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百雅轩艺术产业化发展主要围绕艺术家推广、艺术授权、艺术品经营、产品开发、渠道建设、版画制作等几个方面展开。
艺术品投资方兴未艾,尤其是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旗下,更多的投资人瞄上了这个新兴的投资领域。但是,这个领域却并不是能轻易涉足的,很多案例说明,投资艺术品“水很深,不好玩”。
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的香港扩张计划显示,亚洲富有收藏家对艺术品日渐攀升的需求,正不断增加香港这一区域拍卖中心的竞争力。
徐子林,当代艺术家、批评人及策展人,他对于艺术金融市场有许多独立的观点和看法。但他表示,自己还是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创作之上。
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刚刚过去,我们现在来看下面一组数据:香港苏富比拍卖行10月8日举行的2012秋季中国书画拍卖会总成交额为4.148亿港元,324件拍品售出315件,成交率为97%。
对于欧洲和纽约而言,中国艺术品的销量仍在上升。这一趋势表明,亚洲收藏家并未削减他们的购买,只是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地方寻求高质艺术品和古董。
随着各地文交所的整顿以及业务“转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成为文交所青睐的新目标。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开启了另一种艺术品的投资方向。
美国瑞银财富管理部门近日出台了一项计划,其经纪人可向客户提供以艺术品、稀有乐器和精美银饰为抵押的高达1.5亿美元的贷款服务,这显示出经纪人对顶级客户的重视程度正日渐攀升。
私立博物馆投资热,开辟了国内艺术投资空白点,而一马当先加入私立博物馆投资大军的,是那些富有的私人企业家。
从一开始,中国的艺术品基金在体制、架构上就出现了问题,不符合基金本身的运作规律,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