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商业模式构建及发展“四部曲”

时间:2025-07-15 10:24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99 次

稳定币的商业模式与发展轨迹紧扣“稳定”与“创新”双重命题。其商业模式以资产抵押或算法调节为基石,通过储备金利息、铸币手续费等构建盈利闭环。而每个发展阶段的跃迁,既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也是市场风险与监管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稳定币的商业模式是怎么运转的?

据广发证券、天风证券研报梳理,稳定币的参与方主要包括发行商、支付服务方、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提供方。

简单来说,发行商(如Tether、Circle等)负责稳定币的创建、发行和价值维护,本质上相当于把传统货币的功能链上化;支付服务商(如Stripe)负责构建支付和结算的基础设施,支持稳定币在交易场景中的应用;DeFi协议提供方负责开发和运营去中心化金融协议,通过金融服务(如借贷和质押),来维持货币流动性的稳定。

由此,发行商提供基础货币功能,获得铸币税、储备金利息收入、赎回费用等;支付服务方拓展应用场景,获取终端交易端手续费、跨境交易服务费等;DeFi协议方负责金融创新,收入包括借贷息差,以及质押等衍生金融服务收益等。以目前主流的法币抵押稳定币为例,细看稳定币的运作原理与商业模式。

2014年,Tether公司创设了主流稳定币之一的泰达币(USDT),其发行及流通主要分五步:第一步,用户将美元存入Tether的银行账户;第二步,Tether为用户创建其对应的Tether账户,并在其账户中铸造对应价值的USDT;第三步是用户之间的交易流通;第四步为赎回阶段,若用户赎回美元,需将USDT返还给Tether公司;第五步是Tether销毁对应价值的USDT,同时将美元返还给用户。

技术实现上,USDT要实现上述流程需要区块链技术的嵌入,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区块链主网,早期主要是比特币区块链,目前已扩展至超200个公链。第二层是Omni层协议,用于铸造、交易和存储USDT。2019年以后USDT铸造已经陆续转向了波场和以太坊,主要运用的是TRC-20及ERC-20协议。第三层是Tether公司,主要是负责发行以及抵押资产的管理、审计等。最为根本的原则是Tether的储备证明机制,即只要铸造一个USDT,对应抵押物要同等增加1美元,确保100%等值抵押。

稳定币发展“四部曲”

稳定币出现前,数字资产与现金在不同的市场,结算低效,难以顺畅交易,流动性匮乏导致数字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稳定币锚定法币后,成为数字资产与现金的交易中介,用户可快速用稳定币兑换各类数字货币,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主流币种波动率也显著降低。

稳定币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2018年以前)、快速发展阶段(2019—2021年)、规范调整阶段(2022—2023年)、再度兴起阶段(2024年至今)。

在萌芽阶段,稳定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最早一批稳定币诞生于2014年,Tether公司发行的USDT正是其中之一。有了稳定币后,比特币的交易模式就变成:有人要买比特币,就要先把手里的美元跟Tether公司按照1∶1的比例兑换成USDT,再拿着USDT去购买比特币。

在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币迎来快速扩张。

2019年以后,DeFi生态涌现,2020年“DeFiSummer”使得Aave等借贷协议以及“挖矿”火爆。作为加密货币世界的计价工具和支付工具,稳定币的需求增加。

在规范调整阶段,稳定币迎来调整。2022年5月,稳定币TerraUSD(以下简称:UST)出现暴雷,币值暴跌,跟美元从1∶1挂钩变成脱钩,一周时间就从1美元暴跌至10美分。

据悉,UST并非通过现金或债券等美元资产来维持与美元的挂钩,而是通过发行一种叫做Luna的代币来实现锚定,投资者用法币买入Luna币持有UST。

该稳定币的运行原理如下:如果UST价格跌破1美元,投资者可以“销毁”UST,即将其从流通中永久移除,来换取价值1美元的Luna币,此举将减少UST的供应并提振其价格;相反,如果UST价格超过1美元,投资者可以“销毁”Luna币,换取1美元UST,此举会增加UST供应,推动其价格回归1美元。

据第一财经报道,上述暴雷事件最开始是韩国Terra公司出于调整UST资金池的需要,暂时抽出部分UST流动性,导致UST流动性短暂下降。

“币圈索罗斯”利用这一时间窗口,大量抛售手中的UST,令UST价格偏离1美元,该脱钩事件随即引发UST持有者的大规模恐慌性抛售,致UST价格加速下跌,并自动触发UST和Luna币之间销毁机制的执行。

UST价格下跌,投资者兑付UST转化成Luna币,Luna币供应增加,价格大幅走低,再触发Luna币持有者的抛售。

UST失锚暴雷引发市场对稳定币不稳定的担忧,并引起监管关注。2022年,美国提出Stablecoin TRUST Act,要求稳定币发行人的储备资产和稳定币已发行面值保持1∶1挂钩,且发行人要有牌照才能发行。2023年,欧洲议会正式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明确了监管涵盖的加密资产类型,以及加密资产在发行、向公众提供和交易平台上交易的透明度和披露要求。

在再度兴起阶段,代货币时代崛起,稳定币迎来大扩张。2024年初,比特币现货ETF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后发行,标志着加密货币市场从“边缘资产”向“主流金融工具”跨越式发展,加密货币行情再起,作为中介货币的稳定币需求随之快速增长。

2025年5月,中国香港通过稳定币相关立法,明确了稳定币监管框架,这是继比特币ETF之后,对加密货币认可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稳定币的商业模式构建及发展“四部曲”: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