道11年7月刊

 “我们离国际板越来越近了。”5月2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的一句话,引起了金融界的轩然大波。

在“国际板可以让A股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赞美声中,市场对国际板的恐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生,国际板也不例外。最重要的大概在于,在合适的时间点恰到好处地推出国际板,以尽量降低其对股市的冲击。

国际板山雨欲来

刚刚跳槽的王庆有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作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简称中金公司)投行部IPO团队负责人,主攻国际板上市的外资机构。

6月初,前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正式加入中金公司,担任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2010年的券商业绩排名,中金公司以1047.82亿元的股票主承销金额,排名第一。

近来,中金公司一直在积极寻求扩张业务,争取扩大首次公开募股(IPO)和上市安排业务的收入。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曾多次透露,多家优质的境外上市的红筹公司及大型跨国企业都已表示出登陆国际板的兴趣并开始为此积极做准备。

国际板要来了

前有哈继铭在中金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上转投高盛集团任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后有前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贝多广转投摩根大通,更有中金前投行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丁玮被淡马锡挖走,担任淡马锡中国区负责人。

尽管去职中金,但“他们或将在国际板相遇”,一位券商分析人士说。无论是已经离职的哈继铭们,还是刚刚到来的王庆,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都是国际板。凭借他们的海外公司工作背景,为自家投行获得项目疏通关系。

这绝对不是一件空穴来风的事情。

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步骤之一,酝酿了4年的国际板,最近再次拨动市场神经。

“我们离国际板越来越近了。”5月2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的一句话,引起了金融界的轩然大波,而这正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开幕致辞时所提的“积极推进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建设”相呼应。

对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风趣地说:“尚福林我了解,是比较谨慎的人。他说快了,估计是真的快了。”“但希望不要变成到内蒙古问路,说说‘快了’,实际上还有30公里。”戴相龙认为推出国际板没有风险,“批多少我们自己可以掌握。”

6月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连启华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也称,国际板推出工作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今年会考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择机推出,也似乎更加给市场放下了一颗“定心丸”。

国际板最为积极的推动者当属上海。根据统计,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51家会员交易所中,超过70%的会员交易所建立了国际股票市场。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的证券交易所中,只有中国内地与印度的证券交易所没有境外上市公司。

“上海要建国际金融中心,意味着这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带有国际化,国际化的程度要越来越高。”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说道。

与此同时,各家投资机构也在为这个重大的机遇做着准备。

中金公司的投行部历来以自我培育为主,从国际投行引进人才并不算多。当国际板“越来越近”的时候,这家本土投行加快了人才引进的步伐。王庆的到来或只是个开始。

除了中金公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银国际等老牌券商很早就开始为国际板做准备,并且相继成立了国际板工作小组,负责联系有意登陆国际板的港股上市公司。

国际板进程

谁先上国际板

而国际板的发行主体——境外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内地红筹公司,更是热望殷殷。据悉,国际板的规则已初步制定,上市公司初步考虑为全球500强企业。

目前符合条件回归国际板的红筹公司中国移动、中海油等38家国内企业,以及汇丰控股、恒生银行、纽交所、可口可乐等跨国公司都明确表态要登陆A股国际板。

汇丰银行则高调争抢国际板第一单,多位高层表态对此目标胜券在握。据悉,汇丰初步确定的融资规模相当于50亿美元左右。

除了汇丰银行,积极表示要争做国际板第一股的还有东亚银行。东亚银行常务副行长孙敏杰曾表示,东亚银行将争取成为上交所国际板的首家上市企业。

渣打银行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一旦有关国际板上市的规定更加明确,渣打银行将非常乐意尝试在中国上市。

相比其他银行的积极,澳新银行的态度就“理智”很多。谈到是否对中国国际板感兴趣时,澳新银行集团总裁邵铭高表示,现在还为时尚早,但是未来很有可能到中国来募集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外资行第一军团的花旗银行,似乎没有对国际板表示出太大的兴趣。该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卓曦文曾表示,过去三年,花旗亚太区实现营业收入450亿美元,盈利150亿美元,集团资金充沛,并无计划在中国进行融资或登陆国际板。

国际板抢了谁的羹?

