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税”“大限”2012艺术品基金关键词

时间:2014-05-12 11:08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5,157 次

作者:顾慧妍  来源:投资有道13年2月刊

回顾2012年,我们总结了部分中国艺术品基金市场的关键词,希望能从这些典型的例子中,了解这个市场,从而思考这个市场的未来走向。

2012年对于中国艺术品基金可以称得上是惊心动魄的一年。潮涌般的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曝出内部操作等多桩丑闻,加上监管层出台整治文交所、相关艺术品税收等政策,使高企的艺术品价格连连暴跌,更直接影响到这个新生产业的发展。

回顾2012年,我们总结了部分关键词,让我们能从这些典型的例子中,了解这个市场,从而思考这个市场的未来走向。

2012艺术品基金关键词

  “查税门”

艺术品查税风波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已由最初的收藏家、境外拍卖行,延伸至艺术品经纪人、当代艺术推手,并向国内拍卖行以及艺术基金等艺术金融资本领域倾倒,成为2012年影响艺术品基金发展的一大因素。

2012年4月6日,IFAS艺术运输公司的高层被海关方面控制。4月8日,北京诺亚艺术品运输公司负责人被海关请去协助调查。这两家公司都是很多艺术机构和收藏家首选的艺术品运输公司。之后,《HI艺术》主编伍劲、民生银行原品牌部总经理何炬星等因涉案,被有关部门采取了协助调查、拘留等措施。

这对新兴的中国艺术品基金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冲击。据记者了解,“查税门”涉及的相关艺术品基金其实在业内运作相对规范,其参与基金运作的艺术品多为自身低价持有,增值空间巨大。“查税门”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让市场感知到了政策的摇摆性,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反而让那些运作相对规范的艺术品基金心有疑虑,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

“雅盈堂”

雅盈堂在2011年底本刊推出的国内首份“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中以8.74亿元的基金排名第二,而在其《砥柱铭》相关事件爆发后,成为2012年遭受冲击最大的已发行艺术品基金。

据本刊此前报道显示,截至2011年底,雅盈堂已发行4支信托,融资总额达8.7亿元。其中仅以黄庭坚《砥柱铭》为抵押品的一款信托豪圈了4.5亿元信托资金,作为抵押品的这件书画曾在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创下4.368亿元的成交价。

根据国内最大的信托发行第三方平台恒天财富提供的一份材料,雅盈堂的实际控制人为地产项目蓝色港湾的老板王耀辉,他也是农行杨琨案的涉案主角之一。雅盈堂事件更是让他所构筑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帝国--中辉系列企业浮出水面。王耀辉的产业帝国的运作依赖两个融资渠道,一方面借助杨琨向农行获取巨额贷款;另一方面,雅盈堂则成为王耀辉旗下至关重要的艺术品运作和信托融资平台。

有知情人士曾经向记者表示:《砥柱铭》本质是一起典型的业内资本运作案例,其送拍者是台湾一收藏家,拍卖公司后以8000万元将作品买断,再制造现场“假拍”,并由王耀辉“做出”了天价成交纪录,3.9亿元的落槌价是虚的,实际成交价加上其他费用,总共也不到1亿元。

雅盈堂事件突显出国内艺术品基金不规范的一面。在业界此前一直传言银行、信托借道艺术基金向地产等行业输血,而雅盈堂事件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证实了业界的猜测。一位拍卖界知情人士透露:王耀辉正是利用拍卖市场不透明的交易制度,联合交易方虚抬艺术品价格,再以此艺术品作为抵押物,发行信托产品和基金,达到扩大融资规模和套取资金的目的,套取的资金往往被挪用于房地产以及偿还赌债。

其后王耀辉虽然提前兑付了几支艺术品基金,使得“雅盈堂”系列艺术品基金安然落地,但其对一个新生产业的所带来的冲击却无疑是巨大的。大量的国内艺术品基金正是在此后由高调转向了谨言慎行。

“民生系”

据收藏圈人士介绍,何炬星,原中国民生银行品牌管理部总经理,是将王耀辉带入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引路人。而他于2012的“出事”也成为中国艺术品基金市场第一波高潮“覆灭”的重要诱因。

2012年5月31日,民生银行内部知情人士向业界证实,何炬星被公安机关带走,“协助调查”一件与艺术品违规运作有关的案子。但民生银行称何炬星和杨琨及王耀辉的事无任何关系。

何炬星所引出的民生银行内部大变动,使得这个曾经深度涉足艺术品基金领域的银行全线撤退,此前所有的基金团队几乎全面换血。据记者认识的某家艺术品投资公司私下透露,该公司2012年曾经与民生银行达成在2013年发行至少数亿元的系列艺术品投资基金意向,但随着民生变局,该交易已经告吹。

作为中国率先“吃螃蟹”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无疑对中国艺术品基金2011年到2012年初第一波高潮的诞生具有重要作用。而如今民生银行的全线撤退,直接导致诸多原本有意进入这个市场的商业银行心存疑虑。缺少了银行的支持,中国艺术品基金的“爆发”沦为昙花一现。

