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阿申 慧眼识瓷器

时间:2014-04-09 11:26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5,492 次

作者:赵文哲  来源:投资有道

在上海五原路与乌鲁木齐路口,有一幢由荷兰人建造于1927年的老建筑,沪上知名古瓷收藏家高阿申就居住其中。对“古物”的热爱,是高阿申与生俱来的天性,同样,“古物”也给予发现它们的伯乐以巨大回报。

高阿申拥有的上千件古瓷,五代越窑青釉八菱盖瓶、官窑宣德青花炉、南宋龙泉鬲色炉等,甚至有一只高达26.5厘米的元青花洗口瓶珍品,每一件都价值不菲。比起当初买来的价格,有的已升值几百倍。但对高阿申来说,最重要还是精神价值,正因为他对于古瓷的热爱,才让他从一位普通的民间收藏者成为知名的瓷器收藏与鉴定家。

高阿申 慧眼识瓷器
  “以场养场”

高阿申自幼喜爱中国文化,尤其是富有历史感的器物。在他7岁时,便把家传的几枚清代铜币予以珍藏,视如宝物。这也为他以后走上收藏之路奠定了基础。在甘肃插队的时候开始着迷于收藏。“我认为收藏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人总是不甘于庸庸碌碌过一辈子的,总是需要一些高雅的东西来丰富人生。”高阿申说。甘肃的地理环境为他创造了一片理想的天地。“那时候我主要收钱币和铜镜,基本上都在废品收购站里淘的,大概是一块多一斤,在插队的最后两年里,我一口气收了5000余枚钱币,很多年代久远,品相完好。”

高阿申回忆说,那时最得意的收藏是一枚铜镜,其形制、纹饰古朴,与河南安阳商代晚期妇好墓中出土的一面铜镜非常相似,后来经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专家鉴定为商代凸弦纹铜镜。其已被高阿申夫妇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对瓷器的收藏,还是回到上海后。为了生计高阿申做过南北货及服装生意,却始终心系收藏。终于有一天,他拿出了家中的全部积蓄6000元作资本,白手起家,在上海东台路开了一间古玩店,取名“吉庆堂”。 “以场养场”的同时他也开始专心收藏了。由于那时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收藏意识,许多值钱的东西被当作废品摆在地上贱卖。而经常去福佑路、东台路、青海路等地的他就总会捡到一些大宝贝。慢慢地,有了一定资本的高阿申开始转向瓷器领域,其个人的古陶瓷研究也由此启程。

  悟性与捡漏

在今天看来,高阿申似乎“捡”了一屋子的珍宝。比如1000元购得一个嘉靖年间的甜白釉罐,7500元买的顺治年间五彩八仙笔筒,390元买下宋代景德镇青白釉五谷仓,现在个个都翻了几十、上百倍。

其实这个“漏”并不是那么容易好捡的,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悟性,不坚持自己的观点都是不会成功的。当年高阿申以1000元的“高价”购买嘉靖年间的甜白釉罐时,身边的朋友100个人中有99个人说是假的。“有人当场就说,这样的东西,我可以一卡车一卡车拉给你,连我的爱人也劝我赶紧趁48小时有效期内将罐子退回商店。” 可是“固执”的高阿申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由此瓶开始了对龙纹的研究,“这个瓶的龙纹是暗纹,而且绝对是非常经典精美的明代龙”。力排众议的他坚持将此罐留下,到了1993年,高阿申请来上海博物馆的范冬青进行鉴定,后者毫不犹豫地认定这确属嘉靖官窑之真品。

另外,五彩八仙笔筒的故事也让高阿申非常自豪。10年前,在上海文物商店陈列了一件标明“道光瓷”的五彩八仙笔筒。但因其底部有粗犷流畅的刮胎痕,而且彩料周围的白釉附有“蛤蜊光”,高阿申当时就认定这并非简单的“道光瓷”,马上花了7500元把这个笔筒买了下来。后来经研究,该“道光笔筒”事实上出自“道光爷爷的爷爷的爸爸”年间,是一件顺治年间瓷器,价值至少在10万元以上。

  精品收藏比“捡漏”更具爆发力

高阿申认为,收藏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又属于艺术品中的一种投资行为。这些古瓷,不是异地间拍来拍去,就是数年或数十年投资的索回。又由于收藏者对生活的追求或者继承人对古瓷的认知程度不同,很难确保有些珍品不被换做钞票或者后代当作普通品贱卖,因此,“捡漏”之事时有发生。其中香港著名古玩收藏家仇炎之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以1000港币在香港一同行手中购得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时至今日都被业内人士传为“捡漏”的佳话。

