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兮?

时间:2014-05-15 16:41 栏目:第三方观察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655 次

作者:罗梅芳   来源:投资有道13年3月刊

第三方理财公司暗流涌动:前不久还在为“华夏银行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焦头烂额,如今又因理财产品的激增而受宠若惊。祸福轮流转,是喜还是忧?

华夏银行事件“余震未平。先是与之相关的机构备受质疑,紧接着第三方理财公司面临信任危机,甚至还痛失部分客户资源。而在他们还未来得及做出调整应对时,风水却突然转向,各类理财产品蜂拥而至,往日产品缺乏、”捉襟见肘“的窘况一夜之间尽扫。这究竟是喜是忧?

  信托产品激增

临近春节,第三方理财公司暗流涌动:前不久还在为信任危机焦头烂额,如今又因理财产品的突然激增而受宠若惊。不少理财师千方百计地找寻意向客户,忙得团团转。

“最近理财产品突然增多,以至于我平时积累的客户资源都不够用,最近正寻找能够消化这些理财产品的客户。”理财师张立(化名)正为此分外忙碌。

据张立介绍,目前第三方销售平台上激增的产品主要是来自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有的第三方机构在售信托产品从去年末的30款猛增至目前的100多款。”

此外,不仅是理财产品数量上的增长,不少第三方理财公司销售佣金分成也开始水涨船高。“目前信托公司的返点至少会在2%以上,部分产品甚至能够达到3%,几乎是此前平均水平的一倍。”

张立介绍,由于信托公司在银行的渠道受阻,为了把产品尽快售出,不得不忍痛“让利”给第三方,提高返点比例。

信托公司之所以对第三方理财频送秋波,源头还在华夏银行的“理财门”事件。“理财门”所爆出的风险,激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在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严禁误导消费者购买,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

银行不仅开始严格自查,同时也暂停代销信托类产品。事实上,此前信托行业通过银行代销部分占发行总量的比重超过七成。银行渠道受阻,对信托产品销量的打击可想而知。于是,不少信托产品蜂拥至第三方理财机构寻求通道。

“就中短期而言,信托公司对三方的依赖会有所增加。”江川财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赵鑫介绍。

与此同时,一则由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出的“463号文” (《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公益类项目融资进行规范,有针对地限制地方政府与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业务。给当下正火热的政信合作信托泼了一盆刺骨的冷水。

“有不少信托公司要赶在这波浪潮之前先把产品发掉,这也使得第三方理财公司产品增加。”启元财富理财师范曜宇介绍。

高兴太早

虽然第三方理财公司暂时改变了被信托公司轻视的窘境,一跃成为“宠儿”,但看似富足的产品线并未带来良好的销售业绩。

“目前从信托公司那里拿到的产品大部分是基建类信托产品,这类产品的销售状况并不见好。”张立介绍说,他的大部分客户对此都不太感兴趣。以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平均五只产品能卖出一只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2012年12月发行的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的信托产品共计96款,占当月信托总发行量的32.54%。然而,由于“463号文”的出现,不少投资者对其中的风险控制、盈利水平等均存有很大的怀疑。

根据“463号文”的规定,各级地方政府被要求对自身及其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融资或担保承诺行为进行清理整改。“这就意味着,在基建信托产品的设计中曾广泛采用的一系列做法将被认定为不合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信托公司资深人士介绍,政策禁止地方财政为融资提供担保,失去了地方政府的“保护伞”,投资者当然会对该类信托产品的收益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除去销售业绩差强人意,有业内专家认为大量信托产品进入第三方理财公司的通道,可能导致第三方理财公司成为产品风险的聚集地。因为第三方理财机构风险识别能力较低,并且没有监管,而在这些抛给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产品中,难保没有“炸弹”。

业内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在国内的理财行业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好的产品信托公司一般留给直销部门,二、三流的产品才会给第三方理财公司。“先天不足”,加上数量众多、良莠难辨,我们不禁要问,这些突然到来的信托产品究竟给第三方理财机构带来的是福还是祸?

  祸福相依

表面上,信托产品增加,佣金比率提高,看似繁花似锦,是福不是祸。但略加分析就不难看出,这馅饼更像是陷阱。

在第三方财富管理领域内的信托产品,短短五年时间,管理资产规模已经从1万亿元飙升到去年的7万亿元,如此高的增速在全球金融行业内实属罕见。“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信托规模快速膨胀的背后,是难以隐藏的高风险担忧。”赵鑫介绍,从吉林信托、中诚信托到中融信托,信托兑付风险渐次暴露,加上2013年集中兑付潮的到来,一旦信托业多米诺骨牌出现,引发的有可能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增加信托产品的同时,风险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第三方理财公司存活的根本是客户的信任,一旦无法替客户把控好风险这一关,就会彻底失去他们的信任。”赵鑫认为,接下来对信托产品的筛选会是第三方理财机构一个极大的挑战。

另外,信托产品高度聚集在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现象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购买信托产品的客户资料在信托公司都有记录,现在围着信托团团转的第三方机构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如果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早晚会出问题。信托终有一天会建立起自己强大的直销团队和网络。”赵鑫表示。

不过,“祸兮,福之所倚”。经过“理财门”等风雨的洗礼,第三方理财机构渐渐对自身和行业的理性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不少人认为当前的风口,也正是第三方理财公司变革创新的机会。危机会促使理财行业不断自省,从依附于信托、“命悬一线”的夹缝中生存逐步转向真正的中立和客观,进而聚焦于只卖规划不卖产品的新兴理财业务。

“目前行业达成了更多的共识,也逐步形成了行业理念,金融监管中也处处体现出这些理念,金融服务正逐步走向成熟。”国际金融理财师、理财88网创始人、鑫舟系列理财规划软件总设计师夏文庆总结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应抓住目前的时机,尽可能地对客户进行风险教育,揭示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同时提供适合普通家庭的投资方法。此外,在服务过程中一定要彰显理财师自身的专业价值,而金融理财规划服务就是理财师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从财富管理的真正涵义出发,信托产品只是给客户进行资产配置的一种选择,它既不是财富管理的全部,更非根本。从长远发展来看,“不以产品喜,不以产品悲”,而以客户理财需求为导向,才标志着第三方理财行业真正走向成熟。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