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与创业板,两个时代的交接

时间:2014-04-14 10:42 栏目:卷首语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244 次

作者:叶矛    来源:投资有道

这是一个纠结的夏天。楼市还在盘整,想买的想卖的都倍受煎熬;倒是人民币宣布要浮动了,升值行情成了大家的期盼。

这种期盼是有理由的,很多人都认为,升值意味着资产的重新估值。历史似乎也证明过这一点,5年以前的2005年7月,中国开始汇改,与此同时,A股一轮大牛市正蓬勃兴起。不过,也有人把上轮行情的启动归功于政策,股权分置改革政策,而不仅仅是升值。股权分置改革的一大功劳是把以国企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正式拉入二级市场,在散户、机构之外,股市里又多了一个玩家。

很多有点年头的投资者都知道,中国股市20年来一直是政策市,股市的每一次大变化,都与政策息息相关。我以前的同事袁幼鸣今年出了一本书,题目还叫《战胜政策市》。

前30年的改革,简单地说是循着两条路径,一是把企业推向市场,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把企业推向市场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股份制改革,股票市场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器。从国企脱困到银行改制,都不能离开资本市场,这也是过去20年股市发展的政策基础。

如果说以前的股市主要是为国企服务的话,那么这一历史使命随着最后一只大象农行7月的上市将告一段落。

那么,股市新的政策基础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为了发展模式转型。两年多前,中国证监会发表的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推出不到一年的创业板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如今的80多只股票,对于创业板来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板公司数量超过中小板应该不是难事。而从2004年5月启动到2010年6月,中小板上市公司家数已有416家。

当然,在创业板赚大钱的不是海普瑞上市当天买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而是一级市场上的PE或其他资金。十几倍的市盈率买入没有问题,只要创业板上市,五六倍的收益不在话下。这也难怪这么多人蜂拥而来,几乎是“全民PE”。

此次我们的封面报道,关注的就是PE话题。有人预期,中国会像炒楼一样出现“炒PE”行情,不过,PE并不全是天使,魔鬼可能也隐藏其中。

PE腐败就不多说了,对于投资者来说,比较直接的问题是大多数中国式PE没有业绩记录。因为行业发展时间太短,所以鲜有已经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募资、投资、回报、结束)的PE存在。

此外,创业板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很多公司上市质量不高,市盈率很高但成长性不强,加上新公司的不断上市,这也会影响创业板的整体估值以及PE的收益。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PE以及创业板构成的产业链承载着经济转型的战略使命,总体而言,这一市场长期看好。如果你有能力也愿意做一点长线投资(国外的PE周期一般是8+2年,国内短一些,一般为5+2年),PE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看未来五年十年,PE比房地产更有空间。房子很好,但中国不可能永远靠房子吃饭;而创新型企业,则是中国经济毫无争议的未来。

叶矛
《投资有道》主编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