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李旭利的新算盘

时间:2014-04-15 10:50 栏目:股票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28,212 次

作者:仇晓慧   来源:投资有道

见到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李旭利是在他的新办公室,重阳投资搬到这栋陆家嘴新地标国金大厦不久。李旭利本人也刚刚从美国度假回来,说是带着儿子出去逛逛。

李旭利看起来有点四川小男人的味道,肤色很白,板刷头,眉清目秀,说起话来也很儒雅、坦率,对新鲜事物保持着热情。他随身带着两样东西,一个是3G手机,另一个则是他的"新欢"iPad--除了拿它看报告,更多时候是拿来玩网络游戏。

李旭利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重阳投资阳光化信托产品的规模在60个亿出头,这个规模稳居当前阳光化私募"老大"地位,他们并不想快速扩张,更偏向于水到渠成。

这个原先的公募大佬从老东家交银施罗德辞职是2009年5月27日,迄今已有一年多时间。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7月30日,重阳1期累计收益率为137.09%,重阳2期累计收益率为87.55%,比同样在2008年下半年成立的私募产品平均收益高出50~100个百分点。由李旭利主打的4期~6期产品,在今年这样的行情下,也稳固住了绝对收益。

面对这样的规模与骄人业绩,李旭利坦言,招揽人才方面依旧是私募最大的困惑。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李旭利

"私募还在导入期"

"就像当年做传统媒体的人不愿意去网络媒体一样,总觉得那里没有保障,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是不是令当时那批人跌破眼镜?这就像目前的私募一样。"李旭利对记者侃侃而谈。

这位以Top-down(自上而下)选股方式出名的前基金投资总监,在职业生涯上成功地完成了三级跳,他说:"一个职业经理人,就算拿到了几百万年薪,终究还是一个打工者。"

李旭利的三级跳之路堪称"十年蜕变"。

1998年,李旭利从"五道口"(央行研究生部)毕业后直接进入南方基金,从研究员一路上升,凭着稳健业绩表现,2004年,年仅30岁的李旭利,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

2005年,他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工作8年的深圳,转战上海,筹建"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并出任投资总监。这期间,交银施罗德也成为上海滩基金业的新星。到李旭利离开前夕,交银施罗德已经达到了900多亿元的管理规模,雄踞上海滩前三。

在2009年,李旭利还与华夏基金王亚伟、汇丰晋信基金林彤彤、华安基金尚志民并称为硕果仅存的国内第一批基金经理。然而就在5月,他与师兄裘国根一起,联手创立了新重阳投资,自己做起了老板。新产品募集一个多月,就吸引资金近11亿元,刷新私募首募规模纪录。

与李同样资质的投资总监均自立门户,为何他选择与裘国根合伙的路线?当记者问起这个问题,李旭利回答道:"之前也并非没有自己做的想法,但要将一些理性的想法实现,就必须发挥各自所长。自己可能擅长投资,但在内部管理与外界关系拓展上,肯定更需要专业人才。"所以,他们成立了产权关系清晰的新重阳,并愿意积极引入新合伙人。

可以看到,在李旭利发展过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大局观,"毕竟,私募还处在导入期,太初级的阶段,先进的生产关系将决定未来的生产力。"

关于业内风传他们正在物色10多个公募总经理来做企业管理,李旭利笑道,其实只物色过一个,就是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谈了有一年。"

他对自己目前的投研团队也充满信心:"我们有十几个人,研究员都至少是四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在公募中也并不多见。"

地产股已到大周期尾声

李旭利最出色的投资方式在于顺应趋势投资。2001年~2004年,A股正在经历科技股泡沫的痛苦破裂,指数从2245点一度跌近1000点,李旭利依然能保持正收益神话。在交银施罗德时期,李旭利率领的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部,在工商银行A股上市当日以3元多的低价重仓买入,持有了两个多月;在2007年首个交易日工商银行股票触摸涨停板的时候果断卖出,仅此一单,就使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获利100%。

就近期投资分歧较大的地产板块,李旭利还是保持谨慎。他表示,目前地产股已经到大周期尾声,可能存在小的波动,但很难实现大行情。

在宏观经济方面,李旭利认为,CPI数据比自己预想的糟糕,通胀比预期的下行还要快,估计下半年流动性的收缩政策变得不太有必要性,流动性还是会比较宽松。不过,他自己还是比较回避周期性板块的。

不过,最新季报披露,重阳投资持股宝钢股份逾1亿股。李旭利笑称,这主要是裘国根逆向思维的结果,理由是利空出尽,"目前价格太低了,而宝钢的价值最终会被市场认可。"

李旭利也透露,由于投资风格不同,他与裘国根经常会遇到分歧。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放一下,毕竟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人,如果坚持相左,肯定有地方未理顺。

未来投资中坚企业

谈到下一阶段投资方向,李旭利说起了自己奉行的"中坚企业"的基本投资思路。他认为,中国将崛起一批中坚企业,一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升级过程中崛起的中坚企业,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股市的漂亮50公司。

李旭利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从以投资与出口拉动为主,转为以消费与内需拉动为主,企业越来越需要特质与特性竞争。所以,中国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逐步面临更多技术创新、质量改善、品牌提升与渠道管理等挑战,而不仅仅是生产成本的控制。这要求中国企业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更高的管理水平与营运效率。市场竞争将是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竞争,而不是现在的简单价格竞争。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将脱颖而出,规模与效益相互促进,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他看来,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过程中,优秀企业比较容易出现在消费、医药与TMT行业等这些新兴行业,也较容易出现在金融与电信等服务行业,因为这些产业需求持续增长,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方向。

李旭利听说记者对出版业很熟,便饶有兴致地聊起了电子出版业务的市场空间。他说电子书也是他一直关注的领域,目前盛大的Bambook已经掀起风潮,但盈利模式与内容质量还存在明显问题,他也在等待更好的介入时机。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