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新三板公司从IPO撤退,强化发审质量威慑之力凸显

时间:2018-03-09 15:37 栏目:IPO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3,583 次

从2017年10月起,由于新一届发审委强化了IPO发行审核,部分在历史沿革、经营业绩、内部治理规范运行等方面存在各种软、硬“伤”的公司,慑于监管层的监管压力,纷纷终止IPO申请程序,乃至放弃上市辅导。新三板挂牌公司润天智就是其中一例,近期公告与国海证券签署终止了上市辅导的协议,其IPO申请事项,暂时告一段落。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名称:润天智 证券代码:832246.OC)是一家专业从事数字喷墨印刷设备及相关耗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股票在2015年4月15日,开始在新三板市场挂牌转让。2016年6月,公司因符合股转系统规定的创新层标准,被选入创新层。

作为一家业绩出色的挂牌公司,润天智矢志于实现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2016年8月1日,润天智与其主办券商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海证券)签订了《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辅导协议》,并从2016年8月正式开展相关辅导工作。经过一年零四个多月的辅导期,公司出于“战略发展需要”,于2017年12月15日,又与国海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终止协议》,结束了公司的上市辅导期。而润天智结束上市辅导的主要原因,或可以归结到以下方面:

业绩下滑,IPO财务要求难达标

从2016年8月向之前回溯,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润天智的经营业绩保持相对稳定。在上述三年内,营业收入分别为3.46亿元、3.48亿元和3.52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仅为0.86%;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168.0 0万元、3,157.68万元和3,79 8 .41万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6.10%、14.44%和13.41%,虽然都超过10%,但是已经形成了下降的趋势。以上述财务数据为基础,润天智申报IPO的努力,在财务方面或许还有发力一搏的机会。虽然上述数据都只能算勉强达标,而且成长性不高,但是毕竟都已经超过沪深主板的上市财务要求,而且净利润率还在不断提升。

可是,在润天智的2016年年报披露之后,其申请IPO并通过发行审核的理想就破灭了。2016年度,虽然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71亿元,继续保持上涨,同比增长率为5.39%;但是当期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仅为2,250.39万元,同比下滑40.75%,净利润为2,599.73万元,同比下滑34.06%,更要命的是一举跌破了3,000万元大关;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仅为6.88%,低于10%的“潜规则”;原先节节高升的净利润率,突然拐头向下,呈现出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如此条件下,即使不考虑净利润3,000万元的“硬指标”,仅仅看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就难免遭到“市场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存疑”的拷问。

机构投资者扎堆,三类股东难免出现

作为第一批入选创新层的优质挂牌公司,润天智先前的良好业绩,除了推动公司申报IPO的行动之外,也带来了各种机构和个人的“集邮党”。在2015年4月15日公司股票挂牌上市之时,公司仅有创始股东江洪和夏明卓两位自然人股东,以及其他六家投资机构,总共八位股东持有公司100%的股票。但是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股票在经历三轮定向增发和多次减持之后,股权集中度明显下滑。虽然目前的前十大股东依然由江洪、夏明卓两位自然人股东和其他八家投资机构组成,但是其持有公司股票数量仅占公司总股本的84.07%,共有53名股东持有公司的股票。如果某位股东持股占比低于1.49%,那么该股东就已经退出十大股东之列。

伴随着不断增长的股东人数,公司的股东名册中也开始出现“三类股东”的身影。比如,2015年9月18日,公司挂牌后首轮定向增发的股票正式进入股转系统可供转让,当天公司的十大股东中有一位持股比例达到1.25%的“九泰基金-新三板17号资产管理计划”。在此后润天智的股权变动公告中,没有出现该股东抛售公司股票离场的情况。随着公司股权日趋分散,最终该股东持股情况被淹没在十大股东之外,如果目前它依然存在于公司的股东行列中,那么对于润天智的上市之路而言,无疑又增加了一块绊脚石。

证监会雷霆重压之下,撤退的企业远不止润天智

从2017年10月17日,证监会第17届发审委履新以来,在发行审核终身监管的压力之下,新发审委积极提高审核质量,而这种努力又把压力传递到了过会的拟IPO企业身上。截至12月19日,新发审委共审核79家拟IPO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请,通过47家,未通过28家,有3家暂缓表决,还有1家直接取消审核,发审通过率仅为59.49%,显著低于2016年91.14%的通过率,也明显低于2017年前三季度82.00%的通过率。

除了发审委在实际审核层面的压力之外,证监会的领导也适时发表观点来震撼一级市场。2017年12月20日,证监会发行部对于保荐工作中盲目抢进度卡位、基础工作不扎实、申报材料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及时撤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的要求,对于问题多的保荐机构,将进行提醒或者通报,纳入发行部诚信档案。

在上述发审工作从严把关的压力下,加速了一部分企业放弃申报IPO。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21日,年内共有115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查。其中从10月18日到12月21日的两个多月时间内,已经有33家企业做出终止审查的决定,占年内已终止审查企业总数的28.70%。同期终止审查的新三板拟IPO企业共有6家,分别为龙创设计(证券代码:832954.OC)、海纳生物(证券代码:831171.OC)、睿思凯(证券代码:323 89.OC)、瑞翌新材(证券代码:834870.OC)、华灿电讯(证券代码:830771.OC)和日懋园林(证券代码:830980.OC),占年内新三板终止审查企业总数的35.29%。此外,从10月18日起,就有瑞阳科技(证券代码:834825.OC)、博亚精工(证券代码:833531.OC)和利美康(证券代码:832533.OC)三家挂牌公司和润天智一样,终止了上市辅导,占年内新三板终止上市辅导企业总数的30.77%。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