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废弃物领域首个碳减排项目落地,这些上市公司同领域发力

时间:2024-05-15 10:25 栏目:行业观察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348 次

近日,我国首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碳减排项目落地浙江杭州,该项目预估每年可实现碳减排量33380吨。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在电子废弃物回收领域表现突出。

我国电子废弃物领域首个碳减排项目落地

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4月2日消息,我国首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碳减排项目在浙江杭州落地,项目预估每年可实现碳减排量超过3万吨。

该项目是通过拆解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获得再生资源,从而形成相应的碳减排量,再由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购买,以抵消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该项目预估每年可实现碳减排量33380吨。

据有关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全国废旧家电回收总量达450万吨,含有金、银、铜、锡等大量贵金属和塑料等。数据显示,每回收1吨废旧家电,拆解出的再生资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4.7吨。不过,目前废旧家电通过正常渠道回收,实现环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仅占20%左右。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表示,家电行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设计,大力降低产品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要加强绿色产品供给,将减量化、可回收和可再生利用作为产品的重要指标,全面提升家电产品全生命周期资源利用率。

截至2023年底,我国废电器拆解处理共产生拆解产物超过2000万吨,获得超过750万吨的再生资源。

东方证券指出,3月25日,财政部预算司公布了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表,其中新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75亿元。此次补贴力度加大,有望提振废电器拆解企业信心,有利于提高拆解意愿。

多家上市公司电子废弃物回收领域表现亮眼

在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引领下,不少上市公司积极投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相关领域,在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中谋求自身发展。

其中,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格林美;证券代码:002340.SZ)主要经营新能源材料制造与城市矿山开采业务。在城市矿山开采领域,公司回收处理废旧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塑料与镍钴锂钨战略资源,主要再制造镍钴锂钨、金银铂钯稀缺资源、超细钴镍钨粉末材料与改性塑料。

格林美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在中国11个省市以及境外的韩国、印尼、南非等地建设了19个废物循环处理工厂与新能源材料制造工厂,循环再造钴、镍、锂、铜、钨、金、银、铂、钯、铑、镓、锗、铟、稀土等30余种稀缺资源,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与电子废弃物各占中国总量的10 %以上,回收的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的13%,回收利用的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的340%,回收的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6%。

同时,公司在2024年3月24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公司拥有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能源金属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退役电池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国家与省级公共技术研究平台,在电子废弃物、退役动力电池与报废汽车等关键废弃物循环利用领域拥有2000余项全球专利。公司将紧抓当前“以旧换新”历史机遇,积极为国家新一轮废旧商品以旧换新作出贡献。

杭州大地海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大地海洋;证券代码:301068.SZ)是一家专注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和电子废物的拆解处理。公司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蚂哥”云数据平台,创造性地将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危险废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置的全过程,实现了危险废物收集、运输、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跟踪和大数据汇总。

根据大地海洋2023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电子废物领域实现营业收入6.9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73.90%,毛利率为10.61%。

安徽超越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超越科技;证券代码:301049.SZ)主要提供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服务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服务。公司拥有完整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年处理能力为148.6万台,包括电视机80万台、洗衣机15万台、电冰箱21.6万台、微型计算机22万台、房间空调器10万台。

2023年上半年,公司电子废物处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22.39万元,同比上升68.28%;拆解量为31.85万台,同比增长54.84%。

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再资环;证券代码:600217.SH)主要经营废电的回收与拆解处理和产业园区固体废弃物一体化处置业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储废电1045万台(套),同比增长20%;拆解废电1055万台(套),同比增长24%,创历史新高。

2024年4月8日,中再资环发布《关于收到政府补助的公告》指出,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孙)公司在2024年1至3月份合计收到各类政府补助款项1282.55万元,均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占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20.13%。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