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公司:是“鲶鱼”还是“鲨鱼”?

时间:2014-04-21 16:53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399 次

作者:武斌    来源:投资有道11年7月刊

国际板潜在的候选企业分三类,分别为在华西方企业、恒指成分股企业和大盘红筹股。投资者不出国门也能炒世界500强的股票,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最近的市场可以用一首歌来形容:《忐忑》。忐忑不安的市场,忐忑不安的K线,还有忐忑不安的股民。

国际板公司:是鲶鱼还是鲨鱼
国际板公司,是冲进来吞噬股民血汗钱的鲨鱼,还是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国内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的鲶鱼?

  加息、提存款准备金……当靴子一个接一个落地之后,投资者满以为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又有一个新的超级大靴子被祭起,等待着落地。

十多年前,投资者谈国有股减持而色变的场景似乎再次重演,这次多了一个新名词——国际板。

实践已经证明,A股市场不怕扩容,不缺资金,就怕没道理的圈钱,把股市当提款机。所以,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国际板公司,是冲进来吞噬股民血汗钱的鲨鱼,还是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国内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的鲶鱼。

国际板需要真的蓝筹股

投资者不出国门,不用美元,也能炒世界500强的股票,是好事还是坏事?

联合利华早在六七年前就公开表示想要在A股上市,后来,陆续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都抛出过绣球。东亚银行常务副行长林志民一个月前曾表示,有意成为首家在内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资银行。

汇丰更是对A股情有独钟。公司亚太区行政总裁霍嘉治指出,中国是汇丰实现增长的最大关键,在未来25~50年内都将是投资重点。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黄碧娟也表示,“希望汇丰银行成为第一家在国际板上市的银行”。

市场有消息称,汇丰初步选定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提供上市服务,融资规模相当于50亿美元左右。业内预测,汇丰银行很有可能成为“国际板第一股”。其实,谁是国际板第一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的公司能否成为蓝筹股的典范。

就拿汇丰来说,香港汇丰2010年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年纯利增长27%,净利润增幅和四大国有银行不分伯仲;其在香交所的市盈率大约为14倍,远高于四大国有银行10倍以下的市盈率;然而,汇丰的分红超过每年可分配利润的60%,2009年即便汇丰控股股价自高位暴跌超过7成,但2008年汇丰每股派息仍能达到0.64美元。外国公司的分红率平均在8%,而A股分红平均不到3%!

恒生银行十余年如一日“按季分红”,年度现金分红水平一直保持在每10股派现50~60港元之间,而且分红公布日期及除权日期一般是提前一年公布!

对比来看,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上,外资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各有千秋,后者的优势在估值,而前者在分红。很明显,国际板公司会使A股上市公司中的“铁公鸡”面临巨大压力。

有人估算:如果一个香港人,1977年开始每月储蓄1000港币,一年共计投入12000港币,不计成本按月定期买入汇丰股票。就像定期供保险一样,并将收到股息全部当时买入汇丰股票,2006年末共计持有约12万股汇丰股票,按2007年4月股价140港币计算,投资收益为47倍!2009年,即便汇丰控股自高位暴跌超7成,但2008年其每股派息仍能达到0.64美元,投资者手上的汇丰,共计获得59.53万港币的股息!

汇丰控股主席史蒂芬·格林
汇丰控股主席史蒂芬·格林(Stephen Green)一直希望能率先在上海上市。

要来的公司都不差钱

据悉,国际板潜在的A股IPO的候选企业包括在华业务规模较大的西方企业、恒指成分股企业和大盘红筹股。

要上国际板的公司,单单是为了在中国圈钱吗?瑞银集团董事总经理袁淑琴认为,来上市的境外公司一定是和中国有业务关系的。如果其业务活动和上市当地没有紧密联系,股票难以活跃。

安永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梁伟立也表示,第一批在国际板上市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一些已经在中国投资,未来准备继续在中国做很多投资的国际大企业。

有分析认为,这类企业在中国上市有两方面好处:第一,上市可以提高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第二,企业可以直接获得人民币资金,为它们在中国扩展业务提供方便,而且没有外汇风险,两方面的好处非常直接。

据了解,全球500强的企业中明确表态积极挂牌国际板的已经超过60家。西方的消费品及制造企业通常在中国的业务规模较大。这些企业不仅将中国作为其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其主要市场。此类公司包括从事零售业的宝洁、可口可乐、家乐福等,以及从事制造业的西门子、大众汽车、通用电器、IBM等。

这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不一样,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是因为资金瓶颈,抱着对资金的渴求而去的,在美国当地基本也没有什么业务。

香港蓝筹股方面,像汇丰控股、长江实业、富士康这类公司已在内地有很多投资,这些公司不差钱,但差人民币,对人民币有着很大需求,有登陆A股的需求。

另外,瑞银预期,作为行业龙头的红筹公司,将是首批可于A股上市的“外资”企业,包括中移动、中海油、联想集团、华润创业等。由此可见,国际板公司里,鲶鱼明显比鲨鱼多,我们应该放平心态。

国际板公司的“紧箍咒”

根据证监会此前披露的草案,在国际板上市的公司市值在人民币300亿元以上;公司发行前三年净利润总计要达到人民币30亿元以上;最近一年净利润在人民币10亿元以上。这些门槛均指向大型跨国公司。

一直致力于国际板研究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本刊表示,登陆国际板的公司规模至少应该进入世界500强;公司盈利能力须足够强,并在近三年一直对股东实施高水平的“按季分红”。这是国际板上市公司对中国投资者高水平回报的基础。

更多挺国际板的专家认为:由于国际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其上市门槛较高且严格理所当然。比如,信用评级较高、公司管理机制较为规范、业绩优良及有定期分红记录的全球500强企业,并且其上市资产为境内经营实体,募集资金最好也留在境内等。这样,可以大大消除投资者对国际板上市公司只是奔着“圈钱”而去的市场疑虑。

另外,由于国际板上市公司大都已在欧美等海外成熟股市中上市,受过更多和更严格的法律监管和市场监督,特别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要求非常高。在吸取海外成熟股市对上市公司持续严格监管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国际板还应对上市公司的境内外信息披露保持有效性、同步性和一致性等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瑞银袁淑琴认为,推出国际板初期应该规定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只能用于中国业务。如果这些公司把这些资金拿去国外用,中国投资者往往不知道用来干什么,这是对中国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配合国际板推出,A股市场还应有更多的创新避险工具,因为境外上市股票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波动肯定会传导到A股市场,拓展新的避险工具,能够有效对冲风险。

国际板这一新生事物,用“提款机”或“圈钱说”来简单评说,一定是不准确的,如果未来能得以规范运行,在A股市场中会形成更注重稳健投资回报的示范效应。然而,目前的推出时机是否合适,靴子什么时候下来,还需要管理层三思。

最有可能成为首批国际板上市公司的外资公司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