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12 11:11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846 次
作者:顾慧妍 来源:投资有道13年2月刊
中国的艺术品基金远未到崩盘的程度。尽管2013年的市场存在着很多隐忧,但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将会有更多的钱流向这个产业,这块蛋糕将会越做越大。
艺术品基金在中国比较散乱,没有整体性,发行的渠道‘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处在一种非常不规范与无序的状态,从整体上确实很难判断。“这是上海证大集团文化事业总监、艺术家、著名的策展人、批评家沈其斌对当下中国艺术品基金的评价。
上海证大集团文化事业总监沈其斌
但他表示,中国的艺术品基金远未到崩盘的程度。“2013年的市场存在着很多隐忧,但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将会有更多的钱流向这个产业,这块蛋糕将会越做越大。”
他认为,宏观上来说3至5年后,中国艺术品基金的黄金时代就会到来。
坚决反对5年以下的产品
当下低迷的艺术市场让曾经头脑发热的艺术品基金只觉得”眼冒金星“,当兑付时刻临近,他们首先想要解决的就是”出货“问题,而拍卖行情只能让他们哭笑不得。
沈其斌告诉记者,艺术品基金的出货不畅,有多种原因,拍卖只是其中之一。最为根本的问题在于,产品本身设计不合理,这就如同先天不足且发育不良,再加上宏观经济的制约,艺术品基金的出货自然是难上加难。
沈其斌认为,基金产品的设计是基金发展的灵魂,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首先,整个基金应该有一个制度性的设计,包括风险控制和投资标的物的把关等;其次,从技术环节来看,对于标的物的选择要慎重,价格区间必须合理,否则基金的风险性就会增加;再者便是基金的时间周期,由于艺术品的流通性较差,其价值增长方式同其他投资品种不同,需要给予更多的空间和弹性。
“我坚决反对5年以下的产品,比较理想的状态是8至10年,以时间换取空间,那么艺术品的价值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从目前来看,信托型的艺术品基金较为科学,相比私募的风险性更低,在私募中江湖郎中太多,很多人不具备鉴别能力。”沈其斌说。
实际上,沈其斌对2013年的艺术品基金的出货非常担忧。他的担忧不仅仅源于产品设计的不合理,还在于这些产品的高位建仓价格。
“很多基金面临这样的情况时,会采取击鼓传花的方式,以更大的盘来接这个盘,这是非常危险的。”沈其斌表示,比较好的办法是延长产品的周期,为标的物价值的增长争取到更多的空间。
政策暖风有助花开
沈其斌将目前中国艺术品基金发展的瓶颈归咎于人才、认识、心态和政策四个方面的缺失。
在中国,能够将金融与艺术两者做到完美结合的人才少之甚少,相信这同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有关。知识结构单一,学科交集很少,在这样背景下教育出的人才,与西方从小受艺术熏陶而造就的均衡性的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然而,目前投资者对艺术品基金的认识尚不充分,很多人仍将此作为生财的工具,这样的认知难以给艺术品基金的发展带来正能量。
“我认为,对艺术品基金认识的不充分,是源于其投资的心态。投资人都想赚快钱,比较浮躁,大家以买房地产和股票的心态来购买艺术品,这对艺术品基金的成长是不利的。”沈其斌对记者表示。
除了基金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家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对艺术品基金的发展亦存在较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对艺术品基金的发行,政策面相对偏紧。“如果好的基金在这方面能够得到支持的话,那么他们走的路会更长。”
“我担忧的一点是,一旦国家在政策面吹了风,人们就如大跃进般,到市场的各个空隙中去抓机会,结果政策初衷被扭曲,演变成一个新的利益的瓜分,成为另一轮洗钱。”
开掘全球市场
从目前来看,中国艺术品基金存在众多问题,但是沈其斌对未来的市场信心依旧。“中国本身的市场巨大,这个市场还仅仅在一个起步阶段,因此未来的盘面会越来越大。从宏观上说,艺术品基金在未来的5至10年,机会将更多。另外,就国家政策来说,这方面的政策可能会放宽,这会带来更多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中国,国际市场是一个更大的市场。作为艺术品基金来说,真正强大的标志是在全球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而中国艺术品基金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目前几乎为零。因此,未来国际领域将是一个更大的掘金地。
记得在2010年,他曾表示,“当下是投资艺术品基金的好时机。”;2013年,他再次告诉记者,“未来的5~10年都是艺术品投资的好时机”。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李总威武
香港高原资本国际金融集团被骗子打
1
sad
[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