“查税”“大限”2012艺术品基金关键词

  “文交所大限”

2011年上半年始,全国各地野蛮生长的各类地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引发多起侵占客户资金、经营者携款潜逃等事件。而被视为金融创新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由于规则不明、监管缺位,逐渐异化为击鼓传花的金钱游戏。对此,国务院2011年11月份下发《清理整顿各类地方交易场所的决定》,要求各地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清理规范工作。

最新的消息是,据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全国36省区市中已有16个通过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的验收,清理整顿交易所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目前,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等在停止发行新的份额化产品、停止已发产品份额化交易的同时,通过回购投资者持有文化艺术品份额的方式化解风险,并及时修改交易规则,调整交易机制,不再开展份额化交易;北京汉唐文交所近日已确定将于1月20日前对投资所内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产品的投资者进行退款;另外,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也正在着力研究处置方案。

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涉及的投资者数量、金额最多,影响最广的天津文交所,原定于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善后解决方案目前仍无任何消息,天津文交所有意于近日出台不利于投资者追回退款的处理方案,将会以继续拖延的方式回避退款等问题。有投资者代表称,1月14日,30名天津文交所投资者代表会赴天津与天津省金融办、天津文交所相关负责人沟通、商讨最终的合理善后解决方案。

文交所的关闭阻塞了艺术品基金出货的一大主要渠道。据记者调查了解,2012年多款艺术品基金都在这方面吃了大亏,部分将文交所作为主要退出渠道的基金更是因此遭遇“滑铁卢”。如南方某支艺术品基金,2012年利用文交所整顿政策未明的空窗期大力推动出货,但终因缺少投资者捧场,只好转入“地下”,利用其私募基金的优势打起“持久战”,公司也被迫转换投资目标,转向了另类投资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拍卖市场正在深度调整中,从春、秋拍成交的整体情况来看,艺术品基金的出货更是遭遇了阻碍,这让那些需要清盘退场的基金产品的退出之路显得尤为艰险。随着文交所整顿渐入尾声,文交所显然已不太适合作为未来中国艺术品基金的主流退出渠道,未来艺术品基金如何设计,将更加考验操盘手的能力。

“艺术媒体”

媒体被称为“无冕之王”。但显然,在目前,媒体在艺术界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而恰恰是这些并不具有地位的艺术类或艺术条线媒体,深刻影响了2012年中国艺术品基金产业的发展走向。

在2012年诸多影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事件中,媒体的力量显而易见。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即是文交所-正是因为媒体的频频曝光,最终导致国家下定决心整顿文交所。但如果单就艺术品基金这个产业而论,媒体又恰恰是这些基金从高调转向低调的重要原因。

其实在2011年,媒体一度成为艺术品基金眼中的香饽饽。确实,对于要争取投资人募资的艺术品基金来说,有什么比大量的媒体报道更加有说服力?因此,不少艺术品基金一度将接受媒体采访或者是媒体报道数量作为募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渐渐,基金们却发现了部分媒体的非专业性所带来的不可控。

苗头在2011年底其实已经出现。一家新成立的艺术品基金大量接受媒体采访,结果他忽然发现,随着“曝光率”的增多,媒体关于该基金的报道从基金介绍逐渐转向对运营模式的质疑,一些不甚专业的报道最终导致这家基金在募资时出现了问题。

到2012年,随着大量媒体对艺术品基金的质疑与指责,一批在媒体“曝光率”较高的艺术品基金纷纷因此遭遇困境,导致不少基金对媒体产生了逆反心理,开始疏远媒体。“艺术品基金行业是个新兴行业,部分媒体报道的记者对这个行业完全不了解,写的稿子往往是想当然。在如今市场并不很好的情况下,我们宁可低调点,多花费时间与金融机构沟通,也不愿再被媒体所注意。”一家艺术品基金很中肯地如是评价。

“青年艺术家”

2012年,青年艺术家市场逐步兴起。青年艺术家们在资本的推动下,更多的站在了聚光灯下,在保证生存的同时能够表达自身的诉求。

可控性强、敢于创新、藏家投资门槛低成为吸引各个艺术基金选择投资青年艺术板块的主要原因。且从青年艺术家的市场表现来看,也十分出色,贾蔼力、李松松、王晓勃等成为其中的代表。

目前,青年艺术家与资本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互惠互利。基本的模式很简单,艺术基金为其创作提供资金,并制定一系列的宣传展出计划,最终要求青年艺术家留下一定数量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以“新星星艺术节”、“青年艺术100”等机构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青年艺术家市场的兴起,与青年艺术家相关的平价艺术品消费市场正快速崛起。针对中国的普通市民阶层的平价艺术品市场虽尚未开始,但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重资产运营或许是未来的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一个方向。事实上,随着平价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兴起,艺术产业化也将真正起步,提前布局产业链条,抢占先机,锁定未来丰厚的利润,或将是进场资本的真正机会。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