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定迷局

时间:2014-05-23 15:12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3,964 次

作者:顾慧妍   来源:投资有道13年8月刊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但在如今的艺术品鉴定市场,不管你有没有“金刚钻”,只要贴上“专家”或者“专业机构”的标签,便什么活儿都可以揽了。由此,也就造成了如今以假乱真、骗局迭出的局面。

2011年8月12日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撤销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公告》,公告称:鉴于文化部文化发展中心整体转企改制,决定撤销其所属文化部文化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自此,一条正式、官方的艺术品鉴定途径被阻断。

艺术品鉴定迷局

  此后,“金缕玉衣”骗局、“王刚砸宝”事件相继发生,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民间收藏热潮的兴起,艺术品鉴定乱象暴露殆尽。如今的艺术品鉴定,既可不看年代是否悠久,也可不看文化底蕴是否深厚,只要肯出钱,就可获得一张艺术品鉴定证书,不但可以立刻包装成宝,甚至还可以“指鹿为马”。在北京琉璃厂、潘家园等地,“艺术品鉴定”机构随处可见。任何一件赝品都可以花钱买到“权威”鉴定机构的“鉴定证书”。

就在今年5月中旬,北京保利国际、北京中贸圣佳两家拍卖公司先后发出公告,要拍卖钱钟书书信手稿,遭到钱钟书遗孀杨绛反对后,两家公司陆续宣布撤拍。

在保利撤拍的三封信中,有两封被通信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前社长魏同贤指为伪造,对此保利方面表示:“相关拍品已撤拍,不予回应。”最终,手稿是真是伪,不得而知。

有专家认为,国内艺术品、文物造假与鉴定黑幕已经严重危害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少专家、学者、艺术家、拍卖公司贪钱图利昧良心,在利益驱使下踏入泥潭且越陷越深。

 规范不严,赝品骗局迭出

“金缕玉衣”的惊天骗局,使得艺术品鉴定一度被人唾弃。

2011年9月5日,原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继一审被判无期徒刑之后,接受二审。“金缕玉衣”的惊天秘密也在此时被公众知晓。

金缕玉衣本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商人谢根荣的“金缕玉衣”是他找来一堆玉片,请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牛福忠串成的。牛福忠又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前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前主任杨富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5位专家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谢根荣用这一纸估价说明骗了银行7亿元贷款。

另一场闹剧曝光于2012年初。“汉代玉凳”由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2011年初拍出2.2亿元天价,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时隔一年之后,关于这套玉器真伪的争论突然爆发。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公开表示,他在电视画面上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所谓的“汉代玉凳”就是2010年产自邳州市,由玉雕艺人制造的高仿艺术品。

2012年,十位中央美院油画系首届研修班的学员联名发表关于“徐悲鸿油画造假”的公开信,针对2010年6月在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中以7280万元成交的名为《人体蒋碧微女士》的“徐悲鸿油画”,指这幅画只是当年他们研修班的习作。

另外,宋徽宗《千字文》被疑作假、唐大禧被拍卖画作系仿作等事件,更是一再将那些新高迭创的拍卖会变成了一出赝品闹剧。

高仿先进,鉴定难度增加

为何市场上充斥着如此之多的赝品,就连专家也难辨真伪?除了钱的驱动之外,鉴定的难度到底在哪里?2012年3月,一份涉及中国文物的《地下作旧产业调查》公布。该调查对中国庞大的文物造假体系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并对文物造假按照类型进行分区。仿制产业遍及全国10余个省份,在全国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物仿制基地,且造假的古玩门类无所不包,其中瓷器、书画、青铜器、玉器是赝品泛滥的重灾区。很多地区造假技术的“与时俱进”,也让众多专家头疼不已。

另外,“眼学”曾经是鉴定艺术品的主要手段。在高仿品还未大量出现之前,凭借鉴定者的经验、学养和阅历,根据文物的器形、纹饰、款识等特征判定真伪的“眼学”,准确率还是很高的,很长时期内能够为收藏者把关。

但是时代变了,如今发达的复制技术让仅靠肉眼来判断艺术品真伪的专家们不知所措。实际上,近现代书画遭遇造假技术更甚,“就连吴冠中的油画或水粉都可以打印出来,而且具有立体效果,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肉眼无法分辨的地步。”一位资深的复制专家称。

试点出炉,乱象有望消退

对于艺术品鉴定,长期以来存在监管空白才是问的源头。而随着民间收藏市场的扩大,官方与民间鉴定机构一直处于博弈的状态。

目前,官方对这个监管空白开始重视起来。文化部近日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文化部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称文化部将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和陕西等五省(市)开展艺术品鉴定管理试点,研究艺术品的鉴定、评估等艺术品市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规范艺术品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北京市文化局批准了五家单位成为北京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分别是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书画》杂志社、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传华彩(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至此,国内首批由政府认定的艺术品鉴定机构的试点名单出炉。

目前,政府推动的主要为在世艺术家作品数据库的建立及相应的鉴定工作,是在建立基础,以面对未来的鉴定和估价业务。对于古代、近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器物类文物的鉴定,尚未找到好的方案和备选机构。

在被指定为试点鉴定机构一个月后,雅昌和东方雍和及时启动了该项业务。雅昌已签约了何家英、任重等数位艺术家,开始了对当代艺术家作品的鉴定与认证工作。东方雍和目前只鉴定与公司签约的苏新平和陈琦的作品。

业内人士认为,这对当今艺术品市场的鉴定评估工作将起到一定的探索、规范和引导作用,有利于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品鉴定体系,此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各种科学手段引入鉴定机制,分级建立服务民间收藏和文物交易市场的鉴定机构。

然而,此次政府设立指定鉴定中心对于目前的民间文物鉴定估价行业影响并不大。未来,文物艺术品市场上的鉴定工作,除了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以外,社会上更为信任的是几大拍卖行以及少数民间的收藏家,但这些机构或个人一般不会对外开具鉴定证书。而目前对任何古董文物都敢开具鉴定证书并收费的一些民间机构的鉴定水平很值得怀疑,口碑并不好,相信这些机构将逐渐淡出这个市场。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