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10:29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65 次
稳定币话题火热,券商机构迅速响应,密集召开或筹备相关的路演会议。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几天内输出了数十篇相关的研报。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券商召开会议的节奏之快、密度之高,已然超出常规题材的“热点周期”,更像是对一个重大趋势的“集体捕捉”。这本质上折射出两个变化:一是全球金融监管环境在相关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二是资本市场对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升级的战略性押注。
稳定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或将持续提高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稳定币法案参照了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设置了类似的牌照、资本、流动性管理、反洗钱、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且在流动性管理上更为严格。
例如,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对于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均接近0%,但对于稳定币的发行机构要求准备金率为100%。这主要是考虑到对银行已存在较为成熟的监管框架,并且银行客户存款一般是出于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和实体运营需求,银行也对存款付息,因此存款流动性较为稳定。但稳定币要求不付息,交易较为频繁,流动性状况不稳定。并且,稳定币作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重要基础设施,锚定美元等法币,也需要更强的储备资产作为底层支撑。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稳定币的定位并非“链上存款”,而是“链上现金”(发行人为商业机构,与央行数字货币有所区别),从而筑牢去中心化金融体系的根基。
从规模来看,相比主流金融体系,稳定币规模仍然较小。但从交易额来看,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体系重要的支付手段和基础设施的作用明显。据机构估计,2024年,主流稳定币(USDT和USDC)的年度交易额达到28万亿美元,超过信用卡组织Visa和Mastercard的年交易额(约26万亿美元,尽管稳定币存在大量高频交易可能导致这一数据并不完全可比),也高于比特币的交易额(19万亿美元)。随着稳定币被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去中心化金融有望迎来发展机遇并加深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由于港元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在美元稳定币大量发行的情况下,中国香港发行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有助于稳定港元与美元的兑换比例,也有助于维持中国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此外,中国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若中国香港允许发行锚定离岸人民币(CNH)的稳定币,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路径。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稳定币能够兼具数字货币和法币的双重优势,对稳定币持有者而言,持有一枚稳定币就像持有一枚兼具交易便利性与隐私性,同时币值极其稳定的货币,这是一枚有史以来交易属性最立体的货币。稳定币的优质交易属性,或预示着未来交易支付将迎来新纪元。
此外,研报还认为,随着区块链技术日臻成熟,去中心化货币支付浪潮已经兴起。不同于比特币重投资价值,稳定币重交易价值,其更适合作为支付工具和DeFi的基础设施,用来勾连链上金融和现实世界中的资产,成为数字世界的支付结算核心。
产业链上有这些核心环节
券商集中发布的研报内容覆盖区块链、现实世界资产(RWA)、金融科技等多个稳定币产业链核心环节。
据天风证券、中信证券等金融机构研报,稳定币发行涉及区块链、智能合约、加密钱包、链安全、多重签名及托管规范等,技术是构建信任体系的基石。
此外,电商支付、跨境汇款、供应链结算等为稳定币主场景,应用场景或为稳定币下阶段扩容的核心驱动因素。综合来看,金融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与原有电商、跨境支付等渠道优势,有望成为稳定币发行主体。
未来创新方向上,出于牌照区分与金融稳定考虑,不提供利息是当前稳定币立法体系的共性特征。不过,市场竞争下,稳定币已存在四种主流的获取“固定收益”方式,包含DeFi借贷、RWA代币化基金、中心化理财产品与稳定币流动性“挖矿”。下一阶段,稳定币托管、稳定币数字钱包、稳定币财富管理、稳定币资产管理均为可能的创新方向,尤其关注RWA真实世界资产上链衍生的创新业务机会。
RWA是指将现实世界资产(如房地产、债券、艺术品)通过区块链技术代币化的资产,涵盖固定收益类(国债、私人信贷)、权益类(股票、私募股权)和实物类(房地产、贵金属)。
根据特伦金融公司(Tren Finance)的研究报告,2024年RWA市场规模已达1850亿美元。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对全球非流动资产进行代币化有望创造高达16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
2025年5月17日,全球RWA数字经济创新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国香港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在大会上首发了《RWA技术规范》,对中国内地资产RWA“数据跨境—资产上链”及“权益分配”进行了规定,其中稳定币为购买RWA的主要工具之一。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