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辉:私募看待金融工具不应“掷骰子”

时间:2015-03-14 15:24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5,932 次

真正的生存之道其实往往还是离不开远见和前瞻力。金融杠杆只是能辅助加大作用力。但如果方向看反了,杠杆往往带来非常大的危机。目前,对于私募基金而言,最重要的是正确判断市场的方向,增加各种交易品种的配置,而不是把配置当成做大体量的工具。金融衍生品只是交易品种之一,并非全部。

自去年年底A股行情出现,股市受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应各类金融工具也成为投资热点,在上海证研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监宋晓辉看来,很多金融衍生品具备交易的双向性,可以让投资者适当降低单边市场带来的不可控风险。但同时,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功能是一种双刃剑,既能带来高收益,也能带来高风险。

宋晓辉:私募看待金融工具不应“掷骰子”

私募基金关键要判准方向

他告诉记者:“自2013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十分活跃,投资者对市场关注度非常高,在此期间,各种金融工具被广泛应用,尤其是融资融券,投资者使用的十分普遍。从国际市场发展来看,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类日益丰富,大多表现为杠杆性和信用交易的特征。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股指期货的出现使得做多和做空都存在盈利可能,结束了只能通过做多才能获利的单边市场。而融资融券近两年被投资者大规模使用,使得很多散户资金可以迅速扩充,其中所带来的高风险高收益好多投资者都应该有所感受。当然,如权证交易、期权的推出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但对于不懂规则的投资者来讲,也同样面临很大的风险。”

他同时表示,金融工具虽然带来更多的交易可能性,但不可忽视其风险放大的问题,要把金融工具视为一个交易品种的配置,而不能把它视为盲目放大规模和体量的工具,必须要考量自己对投资风险的承控力。

宋晓辉入市已经超过20年,所创办的私募基金公司已经生存了10年以上。他说,目前阳光私募不仅仅从事传统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各种金融工具也都在运用。如各种对冲基金和伞形信托充斥市场,其中都有相当程度的配资杠杆。这类基金操作需要专业化的运作和完善的风险控制。从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来讲,金融工具的应用还是会相当普及的。世界知名的私募基金,如老虎基金、量子基金,应该算是杠杆基金,都曾经制造过资本市场的神话。他们之所以成功,根本的原因还是做对了趋势,但一旦看错趋势,金融杠杆的放大功能带来的风险会让其迅速没落。

“我认为,真正的生存之道其实往往还是离不开远见和前瞻力。金融杠杆只是能辅助加大作用力。但如果方向看反了,杠杆往往带来非常大的危机。目前,对于私募基金而言,最重要的是正确判断市场的方向,增加各种交易品种的配置,而不是把配置当成做大体量的工具。金融衍生品只是交易品种之一,并非全部。”

他一惯强调,在股市里,最重要的是活着,生存胜过一切。而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却可能会对有些不谨慎的投资者带来灭顶之灾。

“股市之道是存亡之道。生存是投资者第一要务。能一直在市场生存10年以上的,少之又少。1993年融资的大规模使用,消灭了当时的很多超级大户。而今,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也正在让很多机构投资者资产缩水。”

2014年,私募基金和券商曾主力推出对冲基金。对冲基金的本意是用股指期货的做空对冲股票的做多,以此最大可能性的回避回撤幅度。但2014年末,市场指数单边上扬,个股唯有权重股上涨。很多基金指数做空,股票选择了小盘股。导致两方面都亏损,不得不黯然清盘。

宋晓辉表示,在这样一个小牛市里,利用金融工具不慎,仍然有损失。那么市场稍稍一有波动,那金融工具带来的风险更是不言而喻。他对所有投资者,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有一个共同的建议,一定要依据市场的趋势和自己的操作风格来设计产品配置,而不是根据市场的流行和盲目需求来设计产品。

同时,从生存角度而言,他不提倡任意放大体量,只应从产品配置的角度,适当时机多增加几个交易品种。只有在看对趋势的情况下,确定承控力的范围,才能放大杠杆。如同做黄金期货,看对趋势后,才可以持续做空或做多,而不能随意揣测高点低点,像掷骰子一样任意一搏。投资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是生存和死亡的问题。

“眼下,很多私募基金成立时间非常短,早的2009年入市,晚的2014年才刚成立。很多私募基金经理很年轻,都是80后,刚一入市,首先想的便是放大体量,以为有资金就有未来。全然不顾及金融工具杠杆作用的双刃剑特点,这种操作方式非常容易出问题。去年很多对冲基金大规模清盘就是个例子。”

他认为,新进的私募基金应该好好认识股市这个市场。在这个市场,有资金并不代表有实力,不代表有生存的机会。真正的生存其实靠的是前瞻力和远见。靠透支放大体量是不明智的选择,不是长治久安之道。想想当年的德隆系如何风光,但最后又是如何倒下。这都是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新进的私募基金,应谨慎配置产品,慢慢总结出一套适于自己操作风格的投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现今市场对冲应作为调整机制

他认为,阳光私募备案制度的推出,意味着私募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独立发行产品,不必借道信托公司阳光化。对于私募基金而言,这是真正的阳光化。按照这个模式,私募基金发展到相当规模,已经完全可以和公募基金比肩。

阳光私募备案制度的出台,对于私募基金来讲,可以算是一个分水岭。过去私募基金阳光化必须借道信托公司,而现在却可以直接发行,便捷了许多。对于私募基金而言,确实意味着开启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但同时也开启了私募基金直接受证券基金业协会监管的时期。

“目前想做大的私募基金肯定是抓紧备案,积极发行新产品,积极制定和调整投资策略,最近一年来,私募产品爆发性的增长就显示出私募基金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当然,不愿意接受规范管理的,可能会选择退出注销基金管理人资格。而私募基金迅速发展对投资者来讲,还是比较有利的。因为各类私募基金纷纷浮出水面,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投资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这么多私募,如何进行有效的选择?这可能是一个很难的难题。因为私募基金这个领域本身就鱼龙混杂,吹牛皮做宣传的也很多。第三方销售平台包装出来的所谓牛人大多资历很浅,牛皮很大。这需要投资者谨慎考虑一家公司的长期投资策略和市场生存能力。我觉得,在选择上,尽可能选择有历史的私募基金比较稳妥,因为这类公司往往更明白市场的存亡之道。”

去年很多私募基金热衷于对冲基金,主要是通过“做空指数+做多股票”来回避市场的波动风险。应该说这种模式在震荡市场环境下套利作用很明显。因此这种投资模式在2013年取得一定的稳健收益,但缺点是单边市场上应用效果就不理想。比如,在2014年最后两个月里,大盘单边上扬,很多个股出现调整的情况下,很多对冲基金因为策略失误而亏损,甚至被迫清盘。

他说:“在目前这样一个小牛市格局里,可以把对冲的工具作为一个调整机制来使用,但不能不辨市场而盲目应用。如果市场单边向好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回避震荡,这种时候的投资策略就是以投资股票为主。但如果指数进入高风险区,我觉得就完全可以改变投资策略,以做空指数为主要盈利手段。”

他和团队目前发行的证研二期、证研三期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交易品种,但并不是所有的交易品种同时都在应用。比如,目前其操作就以个股为主,完全不考虑做空指数这种对冲机制。他认为,未来一年半里,个股机会非常大,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没有必要舍此而取彼。但如果指数进入高风险区的话,可能很多对冲机制都会开始全面应用。

宋晓辉宋晓辉

文/北岸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