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超1.6万余家遍地开花 众创空间持续“高烧”背后大解析

时间:2016-04-12 14:17 栏目:创业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5,476 次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 潮持续升温,“众创空间”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年也被称为“众 创元年”,众创空间迅速崛起,遍地开 花。作为我国创新创业生态的新产物,众 创空间定位于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 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 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政策利好发展,低门槛服务草根平台

在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 达沃斯论坛致开幕辞时提出发展“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新浪潮,在此基础上应运 而生的众创空间也借着“双创”东风不断 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5年上半年,我国较有规模的众 创空间不足20家,而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 的扶持,如今已有超过1.6万家众创空间 在全国各地“开花”。除了北上广深等创 业热情高涨的城市,嘉兴、扬州等一些二 三线城市也不断涌出现众创空间。

此外,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各地还设立了短期内众创空间发展 的数量目标,例如如天津实施众创空间示 范工程建设,目标到2016年,全市每所 普通本科高校、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独 立学院至少建设1个众创空间,各区县、 滨海新区各功能区至少建设3至4个众创空 间,全市众创空间超过100个。所以相信 在未来的一到两年里,众创空间还会有一 定幅度的增长。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希望借 政策春风投机获利的跟风者,营造出一派 创业繁荣的假象,无法真正的为创业者的 成长助力,这有损于整个众创空间行业的发展。

1

除了相继颁布的利好政策外,政府 也在资金上给与了众创空间一定的补助与 奖励。例如苏州对市级认定的众创空间给 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天津对经认定的 众创空间,分级分类给予100万元至500 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用于初期开办费 用。此外,政府还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减 免政策,例如苏州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 20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 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 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相对于众创空间庞大的数量及补 贴申请条件的严苛,政府的扶持和资金的 补助着实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市场的加 入对推动行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除政策利好外,众创空间庞大的数 量与其低门槛也不无关系,作为一个为草 根创业者提供成长和服务的平台,众创空 间比传统意义上的孵化器门槛更低。

一方面,众创空间降低门槛对更多 创业者开放,促进了国内整体创业环境 趋好。据工商总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 中,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平均每 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比去年日均新登 记企业1万户有了明显提升。在市场主体 总量增加的同时,初创企业活跃度持续提 高。2015年第四季度,全国新设小微企 业周年开业率达70.1%,新设小微企业中 已开展经营的有78.7%实现创收。

此外,众创空间为处在创业初期的 创业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降低了创业者 创业门槛。3W咖啡、车库咖啡这样的创 业咖啡馆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众创空间,在 这些咖啡馆中,创业者只需每人每天点一 杯咖啡就可以在这里享用一天的免费开放 式办公环境,而且创业者在这里会遇到不 同的人,获得不同的资源,学习到不同的 知识,而且这些都是免费开放的。

“同质化”、“有店无客”、非专业... 行业发展期间痛点并存

众创空间井喷式增长的同时,行业 内也出现了一些痛点,例如同质化。其中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众创空间提供 的服务类型同质化,比如提供工商注册、 企业培训、办公服务等,几乎成为了所有 众创空间的“标配”,有些众创空间甚至 商业模式、运营理念都如出一辙。如何可 以独树一帜,找到自己特有的运营模式是 当下众创空间创始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众创空间吸引到的项目同质 化。在这个人人都能谈上两句“互联网 +“的时代,许多众创空间所吸引的项目 大都雷同,都是一些APP开发或是O2O运 营。众创空间的核心在于通过一定的机制 挖掘到好的项目,项目的同质化必然导致 众创空间丢失核心竞争力。

同质化现象将成为众创空间从“量 变”到“质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蜂 拥而至的众创空间中,只有做到去同质化 才能经受的住市场的洗礼,不被市场淘 汰。

众创空间的另一个缺陷是有店无 客。由于众创空间概念持续火爆,许多外 行人也纷纷进军这一行业。包括持有大批 大批土地和物业资源掌握权的传统地产 商,不再甘于仅扮演整合土地、建设等产 业链的角色,开始与风投、天使基金等合 作,变身整合创业者、投资人、金融机 构、互联网技术乃至物流的中间人,甚至力图打造中国版的WeWork模式,比如 SOHO、3Q、瑞安创智天地等。

但是,盲目建立过多的众创空间, 而其数量不能适应现有创业者的规模,从 而导致“有店无客”的现象。 而且大量非专业的众创空间,对市 场盲目乐观,无法为创业者提供任何实质 性的支持与服务,导致创业者的参与度较 低,投资者自然少了投资兴趣,投资减 少,这样创业者就会更少。如此反复陷入 恶性循环当中,“有店无客”的现象便会 持续扩大,最终“无客”的众创空间会在 大浪淘沙后出局。

此外,部分身处首次创业阶段的众 创空间创始人,也无法为创业者提供专业 有效帮助,从而沦为了二房东。对于创业 者而言,他们的痛点在于缺人、缺钱、缺 资源,是怀抱加速企业成长的希望入驻众 创空间,如果仅作为“二房东”,而无法 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为其解决问题,那么 众创空间存在的意义并不大。

真正契合时代发展的众创空间,并 非依靠赚取租金的差价来维持运营,而是 借助空间这个载体,通过将创业者“聚 合”产生“聚变”,打造一种创业文化、 氛围、环境和社区的概念,注重综合服务 能力,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

盈利模式难题亟待解决 市场降温或更利好发展

虽然众创空间是一个为创业者提供 服务的平台,但其并不是一个慈善组织, 如何盈利成为众创空间运营者心中的“老大难”。

纵观整个行业,众创空间的盈利模 式大多以收取低额的租金和服务费为主, 比较单一。然而,众创空间的场地大多是 市场化租赁,前期投入较大,而且维持日 常运营的商务成本较高,能维持收支平衡 已属不易,更不用说实现盈利。而这一模 式必然不能支持众创空间的长远发展。作 为自带半公益属性的众创空间,要使其既 不沦为其运营者的敛财工具,又保证持续 稳定的发展,其盈利模式仍有待探索。

2

 

除了待探索更好的模式外,而要谋 得更好的发展,更多地众创空间选择抱团 取暖,换取双方共赢。

众创空间联盟就是抱团取暖的最好 体现。作为经济中心,上海创客中心等近 40家创业服务组织率先共同发起成立了上 海众创空间联盟,成为国内首个区域性众 创空间联盟;此后,北京、山东等数十个 地区也相继成立各地的众创空间联盟。这 一系列的联盟,不仅有效地整合了各个众 创空间,还使其更好地对接政府、创投基 金和产学研等优势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了 更大的平台。

作为提供创新创业的综合性服务平 台,众创空间的核心要义是做到资源的整 合,实现资源的融合、有效搭配。而完美 诠释这一点的抱团取暖联盟形式,将会是 众创空间未来发展的趋势。

自国家开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开始,众创空间借政策红利持续“ 高烧”,但对于众创空间未来的发展,也 有观点认为,众创空间将面临重新洗牌的 局面的。

而无论众创空间是都要面临降温, 要想保持长久稳定的发展,政府应注重其 差异化和专业化,将大水漫灌式的财政 奖补必将转型为精确滴灌式的有针对性扶 持,而这也能将创新创业的繁荣之景下隐 藏的泡沫做实,从而对全社会的创新创业 氛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