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继续分享任正非与华为干部学员座谈会的部分对话内容。
以奋斗者为本
提问:如何理解“主观成就客户,客观实现公司商业成功”?
任正非:我们努力为客户服务的目的,是让他高高兴兴让我们赚他的钱。赚了钱身体好,家庭幸福了,装备先进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又赚到他的钱,又去为他服务。
提问:怎样学习华为的管理哲学?
任正非:在哲学学习中,不应该有标准答案,站在左边、右边的人都是正确的,辩论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就是因为在多元、多层、多个方向上,你们交流后会达成妥协,妥协就是阶段的结论。时代在变化,真理也不是绝对的,所以不能完全倾向某一个方向。华为的价值观只能说是相对正确,你可以反对华为的价值观,在反对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它。
第一,没有一个人能保证自己一生都走得正确。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发现自己错了并勇于改正错误,希望大家认识到事物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第二,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我反对科学。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不能解决人的关系问题和社会问题,科学精神就是不断深究,“行到底、刨刨刨。刨到原子、中子还在刨,刨到夸克还在往前刨”。人与人之间相处,多一些宽容,你不要管人家的心理活动,多看一些他的输出。人和人之间为什么要宽容,就是这个道理。不要用科学精神来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庸是为了团结人,科学精神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处理集团和社会的关系上是有缺陷的。
我很高兴,你们比前几个班学得好,坚持三到五年,我相信改革的土壤就全部刨松了。我们集中了中华民族甚至世界一批最优秀的儿女,这些年干了一些并不怎么赚钱的活。社会说我们“床垫文化”,表明了我们奋斗的艰苦。在这个大时代,这么多优秀的人踏踏实实地做实事,一点一点地抠成本,这是十分伟大的。大家想一下,我们这二十年做了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建立了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将来可以做许多事,可以有较大的增值。但管理体系、分配体系都没有科学化时,过早地增值可能让人心毛了,公司就更干不成事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磨合,我们已经建立了大平台,在新时代,如果我们在新班子的领导下,我们用十年时间把这个平台打造得比较科学合理,这个时候干部也成熟了,那么,我们不是在一个领域做世界第一,我们会在多个领域做世界第一,只要想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那个时候我们的东西才能增值起来。现在我们还要共同去努力,把这个平台做好,努力优化好。
名和利的问题我们不能说解决得很好,但马马虎虎也解决了,我们形成了十一万人的团体。如果机制经过优化,企业既严肃又有活泼、生动、动感的平台,将来肯定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以奋斗者为本,实际上也是以人为本,因为公司没有几个落后的人,只剩下奋斗的人了。
只要耐得住寂寞,总有一天会被评价好
提问:绩效结果公开,会使很多人关注结果多于以客户为中心关注长远的客户需求。我从商鞅变法的例子感悟到,变革中如果能够多一点灰度,变革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一些,在绩效公开上的灰度该如何把握?
任正非:首先要假设一个员工,你是愿意长期还是短期在公司工作?如果长期工作,还是要关注客户需求的。你关注绩效,今年绩效很好,明年怎么办呢?所以这是不矛盾的,是能够妥协解决的问题。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体现在哪儿?体现在责任结果。对责任结果应该有合理的描述、合理的权重分,以后会有很多权重分,来解决这个评价问题。只要你耐得住寂寞,总有一天会被评价好。
提问:“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是我们公司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一直遵循这个核心价值观,以后应该如何来平衡业务扩张,如何控制风险?
任正非:你说的以后是多少年以后?一千年以后我们还是不能预知的,我现在连十年以后都不能预知。我不知道十年以后社会变成什么样子,当年拿着摇把子电话机打电话时,能想到今天的宽带网吗?技术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不能完全预测我们应该做什么,但是我们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要做?这也是个问题。有些东西我们能做,不一定都会去做。做与不做、应该怎么做,到那个时代再来决定,不能预测规划。
提问:我们崇尚奋斗,与个人斗、与竞争对手斗、与行业标杆斗。未来“斗”与“和谐”的关系,或者说“妥协的灰度”应该如何把握?
任正非:奋斗是指我们努力,并不是指“斗争”,我们不是以“斗”为中心,是以“努力”为中心。关于和谐与斗的问题,从来就是动态平衡的,很难说哪个状态最好。
提问:“开放、妥协、灰度”中提到干部的霸气,年轻干部气盛可能要示弱或收敛,但在实际工作中强调“将熊熊一窝”,通过“赛马文化”选的千里马都霸气十足,怎么去保持这两者的平衡?
任正非:如果把霸气理解成粗鲁就完全错了。有很多伟大的领袖看起来文质彬彬,你能说他没有霸气吗?霸气是指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把服务做好,而不是拍桌子、打板凳就叫霸气,那叫粗鲁、低水平,那种干部是要下台的。我讲的霸气是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