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存活率或持续下降 投资策略是保命良药

时间:2016-04-12 17:27 栏目:PE纵览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7,293 次

过去一年是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一年。阳光私募基金在经历了上半年爆发式发展后,又面临了大盘跌宕、清盘潮等的严酷洗礼。只有大潮退去,才能看见谁
在裸泳。

私募运作三年存活不足7成  存活率或将持续下降

阳光私募基金在经历了上半年爆发式发展后,又面临了大盘跌宕、清盘潮等的严酷洗礼。只有大潮退去,才能看见谁在裸泳。在经历了2015年市场的火热和巨幅波动后,许多私募机构相继倒下。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阳光私募存活率仅为84.87%,其中,运行满三年的私募机构存活率降为69.60%。停止运作私募机构的平均存续期为5.8年,管理规模低于10亿的机构占比高达92.74%。

虽然2015年阳光私募机构存活率不高,但相较于2014年的68.46%,还是有所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2015年私募机构的爆发式增长,私募行业大比例扩容;另一方面源于2015年股市下行尚不足一年,加之牛市积攒的安全垫,大比例消减了基金回撤给私募机构带来的冲击。但倘若低迷行情进一步延续,中小私募的抗风险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存活率或将有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纵观市场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牛市行情在助推私募发行的同时,也间接成为新一轮优胜劣汰的开端。例如2009年小牛行情启动后,追逐市场热情的私募尚未高歌,便遭遇2011年后持续三年之久的慢熊,逐渐被消耗殆尽。据数据显示,停止运作的私募机构中,成立于2009-2011年的数量占比高达59.32%。

2

但并非所有的私募机构都有停止运作的风险,观察市场后可以发现,成立时间久或规模较大的私募机构生存压力较小,他们大多经历市场的多次考验,具备成熟的投资理念、风控体系和稳定的核心投资团队,抗风险能力较强。据数据显示,停止运作的私募机构中,管理规模低于10亿的机构占比高达92.74%。

此外,从地域分布来看,在2015年停止运作的私募机构中,上海地区、深广地区、北京地区分别占比34.79%、17.97%、17.05%,其他地区占比位34.79%,相比2014年同期数据29.13%明显上升。

以上这些分析均是基于发行公开产品的私募机构,并未将以单账户、专户等形式开展业务的私募机构纳入统计,如众多期货策略私募机构,而此类私募机构停止运作并不在少数。

风险之下成功保命 投资策略是关键

资本市场的风险难以预测,要想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突出重围,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是其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清晰且明确的发展战略、严谨且系统的投研体系、高效且规范的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基金经理的企业家精神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经研究发现,采用这三类投资策略的私募机构,总能冲破极端行情,成功保命。

一是利用牛市行情积累安全垫的私募机构,即善于抓住“吃饭行情”,积累丰厚的安全垫,以便行情转向时,更加从容应对。格上理财数据显示,源乐晟资产成立于2008年,2015年在经历股市深跌后,仍能保持年内业绩翻倍,便主要得益于其2015年上半年牛市行情中取得的丰厚收益。二是能准确判断市场走向并避开雷区的私募机构,诸如去年六月疾风骤雨般大幅回调的行情下,通过趋势判断,迅速降低仓位甚至清仓不失为安身立命之本。睿策投资成立于2011年,旗下“睿策1期”2015年收益43.10%,在大盘腰斩的行情下回撤幅度不超过15%,风险收益比优异。据了解,其稳健的表现源于两方面,一是基金经理黄明在去年牛市开始时便集中于新经济转型与政策改革所惠及的行业,较好把握住牛市行情;更重要的是,其善于趋势判断,在2015年6月暴跌前便深感风险即将来临,逐渐减至较低仓位,有效规避部分风险。三是能够灵活应用对冲策略的私募机构,在面临系统性风险时,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以控制风险;据调研了解,重阳投资旗下部分对冲基金保留市场中性策略仓位,虽未在2015年上半年获取高额收益,但在弱势行情来临时,对基金的平稳运作贡献颇多。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