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业被ST后 对其交易及融资的影响有多大?

时间:2017-08-22 14:40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3,832 次

截至2017年7月10日,新三板ST股达到79家,创新三板历史新高,净资产为负、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成其被ST的主要原因。ST股不仅在二级市场不受待见,一级市场同样让人趋之若鹜,唯恐躲之不及。

按照股转系统《业务规则》的规定,挂牌企业出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以及股转系统规定的其他情形时,挂牌企业会被股转系统实行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加注ST标识并公告。

Choice显示,截至2017年7月10日,新三板有79家挂牌企业被实行风险警示,戴上了ST的帽子。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来看,39家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4家被出具了否定意见,而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标准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的挂牌企业分别有28家、5家和2家。此外36家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如果一个新三板企业被ST,其股票交易和融资会受影响么?

ST不会暂停挂牌企业市场交易,但投资者大多避而远之

按照股转系统《业务规则》相关规定,当挂牌企业发生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报或者半年报、主办券商与挂牌企业解除持续督导协议等情况时,挂牌企业应当向股转系统“申请暂停转让,直至按规定披露或相关情形消除后恢复转让。”而ST则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无法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或者出现其他情形时所采取的一种风险警示,与股票暂停交易的适用条件不同,换句话说ST不会暂停挂牌企业的市场交易行为。

但投资者对新三板ST股大多敬而远之。无论是新三板ST股,还是A股的ST股,该符号很直接的揭示了企业面临的风险,特别是面临的经营风险。无论是负债率过高、严重资不抵债,还是主营业务严重缩水、连续亏损两年及以上,ST的出现足以说明企业的日常经营面临严重的困境,这种情形会对企业的股价带来显著的影响。大多数投资者会对ST的企业敬而远之,但也有些投资者青睐ST企业。不过目前投资者青睐的是A股的ST股,因为A股市场,ST股普遍具有市值小、业绩差但又有上市资格的特性,具有“壳”属性,因而成为被借壳的对象,投资者也可以趁机大炒一番。相比而言,新三板市场是个低门槛的市场,企业进入的难度不大,同时新三板相比A股市场而言,退市机制比较成熟,业绩不善的挂牌企业更多的结局是退出新三板市场,新三板ST股几乎没有“壳”价值,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忽略不计了。

融资填不了这个无底洞

新三板的ST股在二级市场通常会被投资者抛弃,但通过定增等方式融资解救,也并非不可能。Choice数据统计发现,自2016年1月至今,有15家ST股累计实施增发21次,平均每家年增发次数达到1.4
次;募集金额达到6.99亿元,平均每家增发募集资金4656.71万元,中位值仅有2311.20万元。

假如79家ST股每家每年定增融资4000万,共计可融资31.60亿元。但上述79家企业2016年短期借款合计达到28.55亿元,财务费用(假设全部是利息支出)达到3.45亿元,两者累计达到32亿元。换句话说,即便79家ST股获得最乐观的融资,其募集金额也勉强能弥补其短期借款及利息支出,想用募集资金来补充营运资金,还是杯水车薪,想发展主业扭亏为盈也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更何况,这79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了131.21%,资不抵债,中位值也达到了94.57%。任何理性的投资者遇到这样的企业,也会情不自禁的攥紧手里的钱袋。ST股的财务状况整体来看处于恶化状态,想从外部获得融资是极其困难的,即便获得融资,也填补不了这个无底洞。

总之,新三板企业被ST后,由于其投资价值严重缩水,无论是二级市场交易,还是一级市场的定增募资,均会受影响。毕竟再不理性的投资者,在ST股面前还是小心翼翼的。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