其实,不管谁先上国际板,最重要的是市场的认可。

“我觉得会优先考虑香港上市的股票,”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记者分析说,主要原因是国内投资者对香港上市的股票比较熟悉。他补充说,国际板对国内上市企业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股票估值的影响。

市场对国际板最大的忧虑是,其推出将会分流资金。对此,李迅雷说,这看起来是市场的合理担心,但当前尚不知道有多少境外企业上市,以及融资规模具体多大,这样的担心显得没有根据。“首批上市的规模不会很大。”李迅雷说道。

对此,社科院金融专家尹中立也认为,就当前A股流通市值超过20万亿元的容量,只要合理安排节奏,即便分流资金也微乎其微,就如当前新股发行,资金“分流”一直没有停止过一样。

另外,证监会目前披露的信息基本确定将以人民币计价,意味着该举措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步骤。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板,可以方便投资者介入,拓宽了投资渠道。尽管面临扩容压力,但在未来可以催生国内积极的股市政策,对市场和蓝筹股均有一定正面影响。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也指出,国际板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A股市场的良性互动,使A股市场的数量和质量随之提升。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我们离国际板越来越近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一句话,引起了金融界的轩然大波。

  国际板,是爱是恨?

然而,在“国际板可以让A股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赞美声中,市场对国际板的恐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5月20日(周五)尚福林的话音刚落,5月23日一开市,大盘便一路急挫。至收盘,沪指大跌83.89点,跌幅2.93%。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生,国际板也不例外。

“中国证券市场迟早要国际化,但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性,只体现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这个市场需求方面,市场供给方的国际性仍是空白。”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表示。“当然,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要有个起点。这个起点,从理论上讲最好是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也要找到一些机制推动这个进程。外国企业来中国上市,会对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交易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目前有些停滞不前的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这个层面上看,推出国际板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吴晓求认为,总体而言,我国推出国际板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国际板未来要健康蓬勃发展,还有赖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配套政策的完善。”

独立经济学家郎咸平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国际板并不是与国际接轨,真正想与国际接轨就应该像香港一样,市盈率和整个制度要跟国际接轨。

“有人说在国际板推出之后,可口可乐、微软这种国际大企业会来中国,因为它们的估值比较合理,又比较透明、规范,可以让内地股市更加规范。我倒要问,为什么这些公司不到中国香港、东京、欧洲,偏要跑到上海来上市?一个不缺钱的公司来内地上市,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可以赚更大的钱。”郎咸平称,国际板一开,红筹股可能大量进入中国。如果这些红筹股回到内地市场,再加上国际大企业,就等于内地主板市场市值将面临翻番,假如资金不能大幅增加的话,股票价格肯定要猛跌。

《证券日报》副总编董少鹏认为,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最核心的东西是定价权。美国纽约、中国香港之所以叫国际金融中心,最本质的一点就是其对金融商品的定价被国际认可。然后,才是所谓的“聚集程度比较高”。所以,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自己的上市公司才是最紧迫的。

安邦咨询研究员黄祖斌认为,由于外国公司估值较国内大企业不具有优势,贸然推出国际板还可能面临交易清淡,外国公司IPO申请消极的局面。“事实上,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是国际板设立的最大障碍,这种情况下贸然设立国际板,很可能欲速则不达。”

弱市推出,时机不对

不管市场言论如何争锋相对,从近期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显然对推出国际板并不认同。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表示,作为新的投资板块,国际板需要加强研究宣传,需要打消广大投资者的种种疑虑。

从金融市场的开放来看,国际板的推出涉及到人民币资本账目的重大开放,是一个综合配套改革的问题。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由于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资产,将使股价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远没有市场化,这等于是把一个麻烦与另一个麻烦捆绑在一起,变成一个更大的麻烦。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李迅雷也认为,不能只看到舆论的宣传,还要看到实际进展。“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文件,因此,国际板今年推出的可能性很小。”他表示,国际板长期来看或是利好,但短期显然是利空。“A股市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表现一直不好,远远落后于欧美股市,在如此弱市之下,尚福林提出加快推出国际板的言论我认为时机不对,在国内市场还没搞好之际,仓促推出国际板不合适。”

“与其现在推出国际板,将上市资源让给国外公司,不如让更多优质的国内公司上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说,国际板的推出需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国内企业的融资需求。

的确,国际板是股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开放的范围、程度、步骤要与中国股市的承受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能力相适应,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

“国际板推出势在必行,但一定要选择好时机”。李迅雷说道。

国际板山雨欲来

中国证券市场的三次市场扩容事件

2001年2月19日,证监会决定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帐户。

2004年5月,市场正式推出中小板。

2009年10月23日,正式推出创业板市场。

从上述三次市场扩容事件的市场反应看,中国投资者极易出现事先的担忧情绪;而在正式文件出台之后,市场担忧情绪减弱,指数出现反弹。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