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跷跷板,真有定律可言?

时间:2022-12-09 16:54 栏目:基金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125 次

近来债市跌得比较狠,整个市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热闹非凡。

于是,一股“刨根问底”之风骤然刮起,各路“专业人士”直指债市大跌真相。其中,顺带翻出了“股债跷跷板”这一经典规律。

作为国内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两大方向,股与债的“博弈”向来为人所津津乐道,这次亦不例外。

股债跷跷板是什么?其实,光从字面解读就能直观看出端倪。

简言之,就是股票与债券之间所呈现的此消彼长的状态。举例来看,最近的一次是11月份,当时股市回暖、债市普跌;时间稍微拉长一点,今年以来也有点股债跷跷板的意思。

如此说来,股债似乎就是负相关的关系。谁要是摸清了股债跷跷板规律,还不得金山银山往家里搬?

停停停!一斑窥豹可不行,咱可不能在这上面大脑充血啊!

股债跷跷板并非定律

我们将统计周期拉长至十年的维度,并去做对比后发现:股债跷跷板其实并非定律。

股市这边,我们以有着股市晴雨表之称的沪深300指数为例;债市这边,咱就拿中证指数公司编制的首只债券类指数中证全债指数作为代表。

从二者近十年的历史走势上看,虽然近两年呈现明显的跷跷板现象,但在某些年份也有同涨同跌的时候。

这也就是说,股债跷跷板并非总是存在,想要靠股债跷跷板效应实现投资上的一劳永逸并不可靠。

现象背后的原因

投资者想要弄清股债之间为何会呈现同涨、同跌、跷跷板这三种状态,还得从影响股债涨跌的因素说起。

首先是货币政策上的宽松与收紧。当货币政策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裕时,股债容易出现双牛;反之,股债则容易出现双杀。

其次,经济基本面因素。当经济基本面向好、企业盈利改善时,一般会推动股市上涨。但企业融资需求提升,叠加政策预期因经济过热而采取的货币紧缩,又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此时多会出现股债跷跷板效应。

最后是市场层面的流动性分层。股票市场更多是与以M2、社融数据等为代表的广义流动性有关,广义流动性提升,有利股市上涨;而债券市场则更多与以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为代表的狭义流动性相关。比如降低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可动用投资债券的资金充裕,利好债市。

如果广义流动性与狭义流动性相异,一个收紧,一个充裕,大概率会出现股债跷跷板效应。另外就是风险偏好的因素了。股市向好,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债市吸引力降低;当股市走弱时,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对债市又是利好。

中看不中用

或许你会有疑问:股债背后的本质都知道了,难道还不能灵活巧用股债跷跷板?但是,真实的答案是:是的,不能。受限于专业度的问题,普通投资者想要实现

灵活切换,难!甚至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如果你要说自己专业度够硬,剖析市场跟“庖丁解牛”一样,那恭喜你,你或许能玩出门道来。但仅限一定情况,因为2014年下半年,经济走弱+货币宽松的环境,呈现的不是股债跷跷板,而是股债双牛。

只能说,股债跷跷板效应仅是多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现象,而非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当我们无法使用股债跷跷板这个“法宝”,投资又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妨换个思考,仔细观察上方的沪深300指数和全债指数走势,我们也能悟出一点道理。

一是将投资视角放长。从长期角度来看,股、债是趋势向上的,尤其表现在中证全债上;

二是分散配置。股债的风险收益特征是确定的,在资产配置上做到科学配置,即使出现股债跷跷板效应,也不至于在单押一个资产上面“押错了宝”。

综上,股债跷跷板并非普适的规律,普通投资者受限专业度等,盲目信奉股债跷跷板效应并不合适。投资上,除了通过放长视角、分散配置等方式来应对市场波动,专业的事还是交由专业的人来做。

国内公募发展24年,已催生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投资人,他们经历过大风大浪,掌起舵来显然游刃有余。

当然,2022年以来基金投资也发生了大面积的亏损。对此,我们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历史一次又一次说明了:很多时候,弱市的时候才是布局好的时机。反过来,牛市高潮期虽然吸引了很多人入市,但其后的亏损效应也是惊人的。

罢了,还是回到股债跷跷板这件事情上来。

无论如何,投资应该是寻找规律和发掘价值的过程,不能盲目“纸上谈兵”。

无论如何,大家对于投资理财,且行且珍惜,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来打理。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