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二级市场改革才能真正提振市场信心

时间:2014-04-28 10:52 栏目:非常道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177 次

作者:袁淑琴   来源:投资有道12年2月刊

由于二级市场改革力度相对较小,使我们仍处于一个单边的投资市场。中国证券市场只有容量,缺乏深度,缺乏层次。

我们很希望2012年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说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经历了一代人的探索,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而进入了补充完善的阶段。

深化二级市场改革才能真正提振市场信心

市场的反应可以说像一面镜子一样,市场所期待的一些政策往往就是政府往后将实施的政策,但这其中有一个时差,有时差就有博弈,过去的二十年也就是博弈的过程。

在中国股票市场成立前十年,由于缺乏经验以及经济发展不太稳定等各种原因,好比是一个“黑洞一样的大赌场”。但在第二个十年,经过多方面的改革,包括对上市公司的审批制度、发行制度、发行标准、上市公司综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一系列成效,市场上了轨道。因此2012年,在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调整的有利条件下,市场化改革将可能得到进一步催化,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

回顾2011年,在欧元区困扰、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等种种负面因素影响下,中国已经按照自己的调控方式稳定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因此即使说中国将不再享受保持高增长的这个奇迹,但是过分地悲观是绝对不需要的,也不符合现实。

中国入世以来,在减税、开放市场、贸易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但中国的金融改革并没有结束。虽然全球的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中国经济转型和市场改革进程,但在“十二五规划”中,重点照顾的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改善民生服务等等,都会继续加快经济转型向消费、内需、再平衡的过程发展。

从市值来看,中国的证券市场现在已经是成为全球第二大,仅次于美国。但是基于这个规模,与海外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的结果就是到现在国际成熟证券市场的惯例、新技术和创新产品都进不来,而我们本土的券商、证券中介也由于缺乏相应市场的经验走不出去。

近年来,证券经营机构开展跨境经营已有成绩,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国际视野、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吸引人才、锻炼团队,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发展状态。同样,已经进来的国际投行、券商也看不出产生了多少贡献,有多少成就。双方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无法摆脱一贯的经营管理方法,缺乏本土化,大胆采用和授权当地的人才。

事实上,中国证券市场现阶段非常需要双向沟通和互动,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技术,而且也具有政治、文化的优势,可以更有效成为国际、国内之间的桥梁。

总体而言,中国的股票市场要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在未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接下来这几年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各行业景气见顶时间

  当下改革重点在二级市场

一直以来,证券市场改革很大程度上都集中于一级市场,比如发行询价制度、审批过程、保荐人制度等都不断得到更新,“硬件”已经相对完善,一级市场现在需要“软件”的发展,比如人才储备,市场参与者在这方面已经谈了非常多。

相比之下,二级市场的改革力度一直比较小,进程比较慢。我们时间不多,一个证券市场如果总是停留在一级市场层面,而二级市场缺乏补充,是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的。

首先,目前上市公司的结构还是以国有控股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竞争环境以及企业行为很大程度上都以国家政策为主导,投资人是以预测政策的导向作为投资决定的主要依归。而海外市场的投资人除了着眼行业政策以外,还会对公司管理层的能力、公司的企业管理水平、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策略等做出深入分析和比较。

国内市场卖方的研究被买方的需求牵着走,这也导致了国内的证券研究还太注重于争夺第一手的政策内幕消息,做不到对公司本身的情况做深入了解和跟踪,更谈不上彻底求证。这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硬件”层面,比如二级市场买卖双方的交易技术方面,以及监管法律法规都还比较落后,这与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的定位是脱节的,这也是我们常常说金融市场缺乏创新,产品缺乏创新的很大原因之一。人才、交易技术以及配套政策法规支持可以说是股票市场当下发展三大瓶颈。

具体来说,交易技术的问题不是交易所的问题,而是买方与卖方市场参与者自身的交易技术在过去二十多年来缺乏提升,还停留在高度人工化阶段,对推动金融创新产生很大阻力。

另外,目前金融产品销售渠道过于有限和集中,通过商业银行销售基本上成为主导。相对于券商,商业银行团队对于创新金融产品了解不足,并不能给投资人有关产品利弊的全面解释,更不能完全去指望他们去传播、激发投资人对金融创新的需求和兴趣。那么现在,无论是券商、基金公司还是私募基金都要想尽办法讨好银行渠道的负责人,如果我们把这些精力、财力放在产品创新的领域上不是可能会更有效利用资源,加大创新的力度吗?

由于二级市场改革力度相对较小,使我们还处于一个单边的投资市场。中国证券市场只有容量,缺乏深度,缺乏层次。

袁淑琴

  推动机构投资人多元化以稳定市场

从市场结构看,目前还缺乏一支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群体,机构投资人的持股占比在国内大约是20%到30%,个人投资人占到70%到80%。散户在市场所占的比例较高,使A股的投机性很强,股市容易大起大落。

眼下机构投资者有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私募基金、保险基金等等,各种力量已经出现了,机构投资者内部也开始了细化发展,但力量还不足,需要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最近出台加速QFII的审批以及希望今后继续放开QFII的额度有利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RQFII的试点虽然额度有限,但其作用不仅是有助于形成多层次的人民币回流的机制,也会进一步推动机构投资人的参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人多元化的发展。

要培育多层次的市场投资,还需要从市场中介着手。目前证监会对于券商的监管包括研究服务、产品创新、销售服务等等方面,并没有按服务对象分类,很多适用监管针对散户券商的法规根本不能适合于为机构投资者的服务。希望以后证监会可以考虑把以散户为主,与以机构投资者服务为主的券商进行分类管理,在特定时段和领域下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去辅助相互的发展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可以看到,近年来证券期货市场为股票市场的多层发展做了准备,但推出以后力度有限,并未能真正地为股票市场和投资人负责,尤其是融资融券的推出,至今只是针对散户,没有吸引机构投资人参与的动力,这非常可惜。希望接下来期货市场的产品推出力度加强。同时随着融资融券转为常规,解决规模受限的问题可以对市场发挥积极的作用。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