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商业化初见成效

时间:2025-05-14 09:52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04 次

前面文章已经分析了脑机接口的分类,目前主要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和侵入式脑机接口。其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已经有一些商业化落地的案例,并出现了一些热点企业。不过,对于企业和院校来说,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并不绝对,可以同时进行研究。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商业化渐行渐近

据华安证券研报,中国围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打破了传统脑机接口的信息交互模式,并极大地突破了操控时间的限制。目前,中国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强脑科技(BrainCo)是近期比较热门的脑机接口公司,由韩璧丞在2015年创立,是首个入选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中国团队。

在产品方面,2022年1月,强脑科技实现全球首个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单品10万台量产,用户们用仿生手剥香蕉、弹钢琴、打电话,用仿生腿走路、攀岩、滑滑板……

2024年8月,第17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五位穿戴强脑科技智能假肢的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成为全场焦点,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灵巧手亮相多个展区。搭载了“TS-F+多模态触觉传感器”的强脑科技智能仿生灵巧手,展示了卓越的灵敏度 、材质识别能力 、 空间感知维度 , 可实现对柔性、 易碎物品的自适应力抓取, 同时能精准完成握笔、 倒水、 抓鸡蛋等精细工作任务。

强脑科技与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携手成立创新实践中心,致力于脑机接口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构建“产、学、研、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赋能普通高校及职业技术院校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建设。

目前,公司已经获得多项荣誉。2024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药监局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名单。强脑科技以“孤独症儿童脑机接口干预系统开发”项目入选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名列“智能康复理疗产品”领域。2025年1月,强脑科技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2025科技助残创新案例”中,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上榜。

多家媒体、研报在谈及国内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时,都提到了博睿康。博睿康是中国脑机接口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核心团队汇集了来自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的高精尖人才,以及临床神经领域的医疗市场专家。

博睿康依托于自主创新的“脑—机接口”技术,致力于为神经科学创新研究与临床神经疾病诊断、治疗与康复提供专业、完整的解决方案。公司主要客户有清华大学、中科院、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以及北医三院、宣武医院、华山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清华长庚医院等医疗机构。

公司相继承担或参与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机接口中的微弱信息采集技术及产品开发”课题以及科学技术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阿尔兹海默病神经调控及智能康复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课题。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博睿康作为全国六家代表企业之一进行汇报,并展示了HEEG高频高导联数字脑电图机。

据多家媒体报道,博睿康研发的脑机接口产品NEO已经植入一位瘫痪病人大脑,患者恢复了部分生活能力,能完成抓握杯子喝水等动作。在A股,脑机概念股创新医疗(002173.SZ)也披露了相关情况。

创新医疗2021年初参与投资设立了博灵脑机,持股40%。

根据创新医疗的2024年年报,博灵脑机逐步形成了以神经信号采集和分析处理为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自主申报专利25件(已获授权14件)、软件著作权2件。博灵脑机当前的产品体系分为四个系列,分别为:主要面向医疗机构使用场景的上肢外骨骼主动康复训练系统(B端产品),主要面向偏瘫患者出院后居家日常使用场景的上肢运动功能辅助与增强系统(C端产品),手部主动康复训练系统(C端产品),神经信号采集装置。

博灵脑机的上肢外骨骼主动康复训练系统已正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若相关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二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申报工作。上肢运动功能辅助与增强系统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预计于2025年陆续实现上市销售。

此外,上海韶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脑电采集康复训练设备,已于2024年12月获得上海市首张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注册证,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岳阳医院、温州人民医院等1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用,累计服务患者超500例,医生认可度达92%,患者满意度达85%。

侵入式脑机接口:以科研和早期临床为主

相比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大部分还处于临床阶段。

阶梯医疗专注于植入式脑机接口,产品主要涉及电极、植入式脑机接口平台系统等。公司采取开颅手术方案,所开发的超柔性脑机接口电极,其尺寸约为Neuralink的1/5,柔软性则超出数百倍,可以实现无免疫瘢痕的神经电极界面,确保长期稳定记录。

临床进展方面,其创始人赵郑拓坦言,阶梯医疗和Neuralink的差距大概在1年,后者在2024年一共完成3例临床试验,阶梯医疗预计在2025年完成3例至4例临床试验。

脑虎科技与华山医院合作,首次实现患者“意念对话”。术后两天,受试者开始接受相关训练,术后七天即可实现142个常用汉语音节下71%的解码准确率,且单字解码时延小于100毫秒,术后两周即可实现“意念对话”和“脑控”智能设备。

其实,早在2023年7月,脑虎科技就在恒河猴脑上做了实验。这也是国内首个恒河猴脑控运动解码项目。马斯克的Neuralink于2021年展示的恒河猴脑控实验,也是用了同样的实验标准模式。在人体方面,2023年2月,脑虎科技实现了在术中植入电极,这是国内第一次将电极植入人脑,并采集到单个神经元的信号。这也使得脑虎科技获得2023年度上海人工智能大会的最高奖。

脑虎科技成立于2021年10月,基于柔性电极系统方案的三大发展方向,自主开发可在临床大面积推广的高通量、低创伤、可长期在体的柔性脑机接口核心技术和包括电极、芯片、材料、封装、植入在内的一体化微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相关技术获得了2021年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不过,目前脑虎科技研究的该技术仍处在实验室的探索阶段,没有进入产业化阶段。

在院校方面,2024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实施人体手术,首次将高通道全国产植入式脑机接口芯片测试运用于患者脑部,通过芯片实时捕捉神经元活动信号,更精确地监测患者脑肿瘤周边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变化。

不过,对于企业和院校来说,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并不绝对,可以同时进行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正在进行无创脑卒中,也就是中风志愿者的招募,已招募40多名志愿者。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将免费使用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设备,以运动想象的方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用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脑机接口商业化初见成效: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