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创新药研发,国内5家上市公司竞相布局

时间:2025-10-13 13:43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63 次

创新药和AI是A股市场两大热点。将两者结合,以AI技术驱动创新药研发,可以有效缓解创新药研发传统方法面临的两大痛点: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在“AI+创新药”领域,国内已有5家上市公司展开相关布局。

AI驱动创新药研发,降本增效前景广阔

创新药,也称为原研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一般情况下,整个创新药研发过程要经历十多年时间,研发成本可高达数十亿美元。

AI驱动创新药研发(以下简称:AI制药)是指利用AI技术来加速和优化药物发现和开发的过程,主要包括靶点和药物发现、临床前实验设计、临床开发等方向。

与传统创新药研发方法相比,AI制药具有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成功率、简化研发流程等诸多优点。

先看研发周期,据银河证券研报提供的数据,按传统人工方法,创新药研发周期大约分三个阶段,药物研发需3至7年,用药安全研究需5至7年,新药审批上市需1至2年,创新药平均上市时间为10至16年。与之相比,AI制药总研发周期平均缩短40%至60%。

再看研发投入,按传统方法,完成一种创新药研发平均耗资约26亿美元,AI制药研发投入平均至少降低10%。

从研发成功率来看,按传统方法,创新药研发成功率约为10%,而AI制药研发成功率约为14%。

据银河证券研报数据,2021年至2024年,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分别为7.92亿元、10.4亿元、13.8亿元和18.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2%。另据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数据,从2023年至2028年,全球AI制药市场将保持约28.5%的年复合增速。

全球AI药物研发企业目前主要有三种主流商业模式,分别为AI SaaS(软件即服务)、AICRO(合同研究组织)、AI Biotech(生物科技)。

其中,AI Biotech指企业通过AI技术推进自研创新药管线,较少进行外部合作。

据Insight数据库,全球目前共有571个使用AI技术研发的药物管线,443个仍在积极推进中。其中,90个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17个药物已进入临床Ⅱ期以后阶段。全球14家药企有两个以上AI管线正在临床中积极推进,其中5家是中国的AI Biotech企业。

5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AI+创新药”

A股和港股市场中约有5家上市公司已经涉足AI制药领域,分别为康龙化成(300759.SZ)、药石科技(300725.SZ)、成都先导(688222.SH)、晶泰控股(02228.HK)和云顶新耀(01952.HK)。

康龙化成是一家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为全球客户提供从药物发现到药物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

2025年上半年,康龙化成营收为64.41亿元、同比上涨14.93%,扣非归属净利润为6.37亿元、同比增长36.66%。

2025年2月,康龙化成完成对浙江海心智惠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拟推进临床数据资源与AI技术整合,更好地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药物临床开发效率。公司持续推进AI技术的创新应用,将AI深度融入药物发现、药理学机制研究、毒性预测、数据自动化处理等环节。目前,公司已实现AI工具在课题管理、图谱识别和自动化控制各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大幅提高服务效率。

药石科技是全球医药研发和制造领域创新化学产品和服务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药石科技的营收为9.2亿元、同比上涨23.48%,扣非归属净利润为5962.1万元。

药石科技发挥新颖独特分子砌块库的技术优势,结合业界领先的药物化学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和优化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公司正在加大AI赋能各业务平台自动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进程。

成都先导聚焦小分子及核酸新药的发现与优化,通过新药研发服务、不同阶段在研项目转让及远期的药物上市,为医药工业输出不同阶段的新分子实体。2025年上半年,成都先导营收和扣非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和5391.19万元,分别同比上涨16.58%和2517.66%。

成都先导致力于研究AI大模型在创新药物发现和优化上的应用,利用公司多年积累的数百个靶点脱氧核糖核酸编码库(DEL)筛选的海量数据进行训练和迭代,在非DEL空间预测化合物活性、成药性等,加快化合物优化过程。

成都先导公告称,公司基于AI模型主要聚焦两个方向的研究,其中之一是聚焦AI分子生成和评估、高精度结合自由能计算以及AI成药性评估,结合公司搭建的高效化学合成和高通量化合物检测平台,加速临床前候选药物发现及优化过程。

晶泰控股是一家以A I及机器人技术驱动的创新研究平台公司。公司旨在利用量子物理、AI及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加快对新型药物及材料的设计与发现。2025年上半年,晶泰控股收入为5 .17亿元、同比大涨约403 . 8%,期内利润为7560.9万元,相比于上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

7月,晶泰控股自主研发的AI抗体药物结构建模平台XtalFold成功入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十大创新技术(产品)”。

8月,公司公告与DoveTree订立合作协议。据该协议,晶泰控股将利用基于“AI+机器人”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为DoveTree选定的多个主要针对肿瘤学、免疫及炎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失调领域的靶点,发现和开发小分子及抗体类候选药物。

云顶新耀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及疫苗研发、授权引进、临床开发、生产制造及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2025年上半年,云顶新耀收益为4.46亿元、同比上涨约48%,期内亏损为2.5亿元。

云顶新耀已构建业内领先的“AI+mRNA”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多路径推进信使核糖核酸(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和自体生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CAR-T)平台,以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AI驱动创新药研发,国内5家上市公司竞相布局: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