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成:学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时间:2014-09-09 14:38 栏目:艺人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7,963 次

如果从学习的经历来看,朋友中唯苏金成让我刮目相看。苏金成自幼随父学习书法,自年少时就在书法展赛中屡次获奖。大学是国画专业,可谓是科班出身,这些都为他后来的绘画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烟云万象》46X69cm,2012年《烟云万象》46X69cm,2012年

2001年他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随著名画家杜大恺先生、刘巨德先生学画,专攻水墨人物。在北京的学习让他大大开阔了眼界,意识到笔墨只是中国画的一种媒介,真正优秀的画家还必须要具备丰厚的学识修养。2003年他考入东南大学艺术学专业,先后6年,获得艺术学硕士、博士学位,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涉及艺术史、艺术考古、艺术批评、民俗艺术、设计艺术、公共艺术等领域。他尤其专注于宗教艺术,为了深入感受佛学的深厚义理与奥妙所在,博士录取通知书刚收到,他就搬进白鹭洲公园鹫峰禅寺挂单,一住就是2年。几年来对佛学的研读与参悟,是他最大的收获,可以说这影响了他后来的为人处世及艺术创作。

博士毕业后,他同时收到来自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博士后流动站的邀请,但他最终来到了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成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位进站博士后。在国际美术史研究领域颇负盛名的学者任道斌教授指导下,他在学术研究上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结束之后,他一边继续在上海大学指导美术学方向的研究生,一边进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作访问学者,跟随朱青生教授研究汉画和当代艺术。同时,他还受聘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国家重点课题组学术助理之职。

这样的学习经历是让一些朋友为之羡慕的,从北京到南京,再南下到杭州、上海,最终又回到北京。这就是他的学习路径之“圆”。他认为只有这样,了解了南北方不同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了解了传统与现代不同的文化领域和艺术创作观念,以及经济对艺术的影响,才会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中尽可能不狭隘、不自闭。因为狭隘与自闭及由此导致的自高自大、自我满足是学者和艺术家常常犯的毛病。十余年的求学经历,坚持不懈,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正的艺术大门就是为这样执着的艺术家而开放。

苏金成早期创作的都是典型传统中国画面貌的作品,而2002-2011年这十年间,他看的更多,画的很少。2012年博士后出站之后,他的绘画风格与创作思想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他要求自己的创作是随性而发,创作中完全任由自己的感觉而行,不去考虑别人怎么看,不去想画廊和藏家是否认可,这当然也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他为自己而画,抒胸中之逸气。他的画讲究书法用笔,追求墨分五色,但又不失丰富的色彩。他认为学院美术教育与传统绘画教育应该是不相抵触的。如果没有笔墨,就不能称其为中国画,但若是将学院教育中对西画的认识与训练全部抛弃,也是不应该的。融会贯通,开拓创新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

我们看苏金成的绘画作品,轻松愉快,没有压力。他的作品松动、自由、明快、清雅。这是他心性的抒发,本质的展露。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从这幅画石作品题款上就能看出他的心之所向,他向往心性的自由,他的性情如他笔下的灵石一样,坚毅而有灵性。

(作者张冰:博士,南京军区画家)

苏金城

苏金城:安徽凤台人

现任:

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课题组学术助理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分院硕士生导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书画作品被叶浅予艺术馆、岭南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主持与参与科研课题26项(主持10项,参与16项)。

2014年主要展览:

2014年1月20日:

《象外之意--中国优秀画家特别展》,

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2014年1月14日:

《文心墨韵--任道斌、王平、苏金成

中国画作品展》,广东岭南美术馆

2014年1月1日:

《文心画意--美术学博士中国画邀请展》,

北京鲁迅博物馆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