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时代下的“钱慌”

时间:2014-05-23 15:16 栏目: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755 次

作者:赵甜   来源:投资有道13年8月刊

资金来自于实体经济,却没有通过股权或者债权的运作反哺实体,而演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钱荒”源于金融资源错配的假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实体经济集体失血的恐慌。

骄阳似火之季,也恰是每年各大投资峰会如火的时候。席间大家交换着对今年投资走势的各种看法,有对下半年发审开闸的期待,有对PE间二级市场的顾虑,更有对实体经济不振导致项目业绩下滑的担忧。

然而与往年相比,今年相当一部分投资机构都面临着同样的恐慌:手上资金积压已久,无目标项目可以消化,LP施压使得下半年投资压力巨大。

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刚完成资金募集的新晋投资机构,许多老牌PE机构也感受到了相同的压力。“越是老牌的基金越是不敢乱投。”一位资深投资人如是说。

“我们这一期基金资金到位已经一年多了,团队看了上百个项目,但是到现在刚勉强投了一个。业绩稳定竞争力突出的项目越来越少,即便有不错的成熟项目,价格也已逼近二级市场。再加上现在A股发审迟迟不开闸,股市跌破2000点,我们已经判断不了什么样的企业具备投资价值了。”

这位投资人继续道:“合伙人会议上,LP追着询问钱花得怎样了。按照对他们的承诺,下半年手上还有几个亿的资金要消化。银行在闹‘钱荒’,而我现在看到账上没花出去的钱就发慌,真是冰火两重天。”

实体经济集体失血

投资机构“钱慌”,银行间“钱荒”,同时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现象,发出的信号却是一致的-金融资源的错配和金融行业的“异化”。本应当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在一系列杠杆作用下成为从金融机构到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形成资金空转。

资金来自于实体经济,却没有通过股权或者债权的运作反哺实体,完全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钱荒”源于金融资源错配的假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实体经济集体失血的恐慌。这种恐慌通过金融杠杆被无限放大后,传递到各个层面,造成了6月份这场金融灾难。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投资机构明显感觉到,实体经济景气度下滑,很多拿到风险投资的优质公司业绩增幅也低于预期。而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并非行业周期、政策环境等外在因素,也非企业管理以及商业模式等内在问题,更多的来自于融资环境恶化所带来的经营性现金流不足。

相当多的企业手持订单,却因为银根缩紧而无法实现业绩。而有些较为激进的企业为了抓住竞争机会,有些生死边缘的企业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寻求更灵活的融资手段,杠杆的增加拉高了整体财务成本。

 谁是吸血鬼?

企业对资金的渴求,支撑了资金业务的高额回报,变相地鼓励了民间信贷以及通道业务的滋生,这不仅使得实体经济失血,更刺激了企业主们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抽血。

某投资机构年前投资的一家企业,5000万的资金打入验资账户,几日后就被董事长挪作他用。“这笔资金短期内不会全部使用,我放在公司账户上只有银行利息,但是放到小额贷款公司有稳定的30%的年化收益率,这也是让公司资产增值。”

董事长丝毫没有隐瞒和侵占的意思,对于这位淳朴的农民企业家来说,这笔账很简单:一年民间贷款的资金回报就几乎抵得上全年辛辛苦苦经营产生的2000万净利润。收益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做?

实体经济的艰难与资金业务的活跃形成鲜明对比,金融资源自然向后者倾斜。此次银行间的钱荒,彰显中央在打击“影子银行”、去杠杆化方面的决心与努力。

同样的,对于基金的管理者来说,A股股市不振、新股发审不畅、项目业绩不佳,究其原因均来自于实体经济在金融环境下的空心化。

此次银行“钱荒”所敲响的警钟相信会部分引导资金回流实体,届时投资机构对项目价值的信心将会提振,那些持币待投、顶着LP压力的基金管理人也会安抚住恐慌的心态,重新面对更健康的资本市场。

赵甜

  赵甜

现任优势资本(私募投资)有限公司、财富中国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先后在律师事务所、投资机构从事法律以及投资投行工作,拥有逾十年的专业投资、投资银行和咨询服务经验。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