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你的养老钱如何跑赢通胀?

时间:2025-08-15 13:07 栏目:基金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117 次

这届年轻人,脱不脱单可能不重要,但是“养老焦虑”可能是越来越前置了。

低利率时代,养老钱如何跑赢通胀?

当前,我国正逐步向低利率时代过渡,这是由经济运行逻辑转变、人口结构变化、国际金融环境演变等深层次因素共同驱动的。从日本1999年、美国2008年、欧洲2009年先后进入低利率时代的经验看,一旦进入该区间,往往需要十年以上才能走出。

而随着我国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国内债券、理财产品以及“宝宝类”货基收益率长期处于下行通道,投资性价比已经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养老金还面临通胀侵蚀的风险,真实的购买力也会不断下降。

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和GDP同比增速的差值,通常被视作“真实通胀率”,可通俗理解为货币增加的速度比经济增长的速度快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至2025年,我国真实通胀率在0. 4%至8.7%之间浮动,中位数、平均值分别为4.3%、4.0%。

养老规划需要着眼于未来二三十年,若按4%的通胀率计算,30年后100万资金的购买力或将只有当前的1/3左右。仅仅依靠低风险的储蓄类产品,养老金将很难抵御通胀的侵蚀。

海外经验,更好的养老投资怎么做?

正如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奠基人马科维茨所说,“资产配置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面对收益率下行和通胀的双重压力,对于养老投资而言,分散配置多元资产正变得愈发重要。

从海外经验来看,海外养老金的配置普遍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资产配置多元化,二是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显著提升。以美国个人养老金(IRA)为例,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IRA总资产中近四成(38%)投向共同基金,远超银行及储蓄机构存款(3%)和保险产品(4%)。这一配置结构反映了IRA从早期以存款为主(20世纪70年代占比超70%)向多元配置转变、向权益类资产倾斜的历史趋势。

由于养老账户的封闭性,养老金更具有长钱属性。当资金被合理配置,时间这位最伟大的盟友便开始展现复利的魔力。

想象一下,如果要在70岁存够200万,从30岁开始,以年化6%的回报率,每月只需投入约1043元;若拖延到40岁才开始,每月则需投入超过2000元;而如果50岁才开始,这个数字会跃升至近4400元。

资产配置与复利效应的结合,或正是破解新时代养老投资难题的关键。将多元配置的理念付诸实践,并尽早启动投资,让复利效应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中发挥作用,我们或有望通过时间的沉淀、点滴的积累,让养老资金从“涓流”汇聚成“江海”。

如何构建更科学的养老组合?

个人养老金账户以谱系化的设计,让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从立足本金安全的特定养老储蓄、国债,到寻求稳健保值的养老理财产品;从追求长期增值的养老目标基金(FOF),再到分享经济长期增长红利的宽基指数基金(如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50)。

这种灵活性,确保了我们的养老钱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找到更适合的价值追寻方式。

那么,该如何将不同资产组合起来,构建适合自己的养老组合呢?一个经典且实用的思路是采用“核心—卫星”策略,即大部分资金配置于稳健类资产,为养老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小部分资金配置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卫星资产,以期博取更高的潜在回报。

在震荡市场中,对于养老资金的“ 核心仓位”,可以采取“月定投1000元稳健类养老资产,1年锁定+长期复利”模式。这一策略既能通过定投平滑市场波动,又能凭借稳健类产品获取高于传统储蓄的收益,适合作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基础配置方案。

 

稳健产品怎么选?

以稳健资产代表——华夏稳健养老(017363)为例,作为稳健目标风险型养老FOF,基金权益仓位在10%-25%之间灵活调整,有望成为低利率时代养老组合“底仓”的优选工具。

该基金通过FOF形式布局全球市场,除国内债基、权益基金外,还涉足美元债等海外资产,利用跨区域低相关性分散风险。华夏稳健养老一年Y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8.37%(同期业绩基准增长率为7.22%),同类排名前7%(5/77),近一年最大回撤仅2.45%。

在夯实“压舱石”后,为了让养老金更好地“增值”,适度配置权益类资产是必要的选择,可以有效提升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水平。定投宽基指数基金(如沪深300、中证A500等)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策略,能平滑短期市场波动,在漫长的时间里积累“微笑曲线”的复利效应。

资产配置+时间复利,或能让养老金真正实现“钱生钱”,为我们的晚年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