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5 10:10 栏目:基金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51 次
市场的“变脸”速度,有时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国庆节前,红利资产持续回调,显得格格不入;节后,红利资产又摇身一变,成为资金避险的“香饽饽”。短短数日之内,市场的“领跑者”与“落后者”已互换了位置。这样的快速切换,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红利策略背后“跷跷板”
此前回调,主要是因为成长风格的虹吸效应。前期,市场呈现明显的成长风格占优格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科技主线表现活跃,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对偏防御的红利板块形成“虹吸效应”。
在由风险偏好驱动的行情中,例如近期的AI科技浪潮,资金往往更青睐高成长板块,而红利策略因其稳健属性,节奏往往会慢半拍。
现在是否值得买?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基金经理崔蕾认为:“当前市场成长板块的调整空间仍较难准确预判,但即便企稳,也需较长时间蓄势修复,短期内仍缺乏明确主线。此外,随着三季报披露期临近,缺乏基本面支撑的纯题材类个股面临较大考验。”
而在此背景下,红利低波策略展现出多重配置优势:股息吸引力回升:主流红利标的股息率已重回4%以上,长期配置价值显著增强。银行板块调整充分:经历前期回调后,银行股自高点最大回撤约15%,近期跌破年线后企稳反弹,估值安全边际较高。年底资金风格切换:部分绝对收益型资金为布局2026年行情,逐步回补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品种,推动资金向红利资产倾斜。
多重逻辑共同支撑下,红利低波策略的配置窗口正逐步打开。从风格维度看,截至9月底,价值风格相对于成长风格的偏离度已显著低于历史中枢,甚至低于近三年均值减两倍标准差水平(这意味着处于历史极低水平,具有“均值回归”的潜力),类似2024年10月初与11月初的极端状态——彼时成长风格极度占优。
或许部分投资者会觉得,红利策略仅仅适用于震荡市或者熊市,在牛市里就会“掉链子”、跟不上节奏。然而,数据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情形。在2014年、2017年、2021年、2024年这几轮极具代表性的牛市行情中,标普红利低波50指数稳稳地跑赢了大盘。近三年来,标普红利低波50指数的最大回撤只有8.82%,远低于沪深300指数和上证指数。这样的“控回撤”能力,让它成为组合里可靠的“稳定器”。
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没有哪一种投资策略能够永远在市场中领跑,对于真正理解红利策略价值的投资者来说,波动并不可怕,它正是检验耐心与远见的试金石。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