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红利更进一步,“自由”原来如此简单

时间:2025-06-13 15:16 栏目:基金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584 次

2025年以来除了科技主题基金,还有一类基金也在“闷声发大财”。

Wind数据显示,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5月19日期间,权益类ETF份额增长834.74亿份,其中红利主题的ETF份额增长就超178.72亿份,占比超21%。而实际上,这期间主要的红利指数呈现微跌/微涨的状态。

如何理解这波市场资金逆人性的“追跌”,需要我们回归红利投资背后的逻辑——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7%,而红利类指数却能享受看得见的超6%的股息率,这难道不香吗?

当我们进一步穿透这一投资事实,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另一幅更宽广的时代图景和趋势。

首先,在国内经济增量转向存量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也从追求规模走向追求真实利润和现金流。A股自由现金流从2014年转正以后每年稳定增长,已形成了充沛的自由现金流规模,与此同时,自由现金流回报模型也更适合存量转型经济中的企业。

再者,市场的历史经验表明,当经济增长中枢下移、股息率上行且无风险利率下行时,红利有超额收益机会。

但绝大多数的红利指数都以股息率作为单一选股因子,容易陷入“价值陷阱”,即筛选出那些因股价下跌、市值降低而股息率提高的低质量公司。

那么,有没有一种因子,既能保留股息率因子的高分红特征,又能规避“价值陷阱”?

自由现金流,比红利更进一步

回到一家上市公司分红的最初场景,首先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上市公司会选择进行分红?

只有现金流充裕的公司才有能力和条件进行分红。事实上,自由现金流确实是一个不亚于红利的因子,自由现金流率也是一个不亚于股息率的选股指标。

接下来我们从逻辑推理和事实的依据来捋一捋。

逻辑上自由现金流具有四点优势

第一,真实性和可靠性更高。盈利是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概念,在公司的偿付能力和流动性方面,企业可能是财务盈利但实际没有多少现金可用,而现金流则从收付实现制角度,实实在在衡量公司创造现金的能力,不易被财务操纵。

第二,与公司业绩关联度更高。单纯基于股息率的筛选容易落入“价值陷阱”,即筛选出那些因股价下跌、市值降低而股息率提高的低质量公司。自由现金流指标相比红利指标更能反映公司基本面的变化,而分红则侧重于股东的现金回报,与公司业绩的关联不如自由现金流指标。

例如,2023年煤炭行业的自由现金流先于行业股价回调表现出下行趋势,而由于分红相较于业绩周期存在刚性,叠加指数的低频调仓,中证红利中煤炭行业的占比在2024年仍居高不下。

第三,自由现金流指标能够更全面反映企业的股东回报能力。在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中,除了分红,回购也是股东回报的重要实现方式。如美股的微软历史上回购与现金分红大约各占一半,而苹果自2018年以来约有80%至90%的股东回报金额为回购。(此处个股仅用于说明相关观点,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第四,自由现金流指数剔除了金融、地产,相比红利指数,进一步降低了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如果你选择将自由现金流ETF作为底仓配置,就能够减少对宏观经济的敞口暴露。

事实上自由现金流率的选股效果更胜一筹

以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为例,2014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9.45%,夏普比率为0.88,对比中证全指全收益指数、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及红利低波100全收益指数优势显著,与此同时股息率4.66%,也不低。

相比于其他主流自由现金流指数,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更侧重于盈利质量考察,指数筛选样本空间也更广泛,选取100只自由现金流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的是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在市值风格上,偏向大中市值风格,其成份股中市值高于5000亿元的股票权重占比超40%。其成份股市值的均值高于中证500指数,而各分位点市值则高于中证全指指数。

在行业分布方面,重仓煤炭、石油石化等能源行业,在家电、交运、食品饮料与有色方向也有较高的权重。

此外,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持仓集中度较高,前十权重股占比达65.53%,远高于中证红利与红利低波100指数,也高于同类现金流指数,有效放大了优质企业的权重。

鹏华基金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代码:512130)已于5月30日发行结束并上市流通,值得投资人持续关注!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