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林 金币也“疯狂”

时间:2014-04-09 11:22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5,025 次

作者:顾冰   来源:投资有道

见到陈景林时,他正有些“白头宫女”般,叹世间沧桑的感觉。

1月16日,刚从东方国际拍卖行“迎春大型钱币拍卖会”出来的陈景林,难掩自己的兴奋,甚至他当着记者的面,向远在香港的母亲报喜。一枚世界文化名人第(2)组5盎司炎帝金币,算上手续费,价格都飙到54万元人民币。而就在几年前,他买入价不过2万元,不到10年的时间,这枚金币的价格竟涨了27倍。

“真不可思议,中国人资产升值的爆发力,这就等于做一场梦”,陈景林向《投资有道》表示。

而更令他高兴的是,在他过去30多年的收藏金银币的经历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孤独的,而如今金银币界以币会友,互相学习切磋的气氛日浓,金银币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在金银币圈子里,陈景林大有名气。超过30年的集藏历史,1980年即开始拥有个人的第一枚新中国金币,目前拥有新中国正式发行的贵金属币中97%的品种,其拥有的金币市值恐已将近亿元人民币。

在目前金价飞涨,金银币收藏者的队伍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低价收购金银币的良机一去不复返,很多稀有大规格金币即便愿意出大价格收购,也是缘悭一面。如陈景林般,能集齐新中国所有金银币的,恐怕也将“后无来者”了。

“我见过最悲观的时候,也经历过最火爆的时候”,陈景林感概道。

挚爱金币

陈景林是香港人,在他看来,金银币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国力飞黄腾达、不断壮大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黄金是我国惟一可以大量运用应付突发事件的硬通货,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严禁黄金自由买卖,规定国内一切金银买卖活动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黄金,从此退出了普通老百姓的视线。

而在改革开放后,为了赚取外汇,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酝酿,通过运营国家的金银储备实现增值创汇,积累外汇资金。而发行金银币,除黄金价值外,还能获得一定“升水”,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当时的最佳选择。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枚金银币,就是1979年底发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币”。

而这也是陈景林,第一次接触中国金银币。当时他一位较富有的亲戚买了一套建国30周年金币,当时他的感觉是:“庄严而高贵”。而这套将近2盎司黄金的分量和价值,对一个小孩来说,则如同海市蜃楼般梦幻。从此,他对金银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会跑到银行橱窗前,看着它流连忘返。

而陈景林真正拥有的第一枚纪念金币,是80年代初他父亲送的一枚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8克男子滑降金币。至今,他还清楚记得这枚币当时售价2700多港币,父亲感受到他对中国金银币的强烈爱好,又希望借此灌输儿子更多的爱国情结,所以花费了笔“巨资”买了这枚金币。

后来陈景林到加拿大和美国留学,父母寄给他比较宽裕的零用钱,但他还是去快餐店打工赚钱,把资金节约下来,大部分拿去买银币,少部分用来购买邮票,主要是文革时期的邮票。这些邮票后来成为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品,帮助他购买更多的金银币。当时每逢熊猫金币发售时,美国人排几条街来购买。他感慨:“对于身在海外的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金银币的这种轰动,给了我很强的民族自豪感。”

而在美国工作后,有了较充足的经济能力后,他通过美国、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外钱币商购买了很多金银币。当时中国金银币大部分由美国承销,少有炒作,二级市场的价格也相对较低,而美国的通讯业又比较发达,即使是德国承销的品种,也很容易买到。

有一次陈景林回香港度假,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图录,他定下目标,要把新中国已经发行的所有金银币全部集全,并根据美国钱币商公布的价目表大致计算了一下所需要的资金,开始筹资。除了他自己早期打工、做生意赚到的钱以外,他开始清理除金银币以外的收藏品,如邮票、国画、瓷器等,甚至一些小人书,他都进行了“大甩卖”,虽然也许只有几百块,但也能聚集成几千块,用来买金银币。

众所周知,黄金曾经历了一场历时10年的大熊市,正所谓“十年黄金变烂铜”,中国金银币曾面临一场爆跌。而陈景林利用市场低潮,把所有2盎司以下的金币,以及所有规格的银币基本上都集全了。

以目前遭到爆炒的 “99枚俱乐部”(发行量在99枚以下的5盎司金币)为例,当时大金币根本卖不出去,代理商甚至请陈景林上门,1枚5盎司的齐白石逝世40周年纪念金币,售价仅为18500港币,而如今该枚金币的售价已超过20万元人民币,且一出来就被抢。

陈景林坦言,当初收藏金币并不是为了“投资”,只是想,金银币的发行量那么少,又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国家发行的,为什么出现这么低的价格,币商还得求人买。

“30年祖国飞黄腾达,不再靠金子赚钱”,而这就是陈景林收藏金币30年的最大感触。

还看“老精稀”

如今,金银币由于在经济跌宕起伏时以真金白银的内在,在经济平稳发展时以艺术品的外在,受到越来越多资金的青睐。

但陈景林与金银币的首次“亲密接触”,并不称得上“成功”。1980年,父亲送他的冬奥滑降金币,历经30年,目前其市价仅为3000元,增值幅度相当有限。

收藏金银币30年的经历,让陈景林发现:精品的价格远高于普品,传扬中国优秀文化、设计精美、充满艺术性的,发行量少(在500枚以下的),升值潜力才大。

陈景林介绍,2000年以前,贵金属纪念币主要操纵在外国经销商手中,在发行上比较混乱,中国那么大的国家,金银币的发行量竟会被压到99枚。进入2000年以后,市场开始逐渐规范,发行量也比较清晰。所以,“这就需要收藏者对实铸量进行研究”。

他表示,除官方披露的信息外,收藏者还可以查阅贵金属币原经销商的记录、造币厂的资料等,往往造币厂披露的信息更接近实际发行量,即使是同一套金银币,版别也会有细微的不同。

而谈到记忆最深的收藏经历,当属其在德国的经历。有一次,陈景林专程去德国拍卖“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一组)” 1公斤大金币,发行量仅10枚,堪称国宝。当时陈景林和俄罗斯某“大款”竞买,结果那俄罗斯“大款”拍卖牌几乎都没放下来过,该金币也被俄罗斯收藏家竞得。在很失望的情况下,陈景林报了个当地旅行团,而在唐人街吃饭时,他帮助了位德国币商当翻译,竟然在无意间买到了两枚中国的“样币”,也算是“无心插柳”。

目前陈景林离集齐新中国所有金银币的目标,也就差“十几枚”,但他也感叹,“能行的早就行了”,金银币涨幅之大还是小事,关键是在市场上流通的稀有金银币越来越少。

在不经意间,陈景林收藏的金银币,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甚至不亚于其自身的事业。“金银币相当于我的员工,默默给我赚钱”,陈景林觉得,中国收藏金银币的人数越来越多,“金币放着,就能自己升值”。

而他如今最大的享受,就是在家铺个大桌子,拿着放大镜,点着檀香,放着“春江花月夜”,欣赏金币的美轮美奂,而此时若能想到此枚金币升值了几倍,人生之幸莫过于此。而他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全靠一个爱好者的信念,不管金币是涨还是跌,“我都爱它如一,不管市场是怎么演变,我都会去买,且不会把他们抛售或者甩卖”。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