但是,高阿申看到的是另一面,收藏不分先后,关键看藏品的品质,以及收藏者的综合实力。该鸡缸杯在1980年苏富比拍卖行以480万港币易手他人。19年后同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此杯再次以2917万港币易主,是1980年的6倍之多。如果说,仇炎之是慧眼识宝,用1000港币换得480万,那么1980年的第一位买家则更属大赢家,正好印证古董业上的一句俗话“卖者不如藏者” 。只要是珍贵的器物,时间捂得越长价值就越高。所以高阿申说:“精品收藏比起即时的买进卖出,甚至比起惊心动魄的‘捡漏’更具爆发力。”

高阿申还认为,得以流传下来的古代器物,乃是先民与上苍对今人的恩赐,有缘者当竭力呵护与珍藏。因此,古玩收藏最重要的是在于历史与文化的收藏,但如果作为商机,不在于早晚,关键在于是否能掌握时机;另一方面,价格越高的器物,价值就升得越快。所以,在选择器物的时候,要讲求精品意识,注重质地和品位才是收藏的关键。

  香炉与唐宋瓷器仍属“机会阶段”

除了明清瓷器,高阿申认为,香炉与唐宋瓷器的价格仍被低估。

随着近几年香道文化的蓬勃发展,香炉的收藏也渐成热点。中国的香炉,其实是世界上最具文化特色的器物。香炉起源于春秋燎炉,专为燃烟的熏炉,则产生于西汉早期,比较普遍的就是博山炉。唐代除了继续博山炉制作,也有新兴的式样,如多足香薰、熏球及长柄手炉。到了宋朝,由于宋人把“知识和真理只在内心”的儒家文化理念融入了瓷器,最终让香炉成为一种既能修身养性又能包容人们内心世界的独特文化产物。

高阿申对香炉情有独钟,盖源于一件青花钵式炉。“这件青花炉花了我100元,但是它给予我的知识和力量,无法用金钱来计算。另外,它让我认识了康熙瓷的坚致,以及国力盛衰与瓷质的关系。”之后,高阿申开始走上了寻觅历朝瓷质香炉之路。除了在上海文物商店买到不少明代青花香炉外,高阿申在外地也搜集到不少精品。1993年,觅得一件宣德款的青花缠枝莲托八宝三足炉,这件炉,虽然耳、足残,却为大陆仅见的带款宣德青花炉。

至于唐宋瓷器,高阿申认为,目前瓷器市场的价格,还是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导。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唐宋瓷器的价格都被低估了。在国外,唐宋瓷器的价格从来就不低,目前处于市场的“机会阶段”,因此,收藏、投资们可以早点“关注”唐宋瓷器,将来价格是会上来的。

  从“内功”练起

艺术品投资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盲目进入,很容易铩羽而归。对此,高阿申的忠告是“先练内功”。“光看器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读书与收藏相结合,把理论的东西真正运用于实践的操作。”他还表示,具备扎实的学问,是为了在关键场合坚持自己最初的观点,做到“火眼金睛”。

比如,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件古陶瓷都可通过胎质、釉料、器形、纹饰、款识及其工艺等特征,鉴别出它的身世。但是事实上,现在要确知藏品真伪,已经很难。原因很简单,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达,在广泛运用高清晰度彩色图版传授文物知识的同时,亦令作伪者从中轻易地得到任何想要的伪作蓝本。从而使现代仿造品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古瓷原貌。例如款识,他说,五年前还比较有用,不少名贵珍品,单看款识,即可明辨真伪,因为那时候的仿款仍然不够成熟。而如今,仿品上的署款几乎成了作伪者下套的陷阱。

所以,收藏者一定要与市场保持频繁的接触,除了去看看目前这个制瓷、仿瓷名家聚集的市场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以外,就是去拜访那些仿瓷高手,了解他们的技能到底到了哪一种阶段。

高阿申建议收藏爱好者,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步子踏实,有一颗平常心,才可以由外行成为内行,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中保持清醒。其实,普通的收藏并不需要一味关注投资价值,要多享受收藏带来的人文历史乐趣;如果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那么收藏精品中的精品就有可能获得可观回报。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