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没有理想的沸腾,就没有胜利的动力

时间:2025-05-14 09:29 栏目:专栏, 大人物, 非常道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15 次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华为武汉研究所作了一次题为《万里长江水奔腾向海洋》的讲话。这次讲话,一如既往具有标志性的任氏风格,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比以往多了“沙场秋点兵”的意味,非常有力量。

重新解读这段讲话,不仅有助于理解华为的生存智慧,更能为中国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战略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万里长江水奔腾向海洋

万里长江水千万不要滞留洞庭湖。我讲过都江堰、秦淮河、洞庭水的温柔,我担心由于环境的安宁,使得我们的研究机构也平静,以为太平洋真太平。没有理想的沸腾,就没有胜利的动力。

公司已进入了“战时状态”,战略方针与组织结构都作了调整,所有技术口的员工,都应阅读我在上海研究所无线大会上讲话的第一点,看看技术与产品的方针是否正确,允许批评。所有管理干部都要学学第二点,组织建设要对准目标,而不是对准功能,齐全的功能会形成封建的“土围子”,我们的目标是“上甘岭”,要建设有力的精干的作战队伍。

各个部门要面向目标主战,去除多余的非主战的结构与程序,去除平庸。将一部分必须的非主战功能移至平台,或与其他共享。这点要学习运营商事业部的改革。

胜利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如何打赢这一仗?研发不要讲故事,要会预算,已经几年不能称雄的产品线要关闭,做齐产品线的思想是错的,应该是做优产品线,发挥我们的优势,形成一把“尖刀”。我们不优的部分,可以引进别人的来进行组合。

终端推行“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取得了一些经验,是正确的、成功的。关键是“一点”,我们要聚焦成功的“一点”,不要把面铺得太开。铺开了就分散了力量,就炸不开“城墙口”,形不成战斗力,这是“鸡头”在作怪。有时候,我们可能感觉不到“硝烟”,“鸡头”林立,故事很多,预算集中度不够,我们没有时间了,要和时间赛跑,力量太分散了,跑不赢。

我们不管身处何处,要看着太平洋的海啸,要盯着大西洋的风暴,理解“上甘岭”的艰难。要跟着奔腾的万里长江水,一同去远方、去战场、去胜利。

任正非的全球化视野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审视上面这段讲话时,会发现任正非的远见不仅体现在对华为自身危机的预见,更体现在对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准确把握。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净利润626亿元。

具体到业务方面,华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699亿元,同比增长4.9%;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390亿元,同比增长38.3%;数字能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86.78亿元,同比增长24.4%;云计算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85.23亿元,同比增长8.5%;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

2024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公司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员工约11.3万名,占总员工数量的54.1%,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

华为如今在产出方面持续提升,足见其管理的有效性。华为的经验表明,在全球化逆流中,企业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应消极退缩,而需要做好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同时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

任正非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向一切先进学习”,这一理念促使华为保持与国际科技界的交流合作,通过开源社区、学术合作等渠道获取前沿技术动态。在6G研发领域,华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牵头完成ITU首个6G标准立项。这种“自主+开放”的模式,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了有益探索。

任正非强调,要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关注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而非仅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当今所有寻求国际化的中国企业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现阶段,全球南方国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机制深化交流、加强协作。这种国际合作新态势,印证了任正非“要跟着奔腾的万里长江水,一同去远方”的全球化视野的正确性。

文化自信与战略定力是华为应对挑战的精神支柱。任正非曾将华为的困境比作“上甘岭战役”,这既是对困难的正视,也是对胜利信心的表达。这种文化隐喻深深植根于中国现代历史经验,能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奋斗精神。

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表示: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但我们能确定的是,任何时候自己都必须是强者。未来华为将沿着“大纵深”,持续不断地培育“黑土地”,持续做强华为核心竞争力。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任正非:没有理想的沸腾,就没有胜利的动力: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